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463000)王静 刘艳 翟丹
吞咽功能障碍是中风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症状为饮水呛咳、无法经口进食,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发音困难,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时护理干预与治疗可预防营养不良、误吸性肺炎等症状。本研究选取154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旨在讨论行动研究法饮食干预联合吞咽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54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77例。入选患者均确诊为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42例,年龄35~74岁,平均(54.53±8.21)岁,病程4~8个月,平均(6.01±0.40)个月。观察组男38例,女39例,年龄36~72岁,平均(53.02±8.63)岁,病程5~8个月,平均(6.32±0.31)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饮食以流食为主,确保营养、清淡、无刺激性,每日喂食,严重患者可增加肠外营养。行常规吞咽操,如张口锻炼、唇锻炼、舌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行动研究法饮食干预联合吞咽操训练,具体如下:(1)问题识别,以吞咽功能障碍调查问卷获取中风吞咽困难患者存在的问题,如:疾病认知、摄食状态、吞咽操效果等。(2)计划,结合调查问卷获取问题及先进文献资料,与患者协商共同制定合理饮食的护理方案,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吞咽操锻炼方法。(3)行动,①进食安全指导:正确进食姿势以坐姿最佳,躯干垂直稍前倾20度,头正中、颈轻度向前屈曲,餐后持坐位2h。选择浅薄粗柄中勺,液体可选吸管或奶瓶。每餐时间<30min,可少量多餐。餐前餐后以柔软牙刷蘸清水湿润清洁口腔,戴义齿患者取下刷净。喂食时餐具置舌中央,喂食流食时将吸管以口角进入,防止吸入空气。进食出现呛咳后,使患者间断呼吸,有效咳嗽,做空吞咽动作。如发生呼吸道梗阻,即刻使用负压吸引装置将异物吸出,给予高浓度吸氧。②饮食搭配:饮食以主食、蔬菜、肉类、汤为主,依据正常烹饪方式烹调食物,然后用粉碎机制成糊状,后期根据患者进食情况与营养师沟通,改善食物色、香、味,促进食欲。③吞咽操训练:即颊肌训练:张口、放松、下颌左右移动;闭嘴鼓腮、口内空气快速左右移动,最后按摩咬肌。各保持4个节拍。舌肌锻炼:伸缩舌头,舌尖与压舌板对抗、舌头伸向左右嘴角,各8个节拍。构音训练:张口时说“呀”,闭口时说“衣”,拢起嘴唇说“乌”,各维持5s,做5次。(4)反思,护理小组根据患者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与患者及家属加强沟通,提高护理效率与依从性。两组均干预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①误吸性肺炎发生率。②吞咽功能障碍程度。以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进行评价,总分20分,重度吞咽障碍(0~9分);中度吞咽障碍(10~14分);轻度吞咽障碍(15~19分);无吞咽障碍(20分)。③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进行评价,满分100分,总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误吸性肺炎发生率 观察组误吸性肺炎发生3例,对照组误吸性肺炎发生14例,观察组误吸性肺炎发生率3.90%(3/77)低于对照组的18.18%(14/77),差异显著(χ2=8.000,P=0.005)。
2.2 吞咽功能障碍 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吞咽功能障碍比较[n(%)]
2.3 生活质量总评分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总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78.46±4.53)高于对照组的(69.32±5.00),差异显著(P<0.05)。
吞咽功能障碍是由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所致,表现为吞咽运动协调性下降及随意性舌运动开始时间延迟[1]。目前吞咽功能训练是促进此类患者康复的重要方法,早发现、早训练可更大程度恢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能力,降低口腔及咽部肌群的萎缩概率,多数患者经护理干预训练后,预后效果良好[2]。
合理有效的饮食干预对改善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障碍具有重要作用,而基于行动研究法的饮食干预通过问题识别、计划、行动、评价4个环节,从实际问题导入,合理制定计划,全面实施,过程修正,循序渐进地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极大程度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效果[3]。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饮食干预联合吞咽操训练,干预过程中积极寻找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患者存在对疾病认识不足、饮食方法不正确、吞咽操不熟练等问题,实施中采用进食安全指导,搭配合理饮食、加强吞咽操训练等方式,调动患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熟练掌握吞咽操的训练方法,可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利于改善其吞咽障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及早发现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误吸性肺炎发生率、吞咽障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行动研究法饮食干预联合吞咽操训练能改善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误吸性肺炎发生风险及吞咽障碍程度。
综上所述,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行动研究法饮食干预联合吞咽操训练能降低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改善吞咽障碍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