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风云学子:秉承原创精神,做真正的科学家

2021-04-15 08:00殷丽雯何逸芳
青春期健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导师医学论文

文/殷丽雯 何逸芳

谢天,武汉大学2016 级基础医学专业学生,总绩点排名专业第一,大一加入张秋萍教授的肿瘤免疫实验室,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3 篇,参与发表SCI 论文4 篇,2019 年夏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习。同时,他也是2019 国家级大创项目负责人,于刚·宋晓专项奖学金获得者,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获得者,2020 年度珞珈十大风云学子之一。

最简单的进步公式=耐心+坚持

谢天刚入校时,基础医学院便举办了导师见面会,让新生得以有机会与导师们近距离交流。学院为每位同学都安排了博士生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而他出于对肿瘤这种危害人类健康重要疾病的兴趣,进入了基础医学院张秋萍教授的肿瘤免疫实验室开始科研学习。

和所有领域新人一样,谢天刚进实验室时的处境也格外艰难。军训还没有结束,他就去导师实验室参加了组会,听师兄师姐的报告如听天书,在几乎没有任何专业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就必须开始读英文文献。大一的国庆长假,他开始读第一篇六页的英文综述,一天一页,“非常非常艰难,直到最后我也没有把它读懂”。

就这样,一个学期,一天一天,一页一页,谢天在读过的文献上写满笔记,扎扎实实地“啃”完了一篇又一篇专业文献,“尽管过程非常艰难,但每次都会有很多收获,成就感也会促使自己一直坚持下去。”他说。功到自然成,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谢天对于阅读文献已无太大障碍,在实验室也能听懂大家在讲些什么。日积月累,春种秋收,耐心坚持加上成就感带来的希望,让他踏踏实实地进步和蜕变,逐渐长成了如今的“学霸”模样。

社会责任一肩担

谢天十分擅长抓住学校提供的优质实习资源,拓宽自己的见识、思维和眼界。

大一暑假,他前往北京某公司进行为期1 个月的实习,见识到了生物医学最前沿的技术,实地感受了基础研究如何向临床应用转化。第三学期,他又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习1 个月,在尝试国外的学习模式的同时,也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获益匪浅。此外,他还多次参加学术会议。2019 年10 月,他跟随导师参加了第十七届国际免疫学大会,有幸聆听了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学术报告,并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近距离交流。

但他没有把自己局限在科研的高塔里,而选择俯下身,倾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的喜怒哀乐,并不断尝试以科研人的身份,发挥学术成果的社会价值。

2020 年5 月以来,谢天一直为一些科研公众号写作。在主打科普的公众号上,他根据内容需要从专业的角度为公众严谨解读顶级期刊的学术论文,把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分享给科研人员,也让大众感受到科研无处不在。由于成立时间短、专业性强,这个公众号一般一个月阅读量过万的推文只有3篇左右,而他早已拥有2 篇过万的推文。

他的动力来自一种信念——即使不能战斗在临床一线,但潜心于科学研究一样能造福人民大众。同时,他也有一种紧迫的使命感:“在疫情期间,我再一次深刻感受到医学研究对守卫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病原的快速鉴定、诊断试剂的飞速研发、治疗方法的不断提升,都得益于近几十年来医学研究的飞速发展。然而,还有诸多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他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解决医学难题的人。

独立有创见 谦和不盲从

有人说,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给了人们一种医学发达的错觉,学医之后才知道,原来人类凭借现有的知识、手段能治愈的疾病屈指可数。医学界还有那么多未解难题,是跟风追逐热点?还是甘坐冷板凳?无论选择哪一个,其实都在为“医学殿堂”添砖加瓦,但谢天更亲睐后者:“我觉得做科研不能盲目跟风,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养成独立科研的精神并非一日之功,谢天坦言:“一开始我也跟风追逐科研热点,认为这样容易发表文章、申请基金。”慢慢地,他发现当下真正缺少的是原创精神:“本科生大多数时候都在模仿学习,虽然无可厚非,但不能在模仿的过程中养成跟风的习惯。我认为应当追求原创,即使目前可能还达不到,也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关于独立思考、辨别是非、勇于质疑,他一直身体力行。

2020 年4 月,在阅读了邵峰院士发表于学术期刊《Science》上的一篇论文后,谢天认为文章中的实验与之前的研究存在矛盾,随即向邵峰教授发送了邮件,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几个小时后,他收到邵峰院士的长篇回应,其中提到:“作为本科生,能理解到这种程度,问出这样的问题,确实是非常厉害。”

谈到这件事,谢天郑重表示:“邵峰老师是我最崇敬的科学家之一,也希望能申请去他的实验室轮转,我不想用这件事来营销自己。”另外,他也不愿戴上“SCI 论文学霸”的帽子:不要强调发表SCI 多少篇,我觉得这个评价点导向不好。

或许,给他带来快乐的只是科研本身,而非科研带来的名誉、关注、光环等“战利品”。这样的谦和、清醒、专注,在同龄人中显得难能可贵。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他不复杂,就是对科研有兴趣。”张秋萍教授谈到这个学生,选择了“单纯”一词。对于谢天而言,科研是主线,而生活的一切似乎都在为科研服务。在他的世界里,研究中的谢天和生活中的谢天总是交织。

为了提高白天的工作效率,他常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上7 点起床,晚上11 点休息。在学校,他休闲娱乐的时间并不多,偶尔打羽毛球、听歌,睡前读物是论文,把专业杂志当休闲杂志看。老师告诉他们,做科研也是在讲故事,当可以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时,就可以发表论文了。因此,于他而言,“读科研论文感觉是在读短篇小说”。

听说医学部正在规划建设一栋新的科研楼,将来可能需要引进很多科研工作者,谢天这样畅想未来的科研时光:先在国内读博,然后去国外做一段时间博士后,待学成归来,或许能回到母校继续他热爱的医学基础研究——解决临床问题,造福人类健康。

猜你喜欢
导师医学论文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V eraW an g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爱情导师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