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莉 李淑娟 彭建雄 迟骋
摘要:为了解决当前破折号使用不方便及显示不正常的问题,文章研究对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中破折号用法进行简化的可行性。首先,讨论该标准中破折号用法的主要问题。其次,针对该标准中所给出的破折号十项用法,以该标准中的部分例句为例,分析破折号用法中可用其他表达方式替代的用法,并列出替代方法。结果表明:可将破折号的十项用法简化,保留标示声音的延长,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用于副标题之前,以及用于引文、注文后来标示作者、出版或注释者这四项,而其余六项可采用其他标点符号或其他表达方式代替。
关键词: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破折号用法;用法简化
中图分类号:H1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2-0199-04
一、引言
破折号是汉语中的一种常用标点符号[1-3],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具有一定的语法和表意作用,在有些情况下还具有特殊功能。例如,破折号在标示声音的延长以及话语的中断或间隔时,其细细长长的书写形式在视觉上实现了形象化,可以帮助读者产生联想,能够让人一下子在脑海中构想出相应场景。但破折号在使用中也有一些问题,实际应用状况与国家标准中的部分要求还有不相符的地方[4-6]。这些问题在传统出版领域时有发生,在部分互联网文章中则更加泛滥[7-8]。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自媒体,带动了众多人员进入互联网写作、编辑及出版领域,各类网络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在短短几年里大量出现,其中出现了很多文字和标点问题,对大众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文字及标点符号用法产生了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国家标准的贯彻执行。要减少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可以从应用与标准两方面作出努力:应用方面,主要是在出版之前,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考核和从业资格审查,对文章内容进行严格的编辑、校对、审读,以减少差错;标准方面,可以适当简化标点符号(尤其是破折号)的用法,降低学习和应用的难度。近年来,对前者的研究较多,但与前者相比,后者的实施难度较小,可行性更强。鉴于此,文章对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标准”)中破折号的用法进行分析,并提出简化其用法的建议。
二、产生破折号使用问题的原因
标准中给出的破折号用法共十项:①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也可用括号);②标示插入语(也可用逗号);③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也可用冒号);④标示话题的转折;⑤标示声音的延长;⑥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⑦标示引出对话;⑧标示事项列举分承;⑨用于副标题之前;⑩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破折号使用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成因。
第一,用法過多。标准中给出的破折号用法共十项,不易掌握。破折号误用问题在正式出版物上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在了中小学教科书中[4],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而且大部分中小学教材中只讲解了破折号这十项用法中的一部分[4],对于不常用的用法,大部分人不会去查阅标准,即使有误也不自知。误用问题的主要成因固然包括使用者学得不够好、态度不够严谨,但标准中所给用法过多也有一定责任。
第二,有的用法与其他标点重复,易引起学习者的理解模糊和用法混乱。比如用法①②③,标准明确指出这三种情况下可用其他标点来代替破折号。从便于大众掌握的角度来看,标准应明确区别不同标点的用法,使各种标点都能够专司其职,最好是在一种情况下只能使用某一种标点,这样可使各标点的用法更加明确,不容易造成混用。而且各标点的用法越明确越容易掌握,可以减少大众的学习难度。
第三,输入不方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破折号由两个横线符号组成,需要连续输入两次,因此输入不方便,也容易出错;二是破折号一般不能从键盘上直接输入,而要调出软键盘或将其作为符号插入,这样就会增加很多操作,也加大了输入难度。破折号使用错误在网文中出现出现的频率很高,因为网络语言对标点符号的使用本就很灵活,有时甚至比较随意[6-8],再加上网络文章数量大、审查不严格及破折号输入不方便等,有些网文中会出现用其他横线形式代替破折号的现象[9]。
第四,容易带来排版问题。标准要求,破折号在书写时占两个汉字的位置,且不能中间断开分处上行之末或下行之首。如果是手写,由于对字符间距要求不严,行末也不用严格对齐,因此可通过调整字符间距以免破折号在行末时从中间断开。但是现在普遍采用电脑排版,当行末只有一个汉字位置又正好出现破折号时,电脑会将其作为两个汉字处理,即将破折号从中间处断开分处上行之末和下行之首。要避免这种情况只能增删文字,这既耗费时间,又具有一定难度,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行不通。例如,著录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文献副题名时,如果行末只有一个汉字位置又正好出现破折号,就不能通过增删文文字来调整破折号的位置,因为各类文献的著录项目及其顺序是固定的,文献出版信息也是固定的。所以,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将副题名之前的破折号改为冒号,这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一问题。类似的做法在图书馆系统进行文献编目时也存在,有的文献编目系统将题名中的破折号用其他形式代替[10-12]。
第五,常常显示不正确。除了在行末断开之外,由于输入、字体、显示设备及软件等不同,尤其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输入或显示时,还常常出现破折号中间断开的情况,即组成破折号的两横线之间出现空隙。即使在输入端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在用户端也常常会出现显示不正确的问题。
因此,建议将破折号的用法简化,减少破折号的使用场合,以降低用法学习和排版难度,减少显示问题。
三、可以简化的破折号用法
对于标准中所给的十项破折号用法,主要可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简化:一是删去可用其他标点代替的用法,比如用法⑦可用引号代替,以及标准中明确指出的用法①可用括号代替、用法②可用逗号代替、用法③可用冒号代替,可将这四种用法删去;二是用法④和用法⑧可用其他标点或表达方式代替。
(一)用法①可用括号代替或改为其他表达方式
破折号用于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时,虽然标准正文明确指出用法①可用括号代替,但是附录B.1.7中又指出了破折号与括号表示注释或补充说明时的区别:“破折号用于表示比较重要的解释说明,这种补充是正文的一部分,可与前后文连读;而括号表示比较一般的解释说明,只是注释而非正文,可不与前后文连读。”从标准给出的这一区别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标示注释内容或起补充说明作用的破折号都可以用括号代替,两者在表示注释内容的重要程度上是有区别的。这也可以理解为:除了重要程度不同之外,用括号与用破折号没有其他区别;当注释内容的重要程度不易确定或不用考虑时,可以用括号代替破折号。
但是,以内容的重要程度来区分标点用法的方式稍欠严谨,因为解释说明的内容是否重要,这只是写作者的个人看法,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实际上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可能存在统一的判断标准。因此,补充说明的内容没有必要区别重要还是不重要,应该由读者自己判断。因此,在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时,可以用括号代替破折号。例如,例(1)和例(2)为标准正文与其附录关于用法①所给的例句,其中的破折号均可用括号代替,分别改为例(3)和例(4)后对句意毫无影响。
(1)“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2)“在今年——农历虎年,必须取得比去年更大的成绩。”(B.1.7)
(3)“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4)“在今年(农历虎年),必须取得比去年更大的成绩。”
除了用括号代替破折号之外,还可以采取以下三种表达方式代替破折号,即例(1)和例(2)可分别改为例(5)~例(12)的形式。
第一,将解释说明的内容作为插入语。
(5)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6)在今年,农历虎年,必须取得比去年更大的成绩。
第二,将解释说明的内容作为插入语,并在解释说明的内容前添加“即”“也就是”等引导词语。此时,可在解释说明的内容前后用逗号,也可将解释说明的内容放在括号内。
(7)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即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8)在今年,即农历虎年,必须取得比去年更大的成绩。
(9)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即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10)在今年(即农历虎年),必须取得比去年更大的成绩。
第三,如果解释与被解释的内容为复指短语,即语法地位和所指内容都相同,则可将它们看作同位短语,连续书写即可,中间省略标点。如中国首都北京、村长老张等。
(11)一個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12)在今年农历虎年,必须取得比去年更大的成绩。
标准4.4.3.3关于逗号的用法中指出,逗号用于“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该条目中给出的例句〔例(13)〕用法与例(5)~例(8)用法相同,可以表明这样处理符合标准要求。
(13)老张,就是原来的办公室主任,上星期已经调走了。
(二)用法②可用逗号代替
破折号用于标示插入语时,标准仅给出了例(14)这一个例句。
(14)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该用法与逗号用法重复,标准正文明确指出这种情况下可用逗号代替破折号,也就是说在插入语的前后使用逗号与使用破折号的作用是一样的,因此可将破折号的这一用法删去。可将例(14)改为例(15)。
(15)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三)用法③可用冒号代替
破折号用于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时,该用法与冒号用法重复,标准正文明确指出这种用法可用冒号代替破折号。例(16)和例(17)为标准给出的两个例句,可分别改为例(18)、例(19)。
(16)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17)画家开始娓娓道来——
数年前的一个寒冬,……
(18)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19)画家开始娓娓道来:数年前的一个寒冬,……
(四)用法④可改为其他表达方式
破折号用于标示话题的转折时,标准及其附录中对该用法共给出了两个例句。
(20)“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21)小妹说:“我现在工作得挺好,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我能抽支烟吗?”(B.2.3)
以上两个例句均为对话,很明显,只有在对话中出现这种话题转折时才会用到破折号。在其他说明或论述性的语句中出现话题转折时,简单的语句可以用关联词或承上启下的话语来表示转折的意思,复杂的内容可以用不同段落或不同章节分别叙述。
从标准给出的以上两个例句来看,破折号不仅标示话题转折,而且通过整句话位于同一套引号中也可以表明这两个话题之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对话中之所以用破折号来表示话题转折,原因应当是考虑破折号前后的两个话题虽然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但却是讲话者连续讲出的话,因此,既要把它们放在同一套引号中,又要表明这两个话题无关,只好用破折号来表明这两个话题既时间连续又内容无关。
对于能起到话题转折效果的表达方式,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在两个话题之间添加表示话题转折的说明语或关联词,但是这样就破坏了这两个话题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因为在对话中,写作者故意让讲话者将相互毫无关联的话题连续讲出来,在特定的情境中可以表现出讲话者的某些性格特点或当时的特殊心理状态,比如精神紧张、心不在焉、心情烦躁、故意打岔等。如果在两个话题之间使用说明语或关联词,虽然可以将讲话者的心理及当时的情境描述得更清晰和明确,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也可以达到相同效果,但肯定不如以上两个例句简练。
在对话中表示话题转折时,要达到以上两个例句的表达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将两个不相关的话题分别作为一句话,各用一套引号,表明两个话题无关;两个话题连续放置,中间不使用任何其他话语,表明这两个话题是讲话者连续讲出的。
(22)“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23)小妹说:“我现在工作得挺好,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我能抽支烟吗?”
(五)用法⑦可用引号代替
破折号用于标示引出对话时与引号的用法重复,引号用于标示对话是非常通用的用法,此时应采用引号。标准中的例句例(24)可改为例(25)。
(24)——你長大后想成为科学家吗?
——当然想了。
(25)“你长大后想成为科学家吗?”
“当然想了。”
(六)用法⑧改用其他表达方式
破折号用于标示事项列举分承时,标准中给出了如下例句。
(26)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从这个例句可以看出,用破折号标示事项列举分承时,各个事项必须分别作为一个段落。但是例句中的五个事项都只是一个简单的词组,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五个破折号,也没有必要将各事项分别作为一个段落,因为太浪费版面。如果被列举的事项较多,还会出现整页纸没有多少文字的情况。
从功能上看,例(26)中的破折号与Word、PPT等文档中项目符号的作用相同,此时,破折号也可以用其他项目符号(如*、※、☆等)代替。像这样处理的情况应该不少,因为有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在出现事项列举分承时,就在每条事项前用小圆点标示[4]。
另外,既然出现事项列举分承的情况,那么,在被列举的事项之前必然应该有提示性词语或语句,此时提示性语句后一般使用冒号,各事项之间使用逗号或分号,而被列举的事项之前还使用破折号的话,就会出现标点符号连用情况,不符合“破折号之前通常不用点号(B.2.3)”的要求。例如,例(26)中冒号与破折号连用、分号与破折号连用,这样既没有必要也不符合标准的要求。
虽然标准关于用法⑧只给出了例(26)这一个例句,但是在标准的其他内容中多次涉及事项列举分承时的标点符号用法,如例(27)~例(32),可以采用这些标点符号用法解决例(26)中的问题。具体用法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被列举的事项为词或词组时,在各事项之前可不用标点,各事项之间用顿号、逗号或分号间隔,也可在各事项之前用序次语标示。
(27)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4.7.3.1,冒号用法)
(28)语言有三个要素:(1)声音;(2)结构;(3)意义。(4.9.3.1,括号用法)
第二种情况:被列举的事项为简单句、复句或段落等较长的内容时,可以在各事项之前使用序次语标示,各事项之间一般用分号。
(29)为什么许多人都有长不大的感觉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第三,父母出于爱心而总不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弯路。(4.4.3.3,逗号用法)
(30)下面从三个方面讲讲语言的污染问题:首先,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语言污染问题;其次,是滥用缩略语引起的语言污染问题;再次,是空话和废话引起的语言污染问题。(4.4.3.3,逗号用法)
(31)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4.5.3.3,顿号用法)
(32)受教育者应履行以下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三)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制度。(B.3.4,序次语之后标点的用法)
可以看出,标准中的例(26)属于以上第一种情况,应当仿照例(27),用冒号代替破折号,将其改为例(33)的形式。因为例(26)中提示性语句后已经使用了冒号,该冒号之后的5个破折号应省略,只需要将其所标示的5个事项紧跟在冒号之后即可,而且也没有必要每项各为一个段落。
(33)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和环境空气动力学。
四、结语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汉语标点符号用法从出现至今虽然不过百余年,但在这百余年中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语言文字与标点符号用法也常常出现新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移动电子产品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用语中的新变化层出不穷,大量新的用法突破了标准的限制,需要加强对网络用语的规范和监管,也需要相关标准及时作出调整,以更好地发挥规范实际用语的作用。因此,文章建议简化标准中的破折号用法,将用法①②③④⑦和⑧这六项以其他方式代替,只保留其余四项用法即可。
参考文献:
[1] 刘万平.“破折号标题”为何满天飞?[J].军事记者,2014(9):34.
[2] 王春杰.《骆驼祥子》破折号运用分析[J].现代语文,2015(9):35-36.
[3] 李兴昌,陈浩元.给科技书刊编辑关于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学习重点的建议[J].编辑学报,2013,25(3):226-230.
[4] 杨洎缘. 2011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符合性考察及修改建议[D].南京:南京大学,2015:30-35.
[5] 梁芳.在标准的编辑加工中如何注意破折号和连接号的正确应用[J].传播与版权,2018(2):65-66,70.
[6] 丁菁.基于2011版新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1:56-60.
[7] 聂盼盼,刘媛.大学生网络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研究[J].现代交际,2018(15):28-29.
[8] 陈丽诗.网络语境下学生使用“标点符号”主观化情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7):112-115.
[9] 张颖炜.网络语言标点符号的变异用法[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5):154-160.
[10] 周艳君.题名中标点符号及特殊符号著录方法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4(3):179-180.
[11] 刘秀华,王瑛妍.题名中标点、特殊标识符及特殊字符的著录析[J].图书馆建设,2004(2):39-41.
[12] 徐惠凌,程鸿斌.浅析破折号之后的文字著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10):167-168.
作者简介 李正莉,博士,副编审,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李淑娟,博士,副编审,编辑部主任,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彭建雄,硕士,助理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迟骋,学士,助理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