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发展趋势及策略探究

2021-04-15 00:41:55陈芝欣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报纸发展趋势

摘要:以时效性、可选择性和互动性见长的新媒体的崛起,让传统报纸新闻受众的阅读习惯、信息获取方式彻底改变,让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逐渐式微。文章分析新媒体在信息覆盖面、内容呈现形式、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传播模式方面的优势,探讨在其影响下,纸媒应该如何应对受众流失、影响力下降、运营举步维艰的困境,提出要变革运营模式与管理理念,引入新媒体相关技术,实现新媒体与传统纸质媒体的融合,创新新闻内容呈现方式,实现传播网络全覆盖,发挥报业集团传统的信息渠道和新闻采编专业优势,为受众提供契合需求和习惯、内容丰富且具有时效性的信息。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发展趋势;报纸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2-0118-03

一、引言

报纸是历史最悠久、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新闻媒体。在广播电视网络普及之前的相当长时期,报纸凭借信息准确性和对时政要闻的专业化解读,成了最权威的新闻媒体,让阅读最新出版的报纸成了很多人的日常。但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崛起之后,以报纸为代表的纸质媒体运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受众行为模式、信息获取习惯改变以及新媒体诸多显著优势的双重冲击下,报纸新闻的信息时效性、受众广泛性和内容严肃性等优势荡然无存。鉴于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新媒体要素的发展和应用趋势不可逆转,报业传媒必须顺势而行,才能维持和受众之间的联系,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得生存空间。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征

媒体泛指信息传播的媒介和载体,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主要分为纸质媒体与广播电视传媒两大类。前者又称平面媒体,主要以纸张为载体,用文字和二维图片形式呈现信息;后者则以无线或有线通信网络为媒介,以声音和影像为信息载体,向受众传达视听资讯。这两大类媒体虽然一度形成了竞争格局,但广播电视节目以娱乐性为主,对以时政新闻见长的报业并未形成颠覆性影响。体现为二者的受众多有重叠,大部分人既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也有通过报纸获得权威信息的习惯。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则打破了这种格局,新媒体以其信息时效性强、传播方式契合现代人的信息获取习惯、可以实现时空全覆盖的显著优势,吸引了大量广播电视受众,也撼动了报业的发展根基,导致报纸新闻传播范围和受众规模萎缩、影响力下降。

(一)信息时效性极强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以数字化形式通过互联网或无线通信网络传播,省略了传统纸质报纸新闻的印刷、发行和投递等环节。而且内容制作因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利用多种便携移动设备进行实时拍摄、上传,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极强。此外,传统的报纸等媒体的信息传播采用的是点对面的形式,受众仅为信息接收者,不会参与到信息传递过程中。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呈现立体化、全方位和多向互动的特征,任何一名受众都可以在线向他人转发新闻,成为信息传播链条的一环[1]。在通信技术不断升级、信息传播效率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任何一条新闻资讯都能通过上述模式迅速传播。

(二)信息渠道及来源多样化

网络新媒体的运营模式与传统报业有本质性区别,这突出表现在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来源上。由于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报纸新闻的大部分内容都有其固定的采编渠道,信息来源也比较固定。而新媒体则利用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网页、直播间和公众号的信息采编可以紧随热点,即时更新、放送公众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内容更加多样,而且能不受时空限制地迅速吸引足够多的关注。

(三)与受众间的联系更紧密

一般情况下,纸媒等传统媒体的读者被动接受新闻内容,与记者等采编人员、撰稿人、媒体运营管理者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不仅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还能以多种形式广泛参与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与其他用户或内容创编、栏目策划乃至媒体运营人员互动,就新闻内容、栏目形式等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新媒體运营方可以实时了解用户诉求,便于优化各方面工作,提供契合用户需求和期望的服务。首先,新媒体的线上平台给公众提供了多种表达诉求、发表看法的渠道,用户既可以针对阅读到的新闻内容发布评论,也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发帖和参与讨论。其次,新媒体运营者往往会开设官方社交账号,在不定期发布消息的同时,也会就栏目改版、创编等问题征集建议,满足了现代新闻受众参与信息传播、发表个人见解的需求。

(四)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

网络新媒体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新闻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在智能化移动终端设备功能越来越全面的背景下,用户可随时随地依个人喜好选择相应类型[2]。例如,习惯于文字阅读的用户可以选择各种题材的文章,乐于运用听觉接收信息的用户可以下载或在线收听有声读物。因此,以多种方式呈现的新媒体信息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其中视频直播是目前受众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形式,既挑战了纸质媒体,也让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单位感受到了危机。

三、新媒体环境造成的报纸新闻传播困境

(一)受众流失,影响力衰退

在新媒体诸多优势面前,报纸新闻传播受到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受众流失、影响力衰退。首先,报纸新闻受众是报业集团运营多年积累下来的,而新媒体崛起后,不仅在受众的直接争夺中获胜,导致报纸新闻读者大幅减少,还让大多数年轻人成了新媒体的拥趸,动摇了报业集团的发展基础。从下图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新闻受众对新媒体已经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有32.4%的受众认为网络新媒体非常重要,这说明通过报纸传媒获取新闻的可能性极低。而认为网络新媒体重要的受众,重拾阅读报纸习惯的概率也高。总体而言,下图的数据充分体现了传统报纸传媒的窘境。其次,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的特征使其可以实现时空全覆盖,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对某家新媒体的内容感兴趣,就可以即时浏览、观看[3]。这导致用户群体不广泛、覆盖范围受限的报纸新闻的影响力明显下降。

(二)信息传播模式单一且落后

传统报纸新闻采用点对面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与新媒体相比,这种模式难以满足当代人热衷发表评论、乐于参与广泛互动的需求,不仅直接导致报纸新闻的吸引力下降,还让其因不能及时收到反馈而无从了解受众的反应,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落于下风。此外,传播模式单一也是报纸新闻式微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这体现为虽然大多数传统报业集团也在探索提供线上服务,但往往仅对运营模式作出了形式上的改变,通过官方互联网平台提供电子版报纸。反观运营理念前卫的新媒体,其内容呈现方式和新闻放送渠道、信息化平台均呈现多样化趋势,而且还会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特征采取多种营销手段吸引流量。因此,传统报业集团要想扭转颓势,必须进一步深化新闻传播模式改革。

四、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的优势

报纸新闻虽然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但其多年繁荣发展所积累的专业人才、信息渠道以及其作为权威媒体的品牌形象,都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所没有的。因此,报业集团必须着眼于稳住根基、发挥自身的优势,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认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发展策略。

(一)信息渠道优势

在多年的成功运营过程中,各报业集团和相关新闻出版发行单位凭借自身实力和政策优势,与主要信息源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因此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时政类新闻线索,而且在素材的采编过程中,也能得到党政机关及相关单位的支持与合作。一方面,保证了自身信息的可靠性,为发表权威性新闻提供了关键素材;另一方面,由于拥有高品质的信息源和相对稳固的信息渠道,相比于新媒体,报纸新闻可以得到更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为创新新闻内容呈现方式、创编可以与新媒体竞争的新闻栏目创造了条件。

(二)新闻生产的专业性

相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采集、加工和传播而言,传统报业新闻工作者大多为新闻传播相关专业人士,包括记者、编辑和出版发行部门人员,他们均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网络信息繁杂、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行业背景,对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敏锐识别敏感信息、准确预判舆情、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决定了媒体运营的成败。因此,如果报业媒体能够解决内容呈现和传播渠道单一等技术性问题、改进运营理念,完全可以凭借专业性和人才储备优势逆转颓势,重回新闻传播界的主导地位。

(三)品牌形象优势

在传媒领域运营多年之后,各大报业集团在同业竞争中不断创新,根据自身优势形成了鲜明的风格,有各自擅长的新闻采编、报道领域和读者熟知的栏目,具备了一定的品牌形象优势。此外,由于报纸新闻以时政新闻、社会民生等题材为主,加之其信息来源可靠、报道严肃,其在公众心目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4]。部分发行量大、影响范围广的报纸,即使不是其读者的公众也对其略知一二。而新闻受众从相关新媒体渠道得到事关重大的信息时,往往会第一时间浏览权威性媒体有无相关报道,以印证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尽管报纸新闻流失了一部分受众,但倘若其能够在引入新媒体运营理念的同时发挥品牌形象优势,就可以与新媒体进行有力竞争。

五、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的发展趋势及策略

(一)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就目前形势而言,信息化已成定局,新闻传播模式也必然在现有轨道上发展,与新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报业集团必须学习和引入新媒体运营理念,改变既有运营模式和业务结构,接受纸质媒体终将被数字化新闻产品替代的现实。首先,根据新媒体运营需要对原有组织机构进行重组,调整部门职能及相关岗位。其次,根据当代人的资讯获取习惯,结合竞争对手情况,以提供线上资讯服务为主优化业务结构[5]。增设流媒体内容、构建与受众之间多种形式的互动平台。

(二)创新新闻传播模式

针对传统运营模式下报纸新闻传播模式的弱点,在引入新媒体技术、构建线上运营平台的同时,要全面创新新闻传播模式。以契合不同群体需求为目标,打造立体化的新闻传播网络。首先,依据新媒体运营理念,在各大社交平台开设官方公众号,面向潜在用户推广自身新闻品牌和经典栏目,并且在重要新闻放送的过程中与用户实时互动[6];其次,鼓励旗下记者、新闻编导人员开设个人微博,或者在官方网站上开设论坛,建立多方互动渠道,让用户有机会参与栏目策划、新闻素材采集和传播;再次,鉴于当前短视频和在线直播已经成了最受欢迎的信息传播模式,报业集团也应抓住时机,以拍摄新闻短片、直播专题新闻论坛等形式,利用短视频平台流量大的优势扩大影响力。

(三)运用新技术丰富内容呈现形式

目前,报纸新闻在排版上多为文字辅以少量图片的形式,要想理解其所传达的信息,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阅读、思考,这也是报纸对大部分人失去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在新媒体环境下,鉴于绝大多数人偏爱感官冲击力更强、表达方式更直接的视频、动画等获取信息的形式,报纸新闻应更多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新闻素材加工、呈现环节,以具象和容易引发关注的方式傳播新闻资讯[7]。例如,把二维文本转化为视频,通过真人或虚拟主播朗读稿件的形式,简化信息传播过程,以便受众在多种环境下接收信息。此外,为了契合现代人追求效率的特点,报纸新闻也应对文案作出适当调整,运用贴近用户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而为了突出新闻重点和引发共鸣,可以在放送时加入背景音乐或配图。

(四)打造新闻品牌,巩固权威地位

虽然报纸不再是多数人了解新闻的主要途径,但其权威形象依然深入人心,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领域竞争激烈,报业媒体必须充分利用长期积累的品牌形象优势,以维护报纸新闻权威性和严肃性为原则,打造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新闻品牌。首先,在探索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报业集团可以和运营较为成功的网络新媒体合作,结合自身品牌与对方的运营理念和技术资源优势,抢占有利的竞争位置;其次,报业集团要发挥自身在人才和资讯渠道上的优势,针对当前新闻受众的特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打造具有舆论导向作用和影响力的高品质新闻产品,赢得与新媒体的竞争,巩固权威地位。

六、结语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格局的变化,失势的传统报业集团必须审视自身的弱势并正视对手的优势,转变运营理念和新闻传播模式,依靠信息技术构建立体化的新闻传播网络,遏制受众流失、影响力下降的颓势。与此同时,要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发挥自身品牌形象优势的途径,着力打造有竞争力的新闻品牌和有影响力的产品,继续发挥自身引导舆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汝汀,袁铮.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变化与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8(3):1.

[2] 张伟.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变化与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8,8(5):190.

[3] 石宇.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变化与趋势[J].数字化用户,2019,25(16):166.

[4] 刁杨.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变化与趋势探讨[J].科技传播,2018,10(21):4-5.

[5] 安安.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变化与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7,8(4):100.

[6] 张婷.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变化与趋势[J].传播力研究,2021,5(12):30-31.

[7] 乔惠琳.论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趋势分析[J].新闻传播,2020(14):46-47.

作者简介 陈芝欣,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报纸发展趋势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5:43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53:11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新闻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42:22
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快速原型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