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若云:心灵里的书房生活中的光

2021-04-14 12:04王冬艳
莫愁·时代人物 2021年4期
关键词:书房南京文章

王冬艳

真正的书房,不在屋檐下,在心灵里。那是我们生活中最明媚、最温暖的光。

若云书房

秦若云

“无论是所处行业的领头雁,还是普通的乡村女教师,我们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最美,一样的情怀……”2017年年底,南京市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期间,市妇联宣传部副部长秦若云看到各界女性身上所展示出的巾帼风采,心潮澎湃。于是,她执笔抒怀,写下了《征途如虹 相逢如歌——写在南京市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翌日》,刊登在“南京妇联”微信公众号上。文章发表后,很多人被文章中昂扬奋进的精神所感染,热情洋溢地留言。

“若云,把你的文采充分展示出来吧,让更多姐妹看到,并从中获益。”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秦若云在“南京妇联”微信公众号开设原创专栏《若云书房》,以平实的视角、温柔的笔触、细腻的关怀,于无声处表达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观念,引领女性做更好的自己。

秦若云发表在《若云书房》专栏上的文章,大多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比如《菇凉,做个梅一样的女子吧》写的是秦若云的表妹。表妹的母亲癌症晚期,她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人生实苦,只有挺住,但我们并不孤独,还可以同行、可以倾诉。”秦若云说。

在文字中共鸣

一位读者曾给秦若云留言:“若云,谢谢你!”面对突如其来的郑重道谢,秦若云有点摸不着头脑:“我没做什么呀?”原来留言者经历了一场失败的婚姻,独自带着儿子生活,眼看儿子也郁郁寡欢起来,感觉自己快撑不下去了。她看到秦若云的文章《为娘之道,先要自己美好》后开始反省:女性在作为母亲的同时,首先是自己,自己向上、乐观、美好,才能给孩子安全感,才能让孩子快乐地生活。为此,她一定要感谢“一语惊醒梦中人”的秦若云。文字是有力量的,可以传递爱与温暖,这也是秦若云在繁忙工作之余坚持写下去的原因。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秦若云很喜欢《诗经·小雅·伐木》中这几句话,她觉得作者和读者是神交的知音。“广大女性通过线上留言与我真情互动,一定是有共鸣的,我很珍惜这种缘分。”每篇文章的每条留言,秦若云都认真回复,有时要和读者互动好多个回合。

2019年3月,秦若云在第二届南京书展期间举办了南京女性阅读联盟活动发布暨“悦读越美”若云品书会,启动了“70年70本激励女性成长的书”大型征集活动。“我想面对面和读者聊聊爱看的书,说说各自生活中的感悟,一起体会书香与岁月带给我们的丰饶与厚重、美好与轻盈。”

活动同时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呈现,吸引了43万人次观看。在秦若云看来,读书类的直播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南京文化底蕴厚重,读书氛围浓郁。图书馆、书店、书吧、咖啡馆……随处可见读书人、爱书人,他们是这个城市沉静而蓬勃的力量。

锦衣莫如锦心

几年来,秦若云用文字“说话”,用真情与女性交流。以此为基础,秦若云在2019年10月出版了《若云书房》一书。有人问她是否担心作品被人称为“心灵鸡汤”,她说“如果真是那样,我还挺自豪的,我希望能成为更多女性的知心姐姐、贴心闺密,希望我的文章能为她们疗愈。”

秦若云的文章中,有引经据典、诗词歌赋,也有网络流行用语。她把要表达的思想藏在文章的叙述中,希望通过“微言大义”而非议论的手法,抵达读者的内心。“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里的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短暫,荣辱浮沉,但都远不如文章来得久远、无穷。这也正是秦若云在写作上的追求。

很多女性为了事业与家庭辛苦奔波、力求双全。她们是女儿、妻子、母亲,想要竭尽全力把每个角色做到最好,却唯独忽视了自我成长。“我一直觉得,对于女性而言,清代袁枚的那首《苔》特别有意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每一个再渺小的生命,都能骄傲地绽放;每一个再平凡的梦想,都能自带光芒。”秦若云常常告诉身边的女性朋友,锦衣莫如锦心,“梦想需要慰藉,灵魂渴求滋养。阅读是实现美丽、奔向美好的一条最优雅的路。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比肩。”

2020年5月,秦若云参与组织了与南京新华书店合作的“打卡新街口·姐妹购购Go”女性购书特惠周活动,用送实惠的方式倡导女性多读书、读好书。活动中,秦若云为女性读者送上《若云书房》、开出推荐书单,倡导她们在忙碌之余,关注精神成长,要有诗和远方。

2021年,秦若云被评为2020年度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十佳巾帼好网民。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猜你喜欢
书房南京文章
把自己关进书房
我的书房
南京大闯关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温馨家园之我的小书房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大师们的书房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