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赚了三毛钱

2021-04-14 16:45徐欧露
党员生活·中 2021年1期
关键词:大海苹果成本

徐欧露

“包包涨鼓鼓的。”活了大半辈子,杨永发头一次觉得,命可以变。

村民们倒觉得,是杨永发变了。

塘泥湾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永发,有点“飘”。

三年前,他开始抽六七块一包的烟。发给几个孙辈的零花钱,每年涨到两三千。一个多月前刚花一千块给自己买了新手机。每月八九十块的话费,他“觉得不贵”。

某种程度上,给杨永发自信的是那三毛钱。

种下那棵苗子

来自国网四川盐源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网盐源公司)的第一书记张大海还记得,2015年8月自己刚到村里时的“死气沉沉”——村委会门口白天也躺着喝酒的村民,旁边,四成耕地撂了荒。

他成了塘泥湾第一位硕士村官,同280多万下沉到偏僻角落的驻村干部一样,任务是战胜贫困。

他们咨询农技专家,让农业农村局给意见。一些经验来自试错,烟草公司出资种烤烟,但技术要求村民达不到,“草长得比烟高”。一些经验就来自扶贫干部自己。张大海家里育过核桃苗、卖过野生菌和水果。“亏的先亏我,经验收集来,教老百姓做。”

最后,大家瞄准了苹果。盐源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苹果生长。但种苹果技术要求高、前期投入大;且一般第四年挂果,前三年没有回报,不是一个贫困村所能承受的。“老百姓想种苹果,但需要一点支持撬动,否则要实施很难。”张大海说。

“一点支持”在2016年降临。驻村干部设计了长短结合的方案,长期是苹果,中期是花椒,短期是养鸡喂猪,张大海向公司申请了产业扶持资金,免费发树苗、鸡苗、猪仔、母猪和农资,为收入保底。

那年春天,杨永发种下塘泥湾第一棵苹果苗。

“全村都在动”

杨永发每天都要来果园转,“管娃儿一样”:“尖尖白扑扑的”是白粉病,“皮子烂了”是腐烂病,都要赶紧剪掉病枝。

“原先哪个懂。”他说,“人家农业局的跑来指导,剪子拿起,手把手地教。”

县农业农村局的扶贫巡回专家组每年60多次下村开展免费的实地培训。张大海又请了种苹果的好手进行指导,驻村干部每年通知果农施肥四次、打药七次。以前放线都不会的杨永发,现在已经可以自己打药、施肥、拉枝。

光有技術还不行。水果“吃水”,可塘泥湾没水。春冬少雨,喀斯特地貌让水在被根系吸收前已随溶沟流走。修水窖成本高,村里300多户只有80多口水窖。张大海开始到处找。产业扶持配套项目修了100个,石漠化治理项目又修了180个……挖掘机成了常客。到2019年,新建水窖400多口,户均两口。

驻村干部又申请了水利配套项目,在附近河沟修建山塘坝,解决了六七百亩的灌溉用水。这样的坝还有四座在建,等附近投资数十亿的龙塘水库建成,又能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6.2万亩。

水有了,怎么把水抽出来,又是难题。相比“桶桶”和柴油水泵,电动水泵最经济高效。但塘泥湾村在电网末端,电压不足,电水壶烧水,半小时也不开,全村也找不到几件电器。2016年,国网盐源公司启动对塘泥湾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电压终于达标,杨永发一口气买了好几个电动水泵,洗衣机置办上了,还添置了一辆电动三轮车。

2019年,苹果开始挂果。村民们看到了“好兆头”,都纷纷开始种植,村里荒着的耕地有九成都复垦了。

“以前春天,还有晒太阳不做事的。现在全村都在动。”张大海说。

卖出去

苹果种出来了,怎么卖出去?

2011年以前,村里基本不存在货物交易。手机信号一进村就消失了,收货的只能给村主任打电话,如果人正好在县城,有信号,生意可能就成了,没打通就算了。信息闭塞,东西也总会被压价。

和信号一样进不来的,还有车。村里都是烂泥路,在盐源跑了多年货运的李发刚也没进过塘泥湾收货:“路都不通,路不好苹果损伤也大。”

2016年,一座4G基站在村旁建了起来,互联网第一次进入塘泥湾村,“认不得字的都会用微信了”。一年后,进村路、通组路相继重建、修缮,进出塘泥湾的道路形成环线。“老板在这东西没装满,可以顺着这条路去邻村,来我们村收货的人就会更多。”张大海高兴坏了。

李发刚第一次把那辆载重18吨的货车顺着4.5米宽的水泥路开进了塘泥湾,把苹果从塘泥湾果园一口气拉到了成都,车程比十年前少了10个小时。“水果销售周期短半天都有很大影响。”张大海说,“假如以前9天拉三车,现在9天可以拉四车、五车。”节省出来的10个小时,得益于2012年正式通车的雅西高速,和这些年不断修缮的进出盐源的两条国道。预计2026年西昌至香格里拉高速建成通车后,时间将更短。

山的这一头,塘泥湾村约120万斤的苹果,顺着这些路,全部卖光了。

一切才刚刚开始

塘泥湾种上了苹果,成本还在下降。

路通了,每斤成本减少0.2元;水有了,每斤成本减少0.15元;电稳了,分选机、滴灌系统可以用了,成本下降的同时质量还会提升。对于一斤售价几块的苹果,成本降低1毛钱都是竞争力,这背后是巨大的投入。“扶贫是不计成本在做。”张大海说,“在塘泥湾投的300多万元电力改造,成本可能10年才能收回。”

盐源苹果产业链也在不断健全。衍生了品牌、包装、贮藏、营销、科技服务等环节,从深加工到销售渠道拓宽,果品附加值逐步提高。

杨永发种植的苹果分拣后,装进了统一印有“盐源苹果”的纸箱——为打造盐源苹果品牌,2012年起全县规范使用“盐源苹果”包装箱。还有一些果农干脆把果子送到冷库储存起来,等春节再卖个好价——这些年,全县建成苹果冷藏库及气调库,贮藏量达4.2万吨。

盐源苹果销售渠道随之逐步拓宽。据了解,2018年全县电商交易总额达10.3亿元,苹果邮政发件量较2015年翻了20倍。同时与大型超市形成农超对接,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果品加工企业以消化小果、次果。

当初不可能种出来的苹果挂满了老杨家的枝头。今年,每斤赚了六毛钱。不仅利润比土豆高三毛,产量也翻了近一倍。“包包涨鼓鼓的。”活了大半辈子,杨永发头一次觉得,命可以变。村民倒觉得,是他变了。早前找杨永发,每次都能在屋头堵到,不是烤火就是喝酒,现在屋里没人了,都在地头“做活路”。

目前,盐源已有22个贫困村的1488户种上苹果,贫困群众人均年收入增加2966元。村里苹果产业示范基地也在建设中,张大海希望提高标准化程度和果品质量,进军高端市场。

他觉得,一切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大海苹果成本
大海捞金
问大海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冬日的大海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令人兴奋的大海
哲理漫画
会说话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