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翁故里传唱聊斋俚曲

2021-04-14 03:55魏伟闫盛霆唐琼
走向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聊斋蒲松龄创作

魏伟 闫盛霆 唐琼

獨特的聊斋俚曲

一部《聊斋志异》,足以奠定蒲松龄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殊不知,蒲松龄还是一位民间音乐家,聊斋俚曲便是其代表作。

俚曲,又称俗曲,是明清以来流行于城乡百姓中的民间歌曲的泛称。在淄川区一带,俚曲十分盛行,蒲松龄坐馆30余年的西铺毕家是当地豪门贵族,一直就有编写、演唱俚曲的传统,这些都为聊斋俚曲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蒲松龄将其创作的唱本配以当时流行的俗曲时调,用淄川方言演唱出来,由此创造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俚曲“新品”。因蒲松龄斋号“聊斋”,故这种俚曲被称作“聊斋俚曲”或“蒲松龄俚曲”。

聊斋俚曲以中国北方的民间俗曲、说唱、戏曲音乐为主要音调,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唱白交替的演唱形式,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语言鲜活生动,曲调通俗易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聊斋俚曲现存《墙头记》《蓬莱宴》《慈悲曲》《琴瑟乐》等15部作品。这些作品所用的曲牌共有50多个,从中可以看出蒲松龄对音乐的理解及其审美观念。

为什么要创作这些俚曲?仅仅是为了娱乐吗?并非如此。蒲松龄之子蒲箬在《柳泉公行述》中作过如下说明:“《志异》八卷,渔搜闻见,抒写襟怀,积数年而成,总以为学士大夫之针砭,而犹恨不如晨钟暮鼓,可参破村庸之迷,而大醒市媪之梦也,又演为通俗杂曲,使街衢里巷之中,见者歌,而闻者亦泣。”通过平民百姓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来劝善惩恶、移风易俗,这是蒲松龄创作聊斋俚曲的根本目的。

经过300多年的传唱,聊斋俚曲已成为山东省独树一帜的群众性艺术,并影响了其他姊妹艺术的发展。以戏曲为例,五音戏、柳子戏、河北梆子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聊斋俚曲的影响。

“接地气”的艺术

《聊斋志异》语言古雅,遣词用句十分讲究,面对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而聊斋俚曲却是蒲松龄立意为俗、面向大众的作品,是专门为平民百姓而创作的。

常年生活在农村的蒲松龄,十分熟悉百姓的语言。在创作聊斋俚曲时,蒲松龄广泛运用百姓生活中常用的口语白话、方言土语、谚语俗语以及歇后语作为唱词。聊斋俚曲从诞生之日起,就因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广受大众欢迎。

从内容上看,聊斋俚曲写的多是农家百姓的日常生活,且是人们所关心的生活热点问题,如描写婆媳关系的《姑妇曲》、描写后母与儿子以及兄弟关系的《慈悲曲》、反映父子关系的《墙头记》、反映街坊邻里关系的《翻魇殃》等。这些故事既贴近那个时代又融入当时的生活,为平民百姓所认可,并产生了积极的教育作用。

为使聊斋俚曲更加贴近大众,蒲松龄精心构思故事情节,用心刻画故事人物,针对不同人物的性格设计不同的对白,使其契合各类人物的形象特点。其内容的生活化、语言的大众化、声腔的世俗化,使之成为真正为平民百姓而创作的文艺作品。

用大众的语言唱流行的曲调,聊斋俚曲的艺术表现形式十足“接地气”。也正因其易于为百姓所理解、接受,故能在民间广为传唱。此外,聊斋俚曲的流行也与蒲松龄天才的创作有着莫大关系。

既可以创作出大雅的《聊斋志异》,也可以写出通俗的聊斋俚曲,足见蒲松龄驾驭语言能力之强。在山东大学教授邹宗良看来,“能将大俗与大雅这两种看似如同水火、似乎全然不能相容的东西,和谐统一于一人笔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大师,蒲松龄就是这样一位文学巨匠。”

新的生命力

聊斋俚曲主要用淄川方言传唱,地域特色十分鲜明。这一方面有利于保持聊斋俚曲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却不利于其广泛传播。在聊斋俚曲的传承过程中,蒲氏家族是主要传承者。如今,在蒲松龄第11世嫡孙蒲章俊以及多位艺术家的努力下,聊斋俚曲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力。2006年,聊斋俚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朵民间音乐的奇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蒲章俊是第二批聊斋俚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岁便跟着太祖父蒲人润学唱聊斋俚曲。“300多年来,聊斋俚曲靠的是口口相传。由于年代久远,很多人已不知俚曲为何物,会说唱聊斋俚曲、能评述研究的人寥寥无几且年事已高。”蒲章俊说,2008年,淄川区聊斋俚曲剧团成立后,这一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聊斋俚曲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

剧团成立后,在保护、拯救、传承聊斋俚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陈倩、杨道坤等老艺人多次去蒲家庄等村落搜集、记录有关民间俗曲音乐,不断完善聊斋俚曲的内涵。同时,剧团还致力于聊斋俚曲的培训、开发,并在认真研究聊斋俚曲唱腔的音韵特色基础之上,与民间艺人切磋,研制出专门为聊斋俚曲伴奏的主奏乐器——俚胡。

剧团深入挖掘素材,创新编排剧目。这些新作品有的借古鉴今,惩恶扬善;有的嬉笑怒骂,抨击时弊;有的标新立异,褒扬功德、孝道;有的讴歌先模,弘扬社会新风……搬上舞台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前不久,在淄博市举行的聊斋俚曲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再度肯定了聊斋俚曲的地位。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桂林表示,聊斋俚曲在山东传统音乐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山东四大套曲中两大文人化套曲之一,音乐价值极高。聊斋俚曲,不仅是淄博的,也是山东的、全国的。

LIAOZHAI RUSTIC SONGS PREVAILING IN PU SONGLINGS HOMETOWN

Zichuan District,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was the hometown of Pu Songling, an outstanding man of letters in the Qing Dynasty. In addition to Liaozhai Zhiyi (Strange Stories of Liaozhai), Pu Songling created a form of musical literatur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Zichuan—Liaozhai rustic songs.

Pu Songling set his writings to popular tunes, and sang in the Zichuan dialect, thus creating a new form of rustic song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y room of Pu Songling was named “Liaozhai”, thus such rustic songs were known as “Liaozhai rustic songs” or “Pu Songling rustic songs”.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year in and year out, Pu Songling was well acquainted with the ordinary vernacular.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Liaozhai rustic songs, he widely applied the colloquial language, local dialect, proverbs and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to his writings. Since their creation, Liaozhai rustic songs have been popular with the public because of their full-bodied rustic ambience.

In the inheritance process of Liaozhai rustic songs, the Pu family has been the principal inheritor. Now, with the efforts of Pu Zhangjun, 11th-generation lineal descendant of Pu Songling, and numerous artists, Liaozhai rustic songs have obtained new artistic vitality.

猜你喜欢
聊斋蒲松龄创作
Jazz
蒲松龄纪念馆举办“道法自然——王佑学山水写生画展”
梁晓声:我与《聊斋》
蒲松龄
对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女狐形象的分析
蒲松龄纪念馆赴台举办蒲松龄聊斋文化展览活动
蒲松龄隐诗批文章
蒲松龄妙批
我们班的聊斋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