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学江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8个字,凝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意义的认知,体现了习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既是精神文化的载体,也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的潜在动力。鹤峰县文化遗产局始终坚持习总书记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通过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助力精准扶贫,推进文旅融合,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物保护助力精准扶贫
邬阳乡凤凰村地处鹤峰县境东北边境,距县城59公里,因缺少产业源动力且交通不便成为了贫困村。2016年,鹤峰县文化和旅游局开始对凤凰村进行帮扶。立足于凤凰村的资源现状,结合单位的工作职能,经过多年来不断探索和努力,走出了特属文博行业的脱贫攻坚之路。除了大力发展有机茶叶等传统产业外,更是充分发挥了邬阳红色文化资源,走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道路。结合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危房改造,对“神兵”收编旧址和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进行抢救性维修工作,既保护了文物的安全,又解决了贫困户住房的燃眉之急。根据地域优势做好文物利用工作,清理保护凤凰寨“神兵”练兵遗址,并建筑游步道等辅助设施,将红色文化和绿色自然有效结合,为邬阳乡的脱贫攻坚工作打开了新思路。
文物利用与旅游融合带动产业发展
通过文物的合理利用,不断探索文旅契合点和融合度。2019年底,完成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里坪革命旧址“红土地湘鄂边苏区五里坪革命史”陈列,整个陈列全面展示了以五里坪革命旧址为代表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和新中国建立过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2020年,完成鹤峰红三军军部旧址“贺龙在麻水”陈列,逐步打造以鹤峰红三军军部为中心的麻水片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深入挖掘鹤峰红色文化,创新革命文物利用方式,打造多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通过文化和旅游的碰撞、融合,带动全域旅游迅速发展,变“死文物”为“活景点”,真正让文物活起来,也让经济活起来。一个个曾经无人问津的小镇,随着红色旅游迎来了南来北往的客人,并带动起旧址群周边的餐饮、住宿等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赢
革命文物是革命历史的见证,是地方文化的縮影,更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不仅能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大步向前,更能将这种动能反作用于文物保护工作,有效疏通文物保护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形成文化和经济和谐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革命文物为根本,以红色文化为内涵,以旅游开发为手段,以经济发展为目标,打造五里坪革命旧址、鹤峰红三军军部旧址等文化产业品牌,擦亮鹤峰湘鄂边苏区这张文化名片,提升鹤峰县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新的产业链,辐射带动旅游、餐饮等其它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文物“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以保护促利用,以利用促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和影响力提升又惠及文物保护事业,不仅加大了各级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投入,更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和参与度,推动文物保护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了互助共赢、持续发展。 (作者系鹤峰县文化遗产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