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
合伙人是创业中的重要事情之一,对创始人来说,也是最大的难点之一。
创业之初,人单力薄,一没有钱,二没有资源,也不能开出足够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吸引人才,于是经常用合伙人这样的头衔作为条件,希望找一个合适的、靠谱的人,如果对方自愿降低薪水和自己一起参与高风险的创业,那就更好了。
但是,合伙人仅仅只是一个愿意少拿钱跟你一起干活的人吗?如果不是,合伙人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公司上有股东和董事会,下有管理团队,为什么还需要合伙人呢?在我看来,合伙人关系的本质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大家愿意一起长期彼此支持,信任和沟通成本很低,抗压能力更强,但是这对于形成真正的合伙人关系还远远不够。
有些公司的合伙人之间虽然互相喜欢,但是他们反而更容易出现认知的盲区。因为彼此的喜欢与志趣相投,他们在对方身上看到的总是和自身同样多的东西。他们互相点赞,毫无保留地接受对方的建议,而外面那些和他们不太一样的知识、信息、建议,他们是看不到的。这说明,仅仅是相互喜欢,相互打鸡血,共同憧憬美好前景,还不能建立起真正的关系。
我认为,合伙人之间只有达到可以交换痛苦、交换不堪、交换弱点的程度,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关系。
作为创始人,“挣扎”的时刻太多了,讲出隐匿在内心深处的事,需要在一个安全的边界里。告诉高管或者员工,可能会影响团队的稳定;告诉家人,虽然没什么可顾虑的,但因为他们不跟你身处同一个环境,不做同一件事情,没办法理解你,跟你商榷。只有建立起情感关系的合伙人,才能毫无保留地交流,更好地面对弱点,面对真相。因为你们在一起是为了成就共同的事业,成就自己,其他的诱惑都让位于这个目标。
要想有好的合伙人关系,建立起情感上的连接,做到这三点很重要:
第一,分享利益,更要分享权力。
在现代公司的组织中,合伙人之间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有情感连接的人,是一起成就彼此的人,大家在一起分享权力,共同承担责任。
合伙人在工作期间确实能帮创始人承担很大的责任,按照最初的承诺,享受到了合伙人的利益,比如财务上的股权,但是如果没有享受过本该获得的权力,很难说找到真正合伙人的感觉。为什么一无所有的时候,大家心气很足,团结向前,而公司做大了、有钱了,权力的分享越显得稀缺呢?
一个创始人,有时由于天生的自我或者控制欲驱使,相比起分享权力,他更愿意分享利益,比如股权等等。这是人的本性使然,我们乐于一起分享快乐、利益,但最难做到的就是分享权力,特别是高层的人,不自觉地会希望别人都听命于自己的意志,希望别人能表现更多执行力和忠诚度,他自然会以为分享利益,就能鼓励合伙人跟自己一起分担相应的责任。
什么是权力的分享?不是像《教父》那样跟合伙人说,“我将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的理由”,而是让他享有该有的话语权、决策权,哪怕你不同意,也会尊重对方的决定,让对方去尝试。试问一下,怎么能要求合伙人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力,就承担相应的责任呢?
在现代公司的组织中,合伙人之间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上面提到的,有情感连接的人,是一起成就彼此的人,大家在一起分享权力,共同承担责任。
可是,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合伙人在公司成功上市后会选择离开。也许是因为他实现了财务自由,不想再承受繁重的工作压力而离开,更深层的原因我想可能是合伙人没有享受到该有的权力,以前都是因为利益关系坚持着。一旦公司上市,实现财务自由,但因为无法分享权力,让自己有更好的参与感、归属感、成就感,哪怕是自己参与创立的公司,也会因为落寞而舍弃。
第二,承认自己的弱点,更要包容他人的错误。
我们总是不太能接受自己的不好,出于一种“受害者心理”,想找到让自己“不好”的那个人,然后本能地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有时候即便知道自己有弱点,也不愿意告诉别人,觉得分享弱点会降低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认可。
公司业务好的阶段,大家自然会分享成功,分享成长的快乐,但更多时候面对的是业务增长不利、业务推广乏力的困境。这时候,一般上面埋怨下面执行不给力,或者合伙人之间互相埋怨,认为是别人的问题。但当你把弱点告诉合伙人,你们不过是在交换看到的事实,然后共同面对、解决问题。
长期来看,不管平时犯了多少错误,一个公司之所以能有发展,主要是因为干了少数几件正確的事。所以,除了承认自己的弱点,分享自己的弱点,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包容别人因为那些不完美犯的错,允许彼此之间犯错。
有时候,我们要求合伙人要能力强、三观正,还要人品好,尤其是如果彼此之间的感性连接不够时,一旦出现问题马上就开始评判。与其站在道德高地去评判他人,评判你的合伙人,不如努力超越自己的本能,超越情绪对自我的控制,做更好的人。
创业,本身就是见识修行的成长过程,就人的成长性而言,没有什么比创业是更好的训练方式了。你学会同理心,你学会包容他人,理解他人,别人反过来也自然会包容你,陪伴你,支持你。
也许你会暗自抱怨,我不想分享权力,不想包容错误,是因为你觉得相比自己的成长,合伙人成长得太慢。
首先,创始人的成长本身就应该比合伙人成长得快。
创始人创立公司,公司是创始人能力的培养皿,创始人能力的增加提升了公司的高度,公司培养皿的边界扩大,进一步培育了创始人能力的增加,形成“创始人能力”和“公司成就”的正反馈飞轮。就像塔吊永远高于大厦一样,创始人的认知永远领先公司,也应该永远领先公司。如果创始人没有进步,就会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
除了这种应该,你也获得了比合伙人更多的机会。当你开始创业,拿到融资,业务逐渐起步,公司所有的资源都会倾向CEO,你会认识更多的人,拥有更宽广的视野,获得更多机会,当然会比别人成长得更快。这时,不应该反过来埋怨合伙人的成长不足,或是上进心不足,觉得他們不愿意像自己一样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思考公司的事情和个人成长上。
分享权力的另外一面,是分享资源、分享机会,不然合伙人也会感到落寞,甚至会觉得没有存在感。创始人越来越多站在聚光灯下,出去听到风声雨声,回来就埋怨公司的滞后性,自己参与做具体事情的频率却越来越低。
一个正向的秩序应该是CEO主动分享资源、分享机会,合伙人也分享东西给团队,最后整个公司呈现向上的生长状态。
仅仅找到合伙人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经营。合伙人关系也是公司经营的重要部分。当你有意愿跟他人发展合伙人关系,如何建立一段好的合伙人关系的旅程?我思考了这两点。
第一,做好大量心灵层面的连接和沟通。
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个破坏合伙人关系的现象是,大家总是希望对方认可自己的观点,却在面对对方不好的结果时,内心有很多的指责,本质上就是源于大家没有心灵层面的连接和沟通。
合伙人之间不是尽量展现自己的优秀,展现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长处,而是要坦诚地表达,勇敢和努力地呈现自己内心真正的那份痛苦,说出自己的期待。这是合伙人层面的沟通和其他关系的沟通根本的不同。
彼此分享成就,远远不足以让合伙人关系巩固。建立关系最核心的,不是对未来共同的憧憬,而是做好大量心灵层面的沟通。做好这一点的本质是分享痛苦,分享负面的东西,甚至是不堪,才能真正建立关系。
愿意把自己的痛苦诉说出来,才是真正的朋友;如果只愿意向外展示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可能只是点头之交。只有经历这种频繁的交流和沟通,彼此共同交换痛苦,才能在心灵上逐渐建起连接感。而且一定是彼此都愿意分享,一个人只有意识到对方特别了解自己,彼此都谈论了自己的弱点恐惧不安困惑乃至不堪之事,才会加深连接,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关系。
第二,选择做一些仪式感的事情。
合伙人关系跟亲密关系一样,也需要经营。刚开始一段关系,肯定很脆弱、很稚嫩,彼此之间也时不时会有矛盾、误解,甚至偶尔会因为一些不理解而伤害对方,但你们彼此是不是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和共识,是好好经营这段关系的关键。因为合伙人本身是动态的,随着组织的发展,肯定会有老的合伙人离开,又会有新的合伙人加入,新老的融合更需要加强交流和认识。这时,合伙人之间可以保持做一些有仪式感的事情,经营跟维持彼此的关系。
不置可否,合伙人的文化、合伙人的建设,可能是整个公司组织建设中一件长期持续需要运营的事情,创始人应当对合伙人有更深刻的洞察和重新理解,让自己在真正的创业过程中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