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玲
1931年9月,正当红四方面军成立之际,国民党调集14个师、4个旅的兵力,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第三次“围剿”,兵败黄安、商城后,又于1932年3月纠合重兵进占皖西苏家埠、麻埠等地,继续向根据地猖狂进攻。
3月22日,我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统一率领下,分割包围苏家埠、韩摆渡、青山店敌驻军。敌军被围数月,弹尽粮绝。
5月8日,被围敌军无条件投降。战役历时48天,共歼敌3万余人,生俘敌总指挥厉式鼎及旅团长18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物资,并击落敌机1架,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企图。此役也被誉为鄂豫皖苏区史无前例的大胜仗,也是建军以来规模最大、缴获最多、代价最小、战果最好的一次空前大捷,被美国西点军校作为“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编入教材。
战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根据淠河一线驻防的敌军后方存在较大空隙的战场实情,经过对敌我态势的详细分析,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以地方武装从西面对敌实施佯动袭扰,隐蔽主力作战企图,以方面军主力自两河口东渡淠河,从敌侧后分割包围苏家埠、青山店、韩摆渡等地之敌,并依托有利地形,伺机歼灭六安和霍山方向的援敌,避免强攻敌坚固据点时遭援敌夹击而陷入被动局面,充分发挥我军善于运动战的优势,避己之短、扬己之长,确保达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之效。
在苏家埠战役中,为吸引敌人来援,持久围点是前提。如无长困久围,就难以吸引援敌,但敌人援兵一旦出动,则打援必须速决,否则我军便会陷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甚至圍点和打援将有可能两头空。因此,能否正确处理好“围点”与“打援”、“持久”与“速决”的辩证关系是这次战役作战指导的精髓所在。
围点打援的目的,在于打援。因此,围点部队的一切行动,以诱敌来援为主要目的。我军所围困的苏家埠,不仅是六安西南水陆交通枢纽,也是敌进攻我皖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前沿据点,如若失守,不仅会使六安、霍山、舒城等地受我方直面威胁,合肥之敌也不得安宁。在敌方守军被围困月余,粮食极缺之时,红军乘机大力展开政治攻势,并欢迎白军士兵来讨取食物。对来者热情招待,愿回者让其返回。守军一名团副哀叹:“外绝援军,内乏粮秣……共军则白来大肉,隔壕举碗相呼,军心沮丧。”皖西之敌,力竭智穷,频频向蒋介石告急。
为指挥好这次战役,红四方面军指挥员以很大的耐心,坚持围困苏家埠达48天之久,据点的敌军犹如瓮中之鳖,惶惶不可终日,最终调来了大批敌军来援。为了速战速决地歼灭援敌,我军在敌据点周围构筑了大量围困守敌的工事,逐步挤压敌方生存空间,并以地方武装接替一部分主力担负围点任务,集中尽可能多的机动兵力用于打援,以顺利实现速决全歼援敌。
历时48天的苏家埠大捷,连同黄安、商潢、潢光攻势作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