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娟 何延海
钟表作为一种精细的计时工具,集艺术、科技、手工技术于一身,在传统文化中是高贵祥瑞的象征。古钟表更是凭借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占有一席之地。位于济南市齐鲁七贤文化广场的山东省刘氏古钟表博物馆,收藏着5000余件古钟表,走进这里,如同进入钟表的世界。
5000余件钟表令人惊叹
清代中国匠人制作的苏式座钟,具有300年历史的英国怀表,19世纪瑞士生产的珐琅怀表,中国制表工匠王益兴、张恒隆手工制作的插屏钟……刘氏古钟表博物馆的钟表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
“馆中藏品是在祖辈传承的基础上,我们兄妹5人再拿出各自家庭的藏品,目前已经由2016年6月成立之时的2000件增加到现今的5071件。由于受场地限制,现在只对外展出其中的2800件。”山东省刘氏古钟表博物馆馆长刘荣光介绍。
山东省刘氏古钟表博物馆由刘荣全、刘荣芹、刘荣昌、刘荣光、刘荣跃兄妹5人同心协力创建,是山东省文物局确认的非国有博物馆,在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中核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馆内的钟表藏品涵盖座钟、挂钟、台表、怀表、手表5大系列,每个系列内,根据不同造型、功能、材质、构造及用途,又分为苏钟、广钟、皮套钟、大理石钟、玻璃台表、珐琅怀表、打簧怀表、大八件怀表、铁路怀表等38个类别,不仅填补了山东省内博物馆钟表收藏方面的不足,亦对古钟表的发展史做了一次有序梳理和忠实记录。
博物馆共有4个基本展厅,除第四展厅展出钟表以外的藏品外,其他3个展厅都分门别类地放置了各式钟表。第一展厅展品最多,共陈列手表2200块、怀表380块、台表20块,其中不乏劳力士表厂在1945年限量发行的建厂50周年纪念表、中国上海钟表厂专为部队高级干部生产的29钻将军专用表,以及瑞士工匠100年前为中国贵族生产的珐琅怀表等精品。步入第二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国产座钟与挂钟,其中以中国清代工匠手工制作的苏钟、广钟为主,共19件展品。第三展厅展示的是瑞士三明挂钟、德国座钟以及烟台圆头钟等中外座钟与挂钟,其中收藏了中国烟台钟表厂自建厂初期(1927年)至今各个时期的座钟,可以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国内钟表发展的历史进程。
钟表里的家风传承
“富玩表,贵藏钟”,在欧美收藏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但这句话用在刘氏家族身上,显然不合适。刘氏兄妹既非望族门第,也非显贵之家。之所以踏入钟表收藏这一行,是深受祖辈和从事钟表修理与收藏的父亲影响。
“身居陋室小,四壁皆钟表。夜来闻摆声,时光知多少。”刘氏兄妹的父亲刘恩阳70多岁时发出这样的感言,也道明了他当时安贫乐道的处世之道。劉恩阳年轻时以修理钟表、眼镜、留声机等为生,新中国成立后,他与几位民间手艺人在济南市市中区的望平街成立了互助组,专门对外修理钟表和各种仪器设备。“从我记事起,每天晚饭后,父亲便伏案修表,他不但对自己收藏的钟表进行修理,只要是上门来修钟表的,他都来者不拒,并且分文不取。”刘荣光说,父亲一生清贫,唯独对古钟表情有独钟。
从小耳濡目染,刘氏兄妹对钟表的热爱早已浸透到骨子里。刘恩阳去世后,留下了大量钟表藏品,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并了解古钟表,兄妹5人在2016年建立了刘氏古钟表博物馆,作为业内外钟表收藏爱好者交流的平台,继而也将古钟表收藏与发掘整理视为毕生事业。
让古钟表再次“活”起来
机械声周而复始,每一块钟表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这些古钟表历经百年留传到现在大多破旧不堪。如何让这些有历史、艺术、文化及文物价值的古钟表传承下去?这就需要有人发现、抢救、保护并修复它们。而今,拥有古钟表修复技艺的工匠已经为数不多,有些技术更是面临失传的困境。
对古钟表有浓厚感情的刘氏兄妹,不仅对古钟表有强烈的保护意识,更是继承了祖传的古钟表修复技艺。长子刘荣昌修复了瑞士皮套钟,并利用古人制作钟表的方法,独立复制了清早期铜人敲铃钟;次子刘荣光修复了清代苏钟;三子刘荣跃修复了瑞士珐琅怀表……这些被岁月打磨、大多损坏的各类古钟表,经过刘氏家族成员的精心修理与保护,很多恢复了正常功能,再次“活”了起来,现今都在博物馆内展出。
在刘氏兄妹看来,修复钟表就如修复光阴,每每夜深人静之时,轻轻拨动表冠,聆听齿轮间的滴答私语,就像穿越回一段时光,或者触摸一段历史记忆。
如今,受家风影响,刘氏家族第五代成员也深爱古钟表收藏与修复技艺,在父辈的精心教导下,多人致力于古钟表修复技艺的壮大与传承工作。“古钟表的修复技艺门槛很高,需要传承者有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古钟表的高度热爱。”对于修复技艺传承,刘荣光说,博物馆专门开设了培训班,针对古钟表修复技艺的爱好者,制定了培训计划,并拿出馆内部分藏品让学员进行实物培训,希望尽自己的微薄力量传播钟表文化,发扬传统技艺。
“此钟有乐趣,必表而出之。”对古籍善本有一定研究的学者、收藏家张景栻如此评价刘氏家族。古钟表的背后是人类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正如张景栻所说,钟表的制作工艺、神韵文化,都暗含着无穷无尽的“乐”与“趣”。
APPROACHING THE OLD TIMEPIECE MUSEUM IN QIXIAN CULTURE SQUARE
In the Lius Old Timepiece Museum, Qixian Culture Square, Jinan, there is a collection of more than 5,000 old timepieces. Entering the museum, you may feel like entering the world of timepieces.
Jointly founded by the brothers and sisters of the Liu family, i.e. Liu Rongquan, Liu Rongqin, Liu Rongchang, Liu Rongguang and Liu Rongyue, the museum is a non-state museum confirmed by the Shandong Cultural Relics Bureau, and has been approved as a national third-class museum in the grading evaluation for the fourth batch of national museums. Its collection of timepieces includes five series concerning table clocks, wall clocks, table watches, pocket watches and wrist watches, each of which is classified into 38 categories by different shapes, functions, materials, structures and purposes. There are a total of four basic exhibition halls, where 2,800 timepieces are on display.
The father of these founders, Liu Enyang, left a large collection of timepieces. To enable more people to approach and understand old timepieces, they brought together their respective family collections, and founded the Old Timepiece Museum as an exchange platform for timepiece collectors in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