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
“智慧种子”落地生根
“加快交通管理、交通诱导、车载导航、指挥调度、电子车牌、停车管理、中心区限流、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等一批重点智能交通项目建设……”2010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新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智慧城市。2013年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提出推进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城区等智慧城市建设。随后印发的《关于开展“智慧山东”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智慧城市试点,探索建设、运营和服务模式。2013年至2015年,住建部先后公布3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共290个,其中山东智慧城市试点30个,居全国首位。
由于缺乏明确的统筹管理部门,以及智慧城市本身内涵极具复杂性,山东前期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相对粗放无序。2018年10月,山东正式组建大数据局,明确了以山东省大数据局为主管部门,以分级分类为指导,以评价为引领,以“破除信息孤岛、打破信息壁垒”为重点突破,山东的新型智慧城市从此进入“数据驱动”的新时代。2020年,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山东实际,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在部分市县开展省级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我们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面工作合力,着力建设一批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标杆城市,形成一批引领全国数字社会发展的先行城市,打造一批新时代数字生活的创新城市,构建‘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市生态体系。”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马越男在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布会上提到。
据悉,山东省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各级落实数字山东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着眼于全省一体化推进,对省市县三级管理架构、技术架构、具体任务作了系统谋划,确保全省上下贯通、协同联动。同时,考虑到全省各地基础条件不同,提出分级分类建设的目标,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鼓励市县探索符合本地区實际的便民惠民智慧应用场景,建设节约务实的新型智慧城市,构建“千城千面”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格局。
“智慧大脑”掌控全城
2020年11月12日,在亚太智慧城市发展论坛上,威海市凭借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丰硕成果,荣获“2020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这意味着威海在智慧城市领域内的成果已经获得了业内广泛认可。
《威海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将“建设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列为重点行动之一,提出启动城市大脑和政通威海App建设,围绕经济运行、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交通运行、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统筹政府和社会数据资源,建立分析模型,开展监测评估,强化预测预警,为各级各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走进威海市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如同走进城市的“智慧大脑”。民生服务、交通出行、政务服务、综合研判、生态环境、文体旅游、城市管理等全城各领域的数据信息,都可以从一张巨大的屏幕上获悉,整座城市的运行状况一目了然。“这里实现了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事件预警、调度指挥及实时研判预警。”威海市大数据中心网络科科长王强说,“我们的建设推进速度很快,很快就可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主城。”
威海市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已接入住建、生态环境、综治、卫健等多部门的业务系统,全面推进了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共用,打破了“信息孤岛”。王强说,“这就等同于‘联合办公,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威海市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的网格化治理信息系统在短时间内就发挥了高效精准的作用,对网格员巡查走访的117万余户(次)、260万人次的人口户籍信息和11万余条巡查信息进行及时归类处置,先后帮助解决物流不通畅、员工返岗困难等危难问题2080余件,服务8500多个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城市加装“智慧大脑”,不仅让城市管理更有效,也让城市生活更加便捷。山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省级主要负责总体设计,市级负责构建感知设施统筹、数据统筹、平台统一、系统集成和应用多样的“城市大脑”,县级基于市级“城市大脑”开发部署特色智慧应用,确有需要的可结合实际建设“城市大脑”并与市级联通。
以乘坐公交车为例,山东多地市民早在四五年前就可以使用公交App或者在电子站牌上了解公交车的运行时间,近年来乘车又实现了扫码支付。“其实,更多的智慧生活是市民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可能只是觉得方便了,并不知道智慧生活的背后有很多智慧系统在服务。”王强说,诸多系统的数据信息就汇集在这台“城市大脑”里,所以它才如此智慧。
“智慧服务”惠及民生
智慧城市不仅要横向打通,还要让成果在生活中可触可感。
2020至2021年采暖季,山东省首个市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潍坊市投资668万元建成的智慧供热管理平台正式运行。该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对供热运行情况进行精确分析作出科学判断,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供热事件(包括投诉、事故、故障等)的相关情况,及时发出处理指令,让供热服务实现前置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精准供热”“按需送热”。
“建设居民室温监测系统可以实现‘精准供热,帮助供热管理部门和供热企业实时掌握居民家里的供热情况,无论温度过高还是过低,都可以实时发现、迅速调整,及时解决市民的供暖问题。”潍坊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山東,越来越多的城市围绕民生对公共事业的服务需求,从百姓最直接利益出发,实现民生公益事业信息化。
在威海,有一座“虚拟养老院”。只需一个电话,威海市“12349”养老服务中心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选派专业机构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立体化、全方位服务。之所以能有如此快捷、精准的服务,是因为威海将全市60周岁以上的66.5万名老年人全部纳入平台管理,通过互联网对老年人的年龄分层、地域分布、子女情况、养老服务需求等数据统计分析。
2020年9月,“寿光蔬菜智慧管理服务平台”上线,菜农卖菜实现“无感”交易。平台接入当地人口、农企、农村、市场、大棚、农资六大数据库,充分整合蔬菜产业链上的1000余万条信息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蔬菜上所附二维码,准确查询蔬菜品种、生长大棚、种植情况、药肥使用、采摘日期、质量检验等信息,吃上放心菜。
深化“一网通办”,加快“一号通行”,改进智慧出行服务,强化智慧教育服务,优化智慧医疗服务,完善智慧文体服务……在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城市也变得更聪明、更智慧,从而惠及每个角落、每个家庭和每个人。
Light up a Citys Future with Wisdom
In recent years, all parts of Shandong have vigorously built smart cities, focused on“Optimizing Policies, Benefiting the People, Promoting Business and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as well as government services, convenient applica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 to make a smart“Prescription”, and to allow the masses to enjoy the convenience and benefits from new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In October 2018, Shandong officially established the Big Data Bureau, and clearly determined t h e c o m p e t e n t a u t h o r i t y—Shandong Provincial Big Data Bureau, the guidance of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the evaluation-leading mode, and the major breakthrough in “Breaking Islands of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Barriers”. Hence, the new smart cities of Shandong entered a new “Data-Driven” era, and continued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data empowerment. In 2020, in accordance with new situations, tasks and requirements, based on the practical condition of Shandong, the Shan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issued the Guiding Opinions o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mart Cities, carried out provincial pilot projects in some cities and counties, and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In Shandong, more and more cities are focusing on the peoples demand for public services, and starting from the ordinary peoples immediate interest to realize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eoples livelihood and public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