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亮
(秦皇岛市土地开发整理服务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生态建设与土地整治都是当前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措施。为此,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是根本,而生态效益是土地整治的坚实后盾。生态建设与土地整治工作是相互相承、密不可分的两项工程。
首先,生态文明是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人类的生存既需要物质文化产品,也需要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舒适的环境、宜人的气候等生态产品。而土地整治是人类对这两类必需品的科学兼顾,因为土地整治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提高土地承载能力,为生态建设提供更多空间、实现资源与人类的永续发展,所以无论是生态环境的保育或重建,还是生态建设,土地整治都是重要抓手。
其次,生态建设离不开土地整治。一是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客观要求对土地利用进行系统、科学地规划和综合整治,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实现生态平衡;二是对于追求发展造成的生态破坏的建设用地,需要通过土地整治腾笼换鸟,置换出生态建设空间;三是土地是财富之母,通过土地整治新增的土地,可以弥补生态建设的资金缺口。
再次,土地整治是推进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系统分析和诊断区域土地利用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成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可以直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土地生态整治技术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实践应用,至今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土地生态整治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土地生态整治和景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跟踪模仿阶段,土地生态整治实践在探索中前进。对土地生态整治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方面的不完善导致土地整治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不协调的现象,诸如农村居民点废弃、乡土景观风貌受损、生态功能退化、环境污染等。这与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方面的研究是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和矛盾的基础,是保障土地生态整治实现的重要条件。
随着土地整治的持续深入推进,土地整治也由单一技术向多目标综合技术发展,由项目工程向系统协同发展。目前,土地整治从单纯的补充耕地数量为主发展到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改善生态和改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的新阶段,对生态化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需求日益迫切。环境友好型田间沙石路面添加剂、软体护坡材料、重金属钝化剂、保水保肥剂等新兴环保型材料的应用和生态设计,对减少田间地面切割、路面硬化、实现减量化混凝土、修复污染土壤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型环保材料的应用在保障耕地数量、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目标的实现。土地整治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土地整治工程质量的限制因素,克服区域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是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实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土地整治的生态化新材料、新工艺在国内依然欠缺,难以满足土地生态整治发展的需要。
在土地整治工作开展中,要真正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当地民众群体的深度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但是就目前实际工作开展而言,政府层面主要是依托相关的管理机构和企业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而民众群体则缺乏生态建设的意识,无法从自身做起,更好地融入土地整治工作中来。在日常生产生活开展中,也不免出现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的行为,由此造成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工作相互脱节,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生态建设开展的基本要求。
土地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谋划、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布局。但是,当前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主要表现为规划普遍滞后,已经做了规划的地方,也仅是单项或者专业规划,规划之间缺乏衔接,没有形成统一体系,操作性不强,前瞻性不高。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确保土地整治的有效实施,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无论是土地的管理者、使用者还是开发者,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时刻牢记自身责任,明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遵循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理念。要全面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考虑本地实际发展情况与地区特点出发,坚持规划先行,综合考虑田、水、路、林、村优化布局和现代农业建设,统筹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注重保持农村风貌和当地特色,保留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积极元素,建设与城镇同样便利而风貌有别的现代农村。
如今,土地整治更注重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把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注重生态建设的学科应用到土地整治规划中。结合工作实践,将生态建设融入土地整治中。例如,在生态整治规划设计前,对整个项目地区的景观生态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分析整理后,推出实施可行的生态化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方案。以保护生态平衡为基本原则,进行生态化土地整治。与此同时,随着生态型新型材料及技术发展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强,加强我国自主化的核心技术研究成果也成为当务之急,对此,全面培育高水平生态技术研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才,以此提升我国生态型新兴材料和新工艺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也应被提上日程。
土地整治是改善农村和农民生活条件、增强农民生活保障、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惠及亿万农民、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在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的理念。不仅要尊重民意,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还要坚持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加强民众对土地整治的认识。通过公共媒介、政府、社区宣传栏、实地调查和公众投票等方法,使公众意识到土地整治工作实施的效益,通过政府网站等网络平台,加强社会公众的参与、交流,提升公众对土地整治的认识,使全社会意识到土地整治实施的重要性,推动社会各界的力量都积极参加到土地整治的工作中来。
2)推进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健全的信息公示制度,将土地整治整改、土地整治年度计划与竣工项目评价等相关信息向有关部门和社会民众公开;健全政府公告制度,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政府信息透明度,保证民众的知情权,将政府事务有关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
3)切实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过程中,应通过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激活农村经济,保证农民居住和生活水平不降低、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