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宏艳
(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20世纪以来,诞生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成果,由此催生了知识生产新模式。而在知识生产新模式的带动下,人文社会学科也开始演进。事实上,学科是人们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的分类。目前,随着知识量的快速增长,人文社会学科中知识的分类越来越多元化。在2019年,我国提出了新文科建设发展战略。新文科相较于传统文科不仅是一种新的理念,同时新文科还具有新内容、新使命以及新方法,更具有科学性。事实上,新文科教育理念是由希拉姆学院首先提出。该学校是一所以文科闻名的高校,其中设立了四十余个文科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发现自己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学校提出了新文科概念。在2017年10月,该学校开始对自身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对其中二十九个文科专业进行重组,将新的科学技术融入了文学、语言等学科中。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高等教育需要进行创新发展,需要全面推动新农科、新工科、新医科以及新文科的建设,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 支撑。
在2018年6月,我国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吴岩指出教育部将会开始进行一流专业建设计划,即“双万计划”。在2019年4月,我国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双万计划”的通知》。在该计划中,指出要在三年时间内建设完成一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2019年11月,教育正式开始实施一流本科课程的“双万计划”,确定了一万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一万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双万计划”背景下,河北传媒学院在2020年5月召开了新文科和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研讨会,影视艺术学院、美术设计学院以及新闻传播学院等学院的主要负责人都参与了此次会议,主要对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本校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在1839年,法国向全世界公布了达盖尔摄影术,随后摄影术随着西方世界传教士、商人以及医生等人员的活动传入我国。在摄影术诞生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画师,通过绘画将人物面貌和景物记录下来。从摄影术的诞生历程来看,其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的发展紧密相关,比如小孔成像原理、感光化学等。在之后发展过程中,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不同技术和知识实现融合,最终促使新的摄影工具诞生,即数码相机。数码相机是多种技术、不同学科知识的结合体,这和当前我国的新文科建设中所强调的新技术、科学课以及综合发展不谋而合。因此,对于摄影专业教育来说,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需要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和课程思政、文科理工科、科教、产教以及新技术相融合,不断提升摄影专业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摄影专业人才,从而促进我国摄影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摄影专业建设和课程思政的融合主要是在摄影专业教育中体现出家国情怀,促使摄影教育成为一种有温度、有爱的教育。具体来说:首先,在基础课程中,可以通过课程思政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促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之美,并且通过摄影将这样的美好记录下来。同时还可以通过摄影专业和课程思政的融合来拓展学生视野,促使学生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摄影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可以对一些国际热点新闻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看待事物的观点,教师也要从摄影的角度去讲解目前我国在国际上所取得的成绩,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家国情怀,从而促使学生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其次,在核心课程方面,可以通过和课程思政的融合来陶冶情操,促使学生可以进行主旋律摄影创作,通过摄影作品展示我国文化和意识形态。最后,在选修课程方面,可以通过课程思政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国内外的文化,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将文化元素,尤其是我国的文化元素应用到摄影中。
摄影专业建设的主体是对学生摄影艺术的培养。首先,摄影专业和文科的融合主要是和文科中所包含的各种文化进行融合,如影视文化、摄影文化、传统文化等,通过和这些文化的融合来实现文化传承。比如,摄影艺术可以和传统文化课程进行融合,从而促使学生认同、喜爱、肯定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摄影作品创作中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其次,摄影专业和理科的融合,比如化学、数学、物理等学科都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摄影专业中的基础知识,比如摄影中的传统暗房工艺、景深、焦距、光圈、快门及光线运用等。再比如摄影艺术可以和天文学相结合,促使学生在深入掌握夜景拍摄技巧的同时了解天文学中的星体运动,从而创作出有新意的摄影作品。最后,摄影专业和计算机、航空航天等工科学科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无人机摄影、水下拍摄、摄影后期处理等内容,同时能够促使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相关技能,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从事摄影方面的职业。同时,还可以和计算机学科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数码摄影的发展和其中涉及的计算机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码摄影。另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拓展知识,促使学生学习特种摄影,如显微摄影、X光摄 影等。
摄影专业建设与科教、产教融合能够促使学生从市场、行业以及产业等方面获得关于摄影专业的最新信息,而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摄影产业实际发展情况靠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促使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实际生活中获取到对自身发展有利的信息,并且能够独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摄影创作实际工作要求出发,设计一种基于摄影创作的或多种就业导向和职业迁移的情境,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实践、反馈和操作等过程,提升自身摄影技术能力和捕捉生活之美的能力。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摄影相较于以往更具有视觉化、互联化以及体验化的特性。因此,将摄影专业建设与新技术进行融合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VR技术、AR技术的、交互技术、感应技术等。以虚拟技术为例,在摄影专业中融入虚拟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泛的想象空间,而学生则可以在这样的空间中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促使最终的摄影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能够充分展现出作者本身的真实情感。同时,虚拟技术融合到摄影专业中还能够促使学生的摄影作品更有真实性。再比如,摄影专业可以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促使学生了解当前互联网技术和先进摄影理念,从而帮助学生可以树立起自身未来发展目标。
根据摄影专业课程实际,可以将摄影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四个部分,具体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程。初期,要在此基础上对具体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细化分类。比如,在专业基础课中,《摄影技术》课程可以包含相机、光圈、快门、测光、曝光以及镜头等内容;在专业核心课中,《摄影用光》课程可以包含光源分类、光源方向、光线的运用等内容,《摄影构图》课程中可以包含构图形式、色彩表现、空间展现、影调等内容。在专业拓展课程中,《特技摄影》《摄影博览会操作》课程可以包含摄影领域未来发展、摄影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当前摄影发展方向等内容并增加一些相关理论知识和更加深入的摄影知识。后期,将摄影课程群进行整合,建立摄影专业的纵向课程体系,使课程与课程之间产生内在联系,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专业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纪实与艺术双规并行,实践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渐完善专业课程 体系。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摄影专业课程建设需要实现一流课程建设,促使摄影专业课程成为新文科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具体为:首先,要建设一流的摄影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促使教师本身的教学手段、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技巧等为建设一流课程提供支撑;其次,建设一流的教学内容,促使摄影专业课程能够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创新性以及系统性,促使专业课程能够吸收更多的前沿的成果和知识;最后,建设一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因材施教,增加教学容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最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或是使用任务导向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时代,摄影专业的教材建设需要充分结合新文科建设,同时需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首先,将摄影专业现有教材进行分析整合,由摄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后续系列教材的名称及内容,组织师资力量编写系列教材的大纲目录,明确教材本身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整体结构体系等,保障系列教材的质量。其次,确立教材的创性,并结合新文科建设做出符合我校摄影专业的系列教材特色。最后,构建联合机制,促使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及学校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优势互补,对资源进行整合,最终提升教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