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新时代的高校在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方面都面对着一些挑战和机遇,新时代的背景下,更应该对高校的图书馆服务进行强化,把握发展的机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所面对的挑战。除此以外,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还需要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从而能够充分地发挥学校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满足师生各种各样阅读方面的需求。新时代下的图书馆建设将会应用到很多的多媒体技术,所以图书馆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熟练地掌握技术方面的操作过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服务的能力。
随着大数据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坚实的基础,先进有效的资料和信息是许多科技创新最关键的支柱,创新主体对信息资源越来越有依赖性。在高校的发展中,图书馆作为高校学习的重要场所,承担了大量文献图书资料的保存、使用和传递。高校图书馆拥有着大量的基础性资源和学术期刊等,对于高校的科技创新有着潜在的积极和促进作用。因此,图书馆虽然对科技创新和教育不直接产生作用,但它的支持功能和服务功能却与科技、教育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是图书馆最主要的功能,也是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功能。
首先,高校图书馆具有思想引导的功能。借助这个信息平台可以传播正确价值取向,也有助于广大师生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并树立积极的学习信念。同时还能培养读者的综合素养,为以后能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基础条件。其次,高校图书馆还具有培养和提升师生文化素质的教育功能。由于图书馆具有丰富的藏书资源、先进的网络设备等便利条件,可以为社会读者和学校师生提供所需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学堂。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再造起到了关键作用。最后,图书馆还具有丰富教师和学生精神文化的重要功能。劳逸结合、寓教于乐是高校进行精神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图书馆除了作为学生第二课堂以外的又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广大师生的精神文化教育层面更加丰富。
由于社会的发展飞速、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几乎每天都能产生大量的科技研究成果,且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这些资料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而部分师生的工作或科研的需要,要求他们必须吸收科技成果应用和科技创新方面最前沿的资料,但面对着庞大繁杂的资料信息,他们往往不知该如何进行筛选和摘取正确有效的信息。而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将一些科研成果、科技信息最新的动态及时有效地进行筛选和分类,同时还可以把这些动态信息精准地进行汇总,为需要的相关科研学者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持,有益于科技创新效率的提高。
图书馆作为知识分享的平台肩负着引领人类智慧扩展的功能。首先,积极建立智慧阅读体系,将人类的学习形式从纸张转向网络学习,具有智慧空间和智慧服务的功能。同时还要将社交空间和学习空间、文化空间等融合到一起,让高校师生感受到智慧服务提供的文化价值。其次,互联网时代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因此图书馆一定要建立智能化的服务体系。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图书馆的智慧服务,丰富图书馆的各项功能,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服务,创造随时可读、人人可读的条件,实现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
不同的高校在图书馆的经费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国家重点建设的一些高校可能会在图书馆的经费方面有更高的优势,而对于普通的高校或者是民办高校来说,因为经费的不足可能会导致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会受到影响。同时,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师生对于图书的阅读需求会更加的多样化,这将会使得图书馆必须要购买出更多的图书资源,同时因为图书内容的多元化,导致有限的经费会被分散的使用。最后,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过程必须要有具备水平较高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特别是在学科服务方面,要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专业资料,要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有更加专业的素养。还有一些图书馆虽然应用了云平台技术,但是因为起步较晚,导致管理和服务工作并不是特别熟练。若图书馆仅仅借助互联网技术实施管理服务,那么很难实现“智慧化图书馆”。只有做好基础规划,才能够搭建具备科学性的移动化服务图书馆,朝着“智慧化图书馆”方向迈进。
高校图书馆具有社会教育、思想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不仅是进行信息交流的服务场所,更是为广大师生和社会读者提供专业服务的资源基地。在新时代,高校图书馆要以为广大师生提供多元化服务为主要任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创建智慧化空间和学习化空间,将图书馆打造成一个具有动态化、电子化的服务载体,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为广大师生和读者服务的水平。同时要保证图书馆的各个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要将其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既要保证各自的独立功能又要保证彼此之间的联系性。例如,图书馆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对内部进行空间划分,一部分建成学习空间,一部分建设成为智慧空间,然后再创立一定的创客空间,三者相互合作,为广大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不仅仅涉及学校的专业设置和科研,还应该面向校园文化的建设需求,并根据大学生专业建设和培养方向,对馆藏资源结构做出动态化的调整,确保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能够更好地适应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建设需求,以此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很多高校图书馆逐渐向着数字化方向转变,并坚持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相结合的复合式图书馆模式。为了加大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在做好图书馆文献采购经费平衡和科学分配的基础上,努力向着数字化、智慧化图书馆建设方向转变,增加电子期刊的购置比例,开展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加快构建完善的数字资源信息体系,使高校图书馆能够加快构建完善的数字资源平台。在该数字资源平台当中,包括了中文平台、外文平台,涵盖综合性的学术资源、专业性学术资源和多媒体资源以及电子图书资源。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弥补由于经费不足所造成的资源欠缺,应该加强与地区公共图书馆和其他院校的联合,加快构建公共性的数字化图书馆共享平台,利用该共享平台,能够实现不同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互鉴,原文传递,从而形成丰富的图书资源类型,保证学科覆盖更加广泛。
作为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的智慧图书馆,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在传统图书馆基础上,结合当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终端设备等技术手段,实现图书管理员与读者在文献管理、查找、借还、盘点、顺架等环节上最大限度的便捷。在前期传统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的基础,但是限于一些新技术还未出现,在规划理念方面相对滞后,因此软硬件设施无法满足智慧图书馆的要求。智慧图书馆环境下,无论是文献的管理,还是师生对文献需求的完成,大部分都是通过网上完成的,所以一个流畅、高速、稳定的网络和服务器是必备的。同时,为了真正做到读者、文献、馆员的完全融合,相应的智能终端也是不可或缺的。软件方面,必须构建智慧服务平台,并可根据登录者不同身份授以不同的权限,如读者可以方便通过各种终端,轻松实现文献资源查阅、借还、荐购、咨询、预约、互动等功能,图书管理员则可以通过该平台管理模块实现文献资源的入库、跟踪、调配、统计、分析等功能。
若想进一步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水平,高校图书馆应当逐步优化馆员的管理理念,深化以人为本的思维。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还需要逐步优化线性管理,结合学校发展状况,制定合理、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并在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原则的前提条件之下对馆员具体表现进行严格考核,培养馆员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另外,图书馆可以组织馆员多参观学习其他较高水平的图书馆,设立标杆,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此外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技能培训提高馆员的个人技能,利用职业技能培训的形式转变其发展理念,强化服务管理意识,更好的践行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从而使每一位馆员都可以发挥出相应的价值。
转变过去被动式的服务方式,由过去注重馆藏资源建设,向着以师生为中心方向转变,紧密围绕学校的学科建设、文化育人等工作,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图书馆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该让师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增加师生在图书馆当中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开展文献资源的传播、传递、开发、利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开放共享的服务平台。另外,还应该主动深入师生群体当中充分掌握师生的文献需求,并依据师生的实际需求加强文献资源的动态化调整,引进先进的文献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检索、借阅、归还、藏书一体化开放式流通服务。还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开展针对性的专业服务,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在线共享自由交流的平台。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作为资源储备中心,为教师的科研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同时还具有社会教育、思想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功能,是高校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在新时代,要想高校图书馆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不同需求,就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建设智慧化空间、数字化平台,使其具有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才能不断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