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加才让
(西北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内容提要] 《厄鲁特准噶尔王统略述》是尚未公布的成书于19世纪初的藏文准噶尔蒙古历史著作,文中系统记述了自噶尔丹以来准噶尔诸汗与以森钦活佛为代表的历代藏传佛教高僧在准噶尔发展藏传佛教的历史,对研究准噶尔佛教史、蒙藏关系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藏文文献《厄鲁特准噶尔王统略述》全名《厄鲁特准噶尔王统等略述·信仰之车》(ao rod jun gargyi rgyal rabs sogsmdorbsdus su bkod pa dad pa’ishing rta),成书于1822年,作者是时任扎什伦布寺密续院第二十一任住持三世森钦活佛森钦·洛桑丹增班觉(seng chen blo bzang dpal’byor)①森钦活佛又称生钦活佛,清代亦称森钦呼图克图,是扎什伦布寺的著名活佛系统,在新疆准噶尔及土尔扈特地区影响较大,五世森钦活佛即出生在土尔扈特部汗室,是清末民初新疆土尔扈特部举足轻重的人物,六世僧钦活佛出生在西藏日喀则,一直在西藏自治区人大及政协担任重要职务,圆寂于1999年。更多关于森钦活佛世系的研究请参考房建昌:《蒙藏生钦呼图克图考》,《清史研究》,1993年第3期,第122~125页;房建昌:《西藏历世生钦呼图克图与重孜寺》,《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第35~38页;周学军:《五世生钦活佛多布栋策楞车敏身世考释与订误》,《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49~60页。。古格雍增洛桑丹增与洛桑随巴(blo bzang bzod pa)所著《扎什伦布寺密续院诸轨范师之本生》②此书全称《扎什伦布寺密续院诸金刚轨范师之本生·如意树王》(choe graw chen po bkra shes lhun po’igsang sngag rgyud pa graw tshanggi rdo rje slob dpon rnamskyi rtogspa brjod pa dpag bsam ljon pa’idbang po),十八任住持及以前的内容系洛桑丹增所著,之后的内容20世纪50年代左右由洛桑随巴补足,1959年于印度新德里出版。(下称《本生》)中收录有他的传记。森钦·洛桑丹增班觉木龙年(1784年)出生在西藏娘堆仲孜(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重孜乡附近),其卒年目前尚存争议。《布达拉宫典籍目录》《本生》《东嘎藏学大辞典》皆载他生于1784年,卒于1843年,享年60岁。①分别参见:GU-ge Yong-’dzin Blo-bzan-bstan-’dzin and Bka’-chen Blo-bzan-bzod-pa:Livesof thesuccessivevajracarya or hierarchsof the Tantric Collegeof Tashilhunpo.Delhi:Jayyed printing Press,1980,pp.213-223;西藏自治区文管会布达拉宫文保所编:《布达拉宫典籍目录》(藏文),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37页;东嘎·洛桑赤列:《东嘎藏学大辞典》(藏文),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第2053页。唯《民族图书馆藏文典籍目录》一书认为其卒年不确,且根据所著“闻法录”系七世班禅(1782-1853)圆寂后所著,以及他的文集于1857年刊刻等,推断其卒年为1856年。②民族图书馆编:《民族图书馆藏藏文典籍目录——文集类子目·下》(藏汉文),民族出版社,1997年,第490~491页。这种推断不无依据,但也存在疑问。首先,其闻法录所标记的时间不一定是第一写作时间,极有可能是后加,这种现象在藏族历代高僧的著作中较为普遍。其次,根据其文集的刊刻时间1857年推测他圆寂于1856年是不严谨的,圆寂多年之后文集才开始整理和刊刻的情况很普遍,并不一定要在圆寂的第二年刊刻。《东嘎藏学大辞典》等著作中其圆寂于1843年记载应有较为可靠的文献依据,但这些著作中均未明确指出所依据文献的出处,难免让人怀疑。
据目前可见的藏文文献判断,这部篇幅极短的“极简准噶尔汗国佛教史”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专门记述厄鲁特准噶尔汗国历史的藏文史籍。虽有大量藏文蒙古族史籍或涉及蒙古族历史的藏文史籍,都详细记载了蒙古历史及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发展的历史,但对厄鲁特四部,尤其是对准噶尔地区的记载则较为简略,大多是对相关重要人物和事件的简述,且不成体系。《厄鲁特准噶尔王统略述》一文详述了自噶尔丹以来,准噶尔历代汗王及一世到三世森钦活佛等人物在准噶尔佛教发展过程中的诸多事迹,对准噶尔汗国的历史和准噶尔与扎什伦布寺乃至西藏地区交往史进行了记载,对研究准噶尔佛教发展史、蒙藏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于这部史籍的成书时间,根据文中记载是在作者任密续院住持的第十年、准噶尔各地派代表到卫藏礼佛时所写③Reproduced from a set of prints from the Bkra-śis-lhun-po blocks from the library of the Ven.Gro-mo Dge-bśes Rin-po-che:THE COLLECTEDWORKS(GSU’BUM)of SEN-CHEN RDO-RJE-’CHABLO-BZA-BSTAN-’DZIN-DPAL-’BYOR.New Dehli:Jayyed press,1977,p.556.,再据作者1784年出生,29岁任密续院住持可以推断其住持密续院的第十年即是1822年,也即成书时间。这部著作收录于森钦·洛桑丹增班觉的全集后于1857年在拉萨刊印木刻本,现知版本有民族图书馆本、布达拉宫本与1977年在印度新德里出版的版本,各版本内容没有差别,文章译注所依据版本为新德里版本④Reproduced from a set of prints from the Bkra-śis-lhun-po blocks from the library of the Ven.Gro-mo Dge-bśes Rin-po-che:THE COLLECTEDWORKS(GSU’BUM)of SEN-CHEN RDO-RJE-’CHABLO-BZA-BSTAN-’DZIN-DPAL-’BYOR.New Dehli:Jayyed press,1977,pp.547~559.。
愿吉祥!遍视导师较他胜悲心,极胜净饭王子妙吉祥。幻化文殊怙主宗喀巴,师徒世代皆为顶礼处。以此述吉祥之辞为引,略述佛陀宗喀巴(格鲁派)之教法在厄鲁特准噶尔(ao rod jun gar)兴盛之历史。
整个蒙古地方格鲁派教法兴盛,始于土默特(thumed)⑤《藏汉大辞典》中将“thumed”一词解释为厄鲁特四部之一的“辉特部”,但据文中历史背景判断此处当指东部蒙古的“土默特部”。阿勒坦汗(即俺答汗)之时,迎请三世遍知佛主索南嘉措(bsod nams rgysmtsho)①此书所载“三世遍知佛主索南嘉措”即指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据藏文史籍记载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进入青海湖地区驻牧时、从佐盖阿森喇嘛(mdzod dge a sengblama)中听闻索南嘉措后,分别于藏历铁羊年(1571年)和火鼠年派使者前往卫藏哲蚌寺迎请。最终于火牛年(1577年)十一月从哲蚌寺出发,第二年土虎年(1578年)到达青海湖附近固始汗驻地(智贡巴·贡去乎丹巴绕布杰:《安多政教史》(藏文),甘肃民族出版社,1982年,第28页;久美柔白多杰:《蒙古佛教源流》(藏文),青海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167~170页)。至蒙古。诸蒙古摒弃了为供奉神灵而杀生等非善之成规(mi dge ba’i lam srol)②据《松巴佛教史》《蒙古佛教源流》《安多政教史》等记载,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到蒙古部落后,引导他们戒掉了由来已久的殉葬、血祭等旧俗,以藏传佛教的一些仪轨形式去代替,还规定将本来用殉葬或献祭的物品悉数归于僧人,不遵守即会受罚。,以种种威势及神变之门指点王及百姓所有人往信仰之地。因确立黄帽(zhwa ser)之纯净教法③“黄帽教法”即指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教法,因格鲁派自宗喀巴以来以守护戒律为名,头戴后弘期下路律统所传黄色法帽,黄色法帽即成为格鲁派的标志,故格鲁派亦称“黄帽派”,也称“黄教”。,且佛主本身于蒙古转世后四世佛主云旦嘉措(yon tan rgmyamtsho)④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在蒙古弘法期间圆寂后,生前应诸蒙古信众请求,答应在蒙古转世。1589年出生的阿勒坦汗之曾孙被蒙古王公及格鲁派三大寺代表认定为三世喇嘛转世,取名云丹嘉措。亦出生于蒙古等原因。贡施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为佛法在蒙古的兴盛产生无上功用,全蒙古为格鲁派之施主便始于此。彼等(蒙古)内部诸多分类中的土尔扈特(thorgod)地方,有加行道菩萨之名望的郭莽轨范师顿珠嘉措(sgomang slob dpon don grub rgyamtsho)⑤此人即土尔扈特一世宫明活佛顿鲁布嘉措,他是西迁伏尔加河流域后派出的前往西藏学习的僧人。藏文文献不见其详细传记,但据《五世达赖喇嘛传》《土观宗派源流》等之零星记载可知,他大约于土尔扈特朋楚克汗时期前来西藏学法,入哲蚌寺郭莽扎仓,后来在1673年任哲蚌寺郭莽扎仓第29任大堪布,一世嘉木样德银协巴曾在哲蚌寺随其学习。后来在五世达赖喇嘛的安排下往返于西藏与土尔扈特之间,生卒年不详。创教法之风俗。但因后来进入俄罗斯(ao ro su)统治之下,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后来他们便脱离俄罗斯之归入文殊皇帝(藏传佛教清朝皇帝的尊称,此处指清高宗乾隆皇帝)之统治,诸头人在不同地方就任,积极敬奉教法。⑥1771年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流域东归,到新疆后清政府对其划分牧地,分作几部管理。厄鲁特或斡亦鲁特(ao’i lod)分四个部落,王政虽由和硕特(ho shod)所持,生于绰罗斯族(cho ro su)⑦绰罗斯是厄鲁特准噶尔与杜尔伯特部的汗王家族,明初瓦拉部首领脱欢、也先父子即是其先祖,后来在鞑鞑部打击下没落,十六世纪初开始开始复兴,最后建立了准噶尔汗国。之索硕克图汗(su shog thu han)⑧这个称号对应的是噶尔丹,但据记载五世达赖赐予噶尔丹的尊号是“博硕克图汗po shog thu han”,此处原文应是刊刻时的笔误。,发展壮大后夺取了和硕特车臣汗(ho shod che chen han)之王政⑨是固始汗之兄拜巴噶斯之子,和硕特部首领,厄鲁特四部联盟的首领,在噶尔丹即位准噶尔大汗后击败车臣汗,成为厄鲁特四部首领。,统治了整个厄鲁特王土,创建了诸多显密僧院。那之后,有额尔德尼卓里克图珲台吉策旺阿拉布坦(aer te ni jo rig thu hung tha’i jitshe dbang rab brtan)⑩噶尔丹兄长僧格之子,噶尔丹“反清”战败后趁机夺取汗位,策旺阿拉布坦任大汗时是准噶尔汗国最为鼎盛的时期。,其福泽之兵势堪比帝释天(lha dbang brgya byin),可灭除邪恶之敌,是可争夺罗摩(rama Na)[11]古印度传说《摩诃婆罗多》的男主人公,是护持正法的伟大英雄,文中称阿勒坦汗是“可争罗摩之骄傲的持戒者”固然是对他推崇佛教的高度称赞。骄傲的持戒者(brtulzhugs can)。他对佛教尤其是佛陀宗喀巴的纯净教法产生信仰,在法域卫藏主要对历代法主(达赖喇嘛尊称)供奉财货不可思议之数,对扎什伦布寺和三大寺进行富足的布施、供养,从不间断。尤其以班禅遍知洛桑益西贝桑布(五世班禅)为主要上师,请问政教诸事之授记等所有取舍之根本。有一时,说要在他的彼地修建一座纯正持格鲁派教法之寺院,向班禅遍知祈请派一位殊胜上师。那时,正值森钦多杰增巴格勒饶吉贝桑布(dge legs rab rgyas dpalbzang po)卸任密续院(gsang sngags rgyud pa grwa tshang)住持后在绛钦禅院(byang chen sgrub sde)勤修之时,遍知怙尊(指五世班禅)发来需要前往任准噶尔国王上师之命。考虑完成上师之命即是妙汇(legs tshogs)之根本,不顾疲劳、寒暑到准噶尔,使黄帽教法得到极大发展,他是扎什伦布寺到准噶尔的第一位上师。
略述该上师之传记,他生于十善圆满的娘地上部仲孜(nyang dstod’brong rtse)①藏文“nyang bstod”常写为“myang bstod”,即“娘地上部”,是吐蕃时代即存在的古地名,因在“娘曲河”流域而得名,故也可译作“娘曲上游”。“仲孜”这个地名至今存在,大致位于今天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重孜乡附近。,青年时剃度出家来到扎什伦布寺,听修五部大论(bka’pod chen po lnga)②论述显教的五部经典著作,包括般若、中观、释量、戒律和俱舍,格鲁派学僧考取格西学位前的必修课程。,成绩优异,获取噶钦(dka’chen)学位。到班廓曲德(今日喀则市江孜县的白居寺)后在那里获取饶绛巴(rab’byams pa)③“饶绛巴”是白居寺最高等级的格西学位,前文提到的“噶钦”是扎什伦布寺最高等级的格西学位,前后有矛盾,可能是作者笔误或刊刻时的误刻,按常理在扎什伦布寺取得最高等级的格西学位后完全没有必要再去白居寺考取“饶绛巴”学位。据古格雍谮·洛桑丹增(1748-1813)所著《扎什伦布寺密续院诸金刚阿阇梨之本生·如意树》所载,森钦·格勒饶吉于扎什伦布寺获取的乃是噶久(dka’bcu)学位(Reproduced by Ngawang Gelek Demo:THREEDGE-LUGS-PAWORKS.New Delhi:Lakherwalpress,1978,p.37.),系初级格西学位,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何后来他到白居寺考取“饶绛巴”格西学位了。学位,成为该寺之贤者,声名远播。再次进入扎什伦布寺密院,对仪轨范式(choga phyag len)唪乐舞画(dbyangs rolgar thig)和密善怖三法(gsang bde’jigsgsum)之生圆次第进行了殊胜之体验,成为数教证知识之宝库,依遍知怙尊所发需主持续院法座的诏命,就任密续院第七任住持。主要向密续院众僧讲说四家合注(’grel pa bzhisbrags)及生圆次第(bskyed rdzogs)等,未有间断。此外,还向居家之人及来自各地的求索(佛法)者传授了灌顶、经教、法门以及授予加持等,行佛教众生之伟业主持密院法座六年。后因心喜幽静之地,卸任后驻于绛钦(禅院)。一段时间后,如上所述,往准噶尔之诏命,驻锡该地三年,主要向大王珲台吉(准噶尔汗王称号,此处指策旺阿拉布坦)广泛传授灌顶传承法,使其心识解脱,播下蓬勃的遍知之种。在该地诸寺降下了圣主宰(宗喀巴尊称)之大小道次、密善怖三者(即密集、上乐、怖畏三法)等四大续部数坛城之成熟灌顶与解脱之次第二者之讲授等欲法之甘霖。此外新创续院仪轨之酬补(cho ga phyag len bskang gso)及唪乐舞画(dbyangs rolgr thig)④“唪”即僧人念诵经文时的唱调,“乐”即各类宗教乐器,“舞”即藏传佛教的法舞,“画”即指绘制坛场,四者都是藏传佛教密宗学习修习中必学的技能。等,赐予无上之恩德。曾经,有敌兵至彼地附近,王及所从都很害怕,请问上师退敌之策。(上师)极力修得伏魔铁堡大食子(lcagsmkhargtoe chen)抛掷,一时在对方士兵眼中除准噶尔兵马外,还有兵马铺天盖地而来,于是迅速撤回。在准噶尔做成这些利他之事后再返回扎什伦布寺,准噶尔地方所进献的各种供奉仅听闻一些。向遍知班禅进献了大批供奉,对诸僧侣也进行了各类侍奉。尤其向密续院供奉了耗白银一百五十两所铸遍之尊者洛桑益西贝桑布(blobzang ye shesdpalbzang po)塑像,连同金、铜所铸莲花座一同贡于大殿柱前,在续院经堂顶新修了两托索(thog so)⑤藏文“thog so”指“层”,故此处“两托索余”应指两层多的高度,即准噶尔供奉的屋顶宝瓶有两层多高。余高的金、铜铸屋脊宝瓶等大量供物放置。后来,修建夏扎德丹(bya bral bde ldan出世具乐)修行居所,长期同八个沙弥一起生活,一心专注于修行,70岁时在该地收束色身形(gzugs sku’ibkod pa)①“收束色身形”即指圆寂,其中“色身”即是佛教的三身说中的“报身”和“化身”的合称,这是存在于世间可见的身形,所谓“收束色身形”即结束了真实存在的“报身”与“化身”,将实现“法身”,即指高僧圆寂成佛。。此尊者得见本尊神面,于共通与非共通之坚定等持处得自在,从不跨三律仪(sdom pa gsum)之界一瞬,以圣道三要(lam gtso bo gsum)极满心识。能做到对八部傲慢者之书简仅仅听闻,严守佛语及正法而不越,为贤且得成就之瑜伽大自在。有关于密集、上乐、怖畏三法之生圆次第、修习诵文及道次等著作的一大卷。所教学生有任文殊大皇帝上师的多杰强底廓尔巴洛桑日卓(rdo rje’chang dus’khorbablo bzang riggrol)②又称阿钦·洛桑日卓(sngag chen blo bzang riggrol),生卒年不详,据古格·雍谮洛桑丹增著《扎什伦布寺密续院诸金刚阿阇梨之本生·如意树》记载,此人生于西藏“rgyal chen rtse”,即今天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加庆孜村附近,一生主要在扎什伦布寺学习,是密续院第十任住持,在任四年。一生著作及成就颇高,曾前往北京近奉乾隆皇帝(Reproduced by NgawangGelek Demo:THREE DGE-LUGS-PAWORKS.New Delhi:Lakherwalpress,1978,pp.73~80.)。等多人。
其后,因佛教众生之福,此圣者再次转世。森钦·洛桑班觉(seng chen blo bzang dpal’byor)③据古格·雍谮洛桑丹增著《扎什伦布寺密续院诸金刚阿阇梨之本生·如意树》记载,他出生于藏历木火马年(1702年),10岁时被五世班禅等认定为一世森钦活佛转世,任密续院住持期间对扎什伦布寺密续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produced by Ngawang Gelek Demo:THREEDGE-LUGS-PAWORKS.New Delhi:Lakherwalpress,1978,pp.73~80)。出生在上一世之出生地娘堆仲孜,青年时期到扎什伦布寺,在尊者洛桑益西(五世班禅)处受戒出家。圆满听修显密典籍,依前世圣人之发心,应大遍知班禅尊者洛桑班丹益西贝桑波(六世班禅)时所发主持密院法座之诏命,就任密院第十五任住持。又依前世圣者之行主要讲传密集四家合、随许法及各类经教法门,转动盛大法轮。特别是作为向怙尊主班丹益西贝桑波祈请转动法轮施主之主体(主要人物),成开启百功业之门的无上功用。31岁至70岁不间断任续院住持,最终于法座上收束色身形。此圣者任住持时,准噶尔珲台吉之子噶尔丹策凌旺巴(dga’ldan tshe ring dbang pa)④即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1695-1745),是策旺阿拉布坦长子,僧格孙,1727年策旺阿拉布坦死后继承汗位。派专人前来做佛事、礼佛时,对此圣者之书信、贡物未间断,双方同心同德之关系愈发紧密。
此后,如在下者,生于二位前世圣者之故乡娘堆仲孜。虽无取得诸前世断证功德之转世之望,但因前世缘分思可为一持上师形者,依佛主遍知洛桑强贝嘉措(八世达赖)、怙尊教主尊者秀列南杰贝桑波(七世班禅)及拉钦仓巴钦波贝桑布(lha chen tshangspa chen po)三者之预言,认定为森钦洛桑班觉转世。七岁在扎什伦布寺入法门,请班禅大遍知(七世班禅)剃度,赐名洛桑丹增班觉(blo bzang bstan’dzin dpal’byor)。在闻思院亲口因事自名而请,从堪钦曲培顿珠(mkhan chen chos’phel don grub)受前期沙弥戒,并在此堪布前请学摄理之为据。此外,还在金刚持大咒师洛桑次旦(sngags chen blo bzang tshe brtan)座前初受十三尊怖惧金刚坛城灌顶。依止善知识据己所能学习《释量论》为主的五部大论试。19岁获得噶钦学位,22岁入密院善学仪轨酬补及唪乐舞画等,对生圆次第诸论著进行了努力闻思,留下所能之印象。23岁因以无量光佛袈裟舞化身事自名而请,以堪钦大教主尊者洛桑班丹丹贝尼玛秀列南杰贝桑波(七世班禅)为亲教师,遍主轮怙尊三恩上师经师多杰羌尊者洛桑丹增贝桑波(blo bzang bstan’dzin dpalbzang po)⑤即常被称作“古格经师”的七世班禅经师,写作了《扎什伦布寺密续院诸金刚阿阇梨之本生·如意树》的古格雍增·洛桑丹增(1748-1813),生于西藏阿里地区,9岁出家,28岁在六世班禅贝丹益西座前出家,45岁任时轮院堪布,48岁任密续院堪布,49岁时为七世班禅经师,故有“古格经师”之名。(东噶·洛桑赤列:《东嘎藏学大辞典》,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第497~498页)。为轨范师,于具足信仰数之卫藏受近圆戒,获比丘之实。能够成为圣怙尊(七世班禅)首位授予近圆戒之弟子,实乃极佳缘法。先后在圣怙尊座前学习了菩提善道、捷道等数道引,密善怖三法金刚鬘等数个大坛城灌顶,修法百密宝生等数随许法,得法甚深。在圣怙尊之经师仲孜巴·洛桑慈诚贝桑波(’brong rtse ba blo bzang tshul khrims dpalbzang po)①七世班禅经师,藏历木牛年(1745年)出生于娘地上部仲孜(nyang bstod’brong rtse),13岁出家,后进入扎什伦布寺学习,曾任扎什伦布寺密续院第十八任住持,51岁时任七世班禅经师,两年后因病卸任,56岁铁蛇年(1800年)去世。(东噶·洛桑赤列:《东嘎藏学大辞典》,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第1869页)座前数灌顶传承法门,特别是于圣怙尊之主要经师多杰羌尊者洛桑丹增贝桑波(blo bzang bstan’dzin dpalbzang po)座接受了时轮大坛城灌顶、陈哇志玛扎玛(phreng ba krima sbragsma)四十五大坛城灌顶、百米扎等总别教灌顶、宝生百密等总别之随许法、三十四本生等、道次等一些圣者宗喀巴之著作以及喜足八大解等数盛大教法,能与圣怙尊一同获得这些教法实乃无比之恩德与缘法。由此在29岁之时顶奉怙尊教主诏命任密续院第二十一任住持。依圣怙尊之命以纯洁之动念,试讲集于所有顶之吉祥密集四家合注之讲传与生圆次第之默记文。向北方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班钦诺门罕(paN chen nomin han)等数人广泛讲授了串事连物四十五大坛城灌顶、圣者宗喀巴全集之教言、伏魔铁堡及还罪之指引等,还尝试向诸居家及集于各方之求事者更广泛讲授沙弥及比丘灌顶、随许法教言指引法门等。主持法座至今,已历10年②1811年从作者29岁任密续院主持,可以推算出10年后的此年是1822年,是作者写此文的时间。。正值从土尔扈特准噶尔(thorgod jun gar)③此处原文似乎缺字,应指土尔扈特与准噶尔。地方专门派来上师及官员人士至卫藏,主要向大怙尊(此处应指十世达赖喇嘛)及诸僧伽广行侍奉,同时又因自诸前世圣者以来之贡施关系、信仰及坚贞盟辞之缘起前来会面。据所呈送记有请求赐佑的伊犁准噶尔诸官员名册与一大升马蹄银锭(dnguldre chen rta rmig gzugs)④藏文“bre chen大升”亦写为“brebo che”,古代藏升,一升可容青稞市制一斤又二、三两,大升一般是正常藏升的二至三倍;此处的“马蹄银锭”即“银元宝”,因形似马蹄而称“马蹄银锭”。之礼品,还有其他各部所献丰富物品。特在上师三宝佛陀前祈愿诸官长之身体、寿命、福泽、王政及权势兴盛,累世为上师三宝护持,尤其极力祈愿护佑遍知怙尊(三世达赖喇嘛)在北方香巴拉地方以甚强之贤开示身形(sku’ibkod dston pa)时之最初徒从。⑤讲述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在蒙古地方圆寂、转世的历史,这些“徒从”即指从那时候开始信仰格鲁派的蒙古诸部。以上这皆是森钦前后世之简传。
另在大王珲台吉(策旺阿拉布坦)时,邀请了扎什伦布寺的洛布巴阿钦班觉嘉措(blo sbug pa sngags chen dpal’byor rgyamtsho)与哲蚌寺的瓦秀丹巴饶杰(wa shulbstan pa rab rgyas)等诸多贤者,却未见详细的传记文书。此大王与以上上师商议将民户作为侍奉所,使诸沙弥修囊孜顶玛二学处(bslab byagnam rtse ldengmanyis)⑥囊孜顶玛即从囊孜顶寺传出的囊孜顶玛派,该寺是噶当派传授戒律的古寺。,创立洁净戒律。虽未建法相讲说院,但以讲闻大小道次为主。每位沙弥所属有三户、骆驼六匹、牛马四十及羊二百只等,对佛法所行供养,与藏王赤热(赤热巴巾)等同。此后,其子噶尔丹策凌旺波(dga’ldan tshe ring dbang po)迎请了扎什伦布寺名副其实的贤者闻思院轨范师班丹益西(dpal ldan ye shes)、哲蚌寺的持律者郭莽轨范师洛桑平措(blo bzang phun tshogs)、列钦格登扎巴(legs chen dge adun grags pa)、色西巴轨范师(ser byas pa dpon slob)等多位教法之宝饰,创建法相之讲闻,在经堂树立众多心语意之所依,对新至善知识进行很好的侍奉及奖赏。此王时代,准噶尔地方教法之纯洁风俗得到极大发展。以上诸位上师之详细传记未得见,闻思院教师班丹益西在优质黑纸上以纯金抄写了宗喀巴及贾曹(rgyal tshab)、克珠(mkhas grub)、杜增(’dul’dzin)三上首弟子(sras kyi thu bo rnam gsum)①一般藏文文献中“三上首弟子”当指贾曹·达玛仁钦珠(rgyal tshab)、克珠·格勒贝桑(mkhasgryb dge legs dpalbzang)与根敦珠巴(kun don grub pa),但此文中第三位名称写为“‘dul’dzin”,故应当是宗喀巴弟子杜增扎巴坚赞(1374-1434),极善戒律之修习,故获名“‘dul’dzin持戒”,著有《律经学处广论》一书。之全集,后返回扎什伦布寺时向闻思院捐献的经卷至今犹在。此后历代诸王皆秉持祖辈之善俗,但因未见历史之源,不知如何述说。现今,伊犁准噶尔诸官长仍从天命文殊大皇帝处获得无数爵位、薪俸及奖赏,使众比丘亦严持前代上师所创显密之讲闻,在此末世亦使此边地因被佛法光辉照耀而华美,此等功业实乃二世佛陀教法之华饰。
于此说:
具持广大福泽手掌力,权势体力愈盛自在天,论护“持宝”②藏文辞藻学中“大地”之异名。准噶尔王族,以及彼地教法之盛式。
此言于居彼诸趣“持声”③藏文辞藻学中“耳”的异名。,听闻即刻所生诸影响,善觉黄帽教法及守持(者),不变信仰使之极夺心。
彼域王之年寿王政兴,比丘诸部讲修法行盛,百姓众生兴旺十善护,请使此皆遍布祥瑞光。
使者比丘阿旺图丹(ael chidge slong ngag dbang thub bstan)④应是准噶尔部派来拜见森钦活佛的一僧人,藏文ael chi当是蒙古语elči之音译,意为使者。催请略述于准噶尔地方大力奉行黄帽教法之王及其历代上师之传记,密续院住持森钦化身洛桑丹增班觉所做,请使善且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