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2021-04-14 22:59:50韦性吕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思政政治

韦性吕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贵州 都匀558000)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儒家思想内容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以及树立健康、主流的人生价值观[1]。儒家思想进入政治领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尤其是“家国情怀”“仁爱为本”“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等优秀思想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提升爱国思想意识、构建和谐人际关系、道德人格的形成,以及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能力都发挥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一、儒家思想与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之处

(一)都是塑造人的教育

从功能和效用上看,儒家教化与当代思政教育本质上都是一种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塑造手段,所以可将儒家教化比作古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于儒家教化,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各种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所开展的思想教育,其教育手段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其内容也更加丰富、科学、先进。儒家思想重视道德涵养和自身修养,这一部分内容可丰富当代思政教育。所以,是值得借鉴和吸收的。

(二)具有相同的文化基因

儒家思想与当代思政教育虽然在本质上不尽相同,但二者却具有相同的文化基因。儒家思想是对当时社会上各种主流、优秀的思想进行融合,并在拓展与延伸中逐步形成的新思想。它不仅是优质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更是推进当时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思想工具。而当代思政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它是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要求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的营养。而且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要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更多的源泉动力[2]。

(三)具有相通的价值理念

儒家思想与当代思政教育具有相通的价值理念,都能对人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在整个儒家思想教育过程中,是十分讲求德治的,并强调道德的表率作用。比如,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充分说明了德治的重要性。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历届领导人始终坚持“以德治国”。通过借助儒家思想中的优秀基因和文化内涵,提升各个社会团体和成员的政治思想认识,以及配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使中国社会向更加民主、自由、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儒家思想在当代大学思政教育中所体现的价值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始终占有重要的教育地位。比如,岳鹏举、文天祥、史可法等众多人物都是爱国主义思想的践行者,充分说明了儒家思想对激发和培养人的爱国思想意识所发挥的功能与效用。新时代的今天,忠于祖国、人民、党是每个公民应践行的责任。但受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爱国意识淡薄。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儒家思想中的“忠君报国”势必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我们可将“君”变成“祖国、人民和党”,利用经典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案例,激发当代大学生报效祖国的热情。通过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从多层面上贯彻“爱党、爱祖国、爱人民”思想,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人生价值。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

“慎独”思想在儒家学说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儒家学者提升修养有正面的启迪作用。正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表述了君子应当时刻反思、规范、约束、监督、教育自己,做到至诚、至仁、至善、至圣,不断散发自身内在修养的魅力[3]。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中渗透“慎独”思想至关重要。他能教会大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关系,使大学生懂得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问题。同时从“仁义礼智信”的视角看待问题,不断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从而发展成为素质高尚的专业人才。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儒家思想能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自然有其发展道理的。“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思想的“五常”,使得儒家思想迅速成为当时社会变革的动力,并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仍处于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虽然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提升,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存在,这必然会滋生出一些错误的思想、不和谐的人与事。为防止这些因素影响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需要重新审视儒家思想内涵及其教育作用。通过从“仁义礼智信”中寻找教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力度,才能促进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这些宝贵养分,从而积极改善内心环境,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约束自己,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蕴含了丰富的育人、处世的方法,不仅能为思想政治提供教育资源,而且也能给人赋予更多的思想精华,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比如,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难免会在工作岗位和人际交往上碰壁。但是积极学习儒家思想知识,从思想中汲取知识、技能、经验,就能更好地、平静淡然地对待每一件事,改善人际关系和拓展人脉资源,为自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注重端正态度,提高自身素养,用更加诚信、友善、坚定的性格感召他人,便能在工作岗位上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

三、儒家思想在当代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对儒家思想内涵的开发与利用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2000多年的主流思想意识,并对中国文化发展带来巨大的历史影响。比如,儒家的经典巨著《论语》《孟子》《荀子》等,都具有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体现了儒家学者的思想品格和教育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道德涵养和思想素质,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性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可以看出,二者在教育上具有一定的契合点,加强对儒家思想内涵的开发必然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首先,营造良好的儒家思想学习氛围,从多层面上宣传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促进儒家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比如,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等思想合理科学地渗透在思政教育中,促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4]。其次,加强对儒家思想内涵地开发与利用力度,引导学生从儒家经典中汲取营养。比如,从新时代的视角上,深入剖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思想,促进学生从中养成爱国爱党的思想意识,以及不怕吃苦和敢于奋斗的精神品质。

(二)重新构建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育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的基地。如果只注重专业技能教育,忽视思想政治建设,很容易将学生培养成有才无德的“恶人”,这必然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求背道而驰。因此,高校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通过充分发挥传扬、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作用,重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走入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首先,高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列入必修课教学范围。通过组织教师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提炼和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其次,高校要注重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依托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技术,还原古代人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精神,促进学生在直观化、立体化的情境中收获学习心得和思想启发。最后,积极开展优秀儒家思想实践活动。通过将文化课、专业课、思想课等进行有机的融合,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促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领会其中的精髓和内涵。

(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儒家思想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它不仅传播与渗透力强,而且其内容形象丰满,所以大学教师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需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思想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素质和能力的学生,决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才能使各层次的学生做到学有所得和学以致用。比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课时,教师应运用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就中国儒家思想内容进行深入性的剖析。然后,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角度出发,引导该类学生学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等内容提出者的精神状态。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在当今时代与过去社会的对比中,讲述古人思想意识的形成过程。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引导该类学生思考思想品质的磨砺与发展问题。这样一来,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收获更多的学习心得和思想启发。

(四)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一个民族的文明发展,离不开本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将本民族的智慧传递给学生,必须要借助优质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与感染[5]。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政教育中的儒家思想教育始终存在认知度不高、实效性不强、持久性不够等问题,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加强思政教育改革。通过将传承与发展优秀儒家思想作为教学重点,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技能比赛、儒学讲座等活动,逐步打造浓郁的传统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自觉提升文化意识,用实际行动贯彻儒家教化中的优秀思想。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儒家思想与书法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1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人间(2015年23期)2016-01-04 12: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