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穆单 孟 莹
(1.火箭军指挥学院教研保障中心信息技术室,湖北 武汉 430012;2.火箭军指挥学院教研保障中心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12)
图书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图书馆作为图书的主要聚集区,其中包含着数以万计的图书文献,如何有效管理海量图书是当前各大图书馆及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研究的热点课题。
RFID图书管理系统与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相比,节约了人力资源,使图书管理更加智能化,可快速判断和反映环境因素,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基于RFID的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的自助借还,但借还图书需分别通过自助借阅机借图书、自助还书机还图书,实现了每本图书的精确定位,读者可以在线查询图书的借阅信息等。
1)整合力度不够大。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包括图书馆平台、空间打造、资源整合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等。但从整体上看,专家学者对图书馆的整合实践研究还不够,其原因主要在于:(1)图书馆尚处于研究发展初期,对技术整合、资源整合、空间整合还处于摸索阶段,成功案例不多;(2)图书馆整合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与时间投入,单个图书馆难以长久维持,如目前使用RFID电子标签成本相对较高,许多中小型图书馆开展图书馆建设存在巨大的金压力;(3)相关技术应用更新换代较快,产品兼容性不高、延续性有待提升。同时,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其内涵理念、功能、特征等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仅仅依靠短期的技术发展、资源整合并不能满足用户不断发展的服务需求,其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整合与变革。此外,在可穿戴设备的创新应用上智慧图书馆的整合研究还较少;在空间定位上,WIFI、iBeacon、LIFI、蓝牙等技术各有优缺点室内空间应用也各有所长,其整合应用需要加强力度。
2)建设体系不完善。部分图书馆在长期使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书目数据、用户数据和使用数据,且国内系统与国外系统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如果更换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可能会导致新旧系统的不兼容,容易出现数据失真的问题。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也存在个性化开发难度大、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与智能设施设备无法兼容等问题,如ILAS与RFID系统就很难实现对接,原因在于ILAS是基于条码和磁条技术,RFID则是基于标签技术。尤其是现有智慧图书馆平台仍属于初级研发阶段,与智能温控系统、空间管控系统、推荐系统、大数据系统等的对接没有统一标准,各单位基本处于独立开发阶段,对后期系统的互联和共享会造成较大的阻碍。
1)高识别率。在图书识别过程中,传统的方法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翻开书的封面进行扫描。运用手中的扫码枪,对准书上的条码,利用红外线扫码进行借还服务。采用这种方式,动作繁琐,且该方式对条码的扫描距离有一定的要求,过远或者过近都不能有效的识别条码内容。且在图书流通过程中,由于保护不当图书上的条码出现断裂的痕迹,又或者条码上面覆盖的薄膜过厚,都会影响扫描的效果,从而不能有效识别。这样不仅加大了馆员的工作量,还降低了图书流通效果。采用RFID技术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RFID技术具有超高频的超强穿透力,无论是塑料还是厚纸张,都可以读取数据。有效地解决了扫描距离及条码不清晰等限制,更好的识别图书内容,为图书的快捷流通提供了基础保障。
2)24小时自助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24hSelfserviceLibrary)主要是利用RFID自助借还系统、电子办证系统、出入门禁系统和电子监控系统,在图书馆主楼外附属建筑或者其他场所,设立24小开放的独立空间,供用户自助借还图书。此类无人值守24小时自助图书馆始于2005年某市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之际,迄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其后,各地图书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种方式的无人值守24小时自助图书馆。
3)自动化定位与盘点。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图书实时定位和定期盘点已成为一个难题。通过应用传统的ILASSIII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可检索到图书的馆藏地点,但无法准确到图书的具体位置,这无疑在查找图书、盘点图书的过程中增加困难,尤其是部分图书由于操作不当,没有按照标准规则进行排放或未放到指定位置,这使图书的定位和盘点更加困难。面对这一问题,可通过采用RFID技术进行改善。通过该技术把图书的相关信息写入到标签的存储器中,并实时传送到后台显示器中,可实现图书的实时定位。在盘点图书的过程中,传统的方式需要将图书扫描再放回书架,工作量大,而RFID技术可通过无线RFID读写器同时扫描多个标签,使盘点数据传回后台系统,系统通过红、黄两种颜色提示图书信息是否摆放正确,并对出现黄色的错架图书及时调整,减轻了盘点工作量,实现了盘点的自动化。同时,读者可以通过智能图书馆安装自动辨识馆藏管理系统,连接图书馆的无线网络,GPS或蓝牙,依靠每个书架的层架标签,直接对书库内的图书位置导航指引。该功能不仅可以检索到图书具体的位置所在,还可以指引读者按照指引标识找到查询图书的位置所在,避免因图书因为某些原因未按要求摆放而查找不到的情况。通过图书定位系统不仅提高了查书效率,也扩大了图书资源的使用率。
4)自动传送。在自助借还系统发展的同时,以RFID技术为主的自动分拣系统与装置亦随之兴盛。新的自动化图书分拣系统、自动化图书馆传送系统,乃至图书分拣机器人,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深受图书馆欢迎。这类系统设备以欧洲的产品最为先进,近年来我国发达城市的新建图书馆已有采用,国内的相关公司亦在引进或者研发。与此同时,衔接自动分拣系统的自动传送系统也成为现实,有的欧洲图书馆新馆已经全面采用密布全馆的自动传送导轨,可使读者归还的图书和新书送达到每个楼层指定的上架地点。早在新世纪初,德国洪堡大学图书馆就已经研发和应用了利用电磁标签感应引导的自动传送机器人,将自动分拣后的图书送达各个楼层的指定位置。最近几年,利用RFID和新的定位技术研发的智能传送机器人已有多种产品出现,可在图书馆各楼层自由穿行,自动回避行人和障碍物,将新书和读者归还的图书送达图书馆的各个指定位置,极大地节省了人力。
简而言之,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就是图书馆的智能化。此技术将给世界和图书馆带来的深刻变化,是挑战,更是机遇。拥抱新技术,把握新机遇,积极参与智慧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才会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