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环,李世宏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1)
“红旗共举、使命共担、资源共享、振兴共赢”。2021年8月,大庆市委书记李世峰和大庆油田党委书记朱国文在地企协调会上达成共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政治嘱托,共下一盘棋、共乘一条船、共圆一个梦,地企携手打造转型创新“命运共同体”,同心同行共创大庆“三个城市”建设新局面。
地企关系是大庆最重要的生产关系,地企合作是最大的生产力,大庆地企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大庆城市与大庆油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观念一致、目标追求一致,特别在事关大庆发展大局、事关大庆人民福祉上,一直是同心同向、同力同行。
德国著名现代社会学家滕尼斯,曾在 《共同体与社会》 一书中深入阐述了共同体理论。他认为:“血缘共同体作为行为的统一体发展为和分离为地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直接表现为居住在一起,而地缘共同体又发展为精神共同体,作为在相同的方向上和意义上的纯粹的相互作用和支配。”[1]基于此理论的理解,我们可以将客观条件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体 (即血缘共同体和地缘共同体),认为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共同体;在主观精神层面上达成共识 (即精神共同体),则可以理解成真正共同体。大庆,恰恰符合此理论逻辑。大庆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是唯一一座先有石油、后建城市的地方,它真正做到了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名。1960年,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拉开了序幕,石油系统37个厂矿、国务院一些部门人员、退伍的解放军战士和转业军官,以及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组成的石油大军齐聚东北松嫩平原,成为了这片草原第一代建设者。在他们共同努力下,大庆人从“干打垒”搬进了“高楼大厦”,将一片贫瘠的盐碱地,逐渐建成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油城。所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大庆地方政府与石油人共同建设了大庆,共同开发了大庆,是大庆这座城市共同的主人。
根据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在自然共同体基础之上所达成的主观层面共识,构建的精神共同体才是真正的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大庆的发展轨迹也印证了此点。余秋里曾说:“除了大庆,没有哪一个城市在未诞生之前就有了自己的文化厚重底蕴。”在20世纪60年代初,松辽平原东北部开展的石油大会战,不仅使中国摆脱了“贫油”的帽子,开发了丰富的物质能源,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是在最困难时期、困难地区、困难条件下孕育的,是对铁人王进喜等一大批企业英雄人物的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的高度概括,并不断转化为广大职工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时至今日,它不仅是大庆企业文化的核心,更是大庆人共同的价值观念以及工作作风、道德准则的集中体现,它已成为大庆城市文化名片,凝聚为城市文化之魂、大庆人精神之魄。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石油石化精神,传承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顽强拼搏精神、“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奉献与牺牲精神,锻造了“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是大庆职工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大庆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石油人战天斗地、无私无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传递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力量。所以,从精神层面的角度出发,大庆地企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价值共同体。
从大庆建市初始,大庆地方政府和油田企业就只有一个共同追求目标,即开发建设大油田,为国家解决缺油问题,将“贫油”的帽子甩进太平洋,保证国家能源所需和能源安全。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大庆油化大企业始终发挥着最大生产力的作用,带动大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庆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大庆地方政府始终一如既往地呵护弥足珍贵的良好地企关系,一如既往地尊重油化企业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自觉把服务油田发展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责任,全力为油田生产和职工生活创造条件。所以,从社会发展实践的角度出发,大庆地企是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
深入推进地企融合,是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加快城市转型发展、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庆“十四五”规划中对原地企“发展共谋、责任共担、城乡共建、稳定共抓”的老“四共方针”进行了强化升级,形成了新“四共方针”,即“红旗共举、使命共担、资源共享、振兴共赢”,为构建大庆地企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遵循。大庆地企要以“新四共方针”为原则,同举大庆旗、共创大庆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开创“三个城市”建设新局面。其中,“红旗共举”是核心遵循,就是始终牢记“当好标杆旗帜”重大嘱托,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地企共同践行“抢排头”创先争优的光荣传统;“使命共担”是战略引领,就是坚决扛起“建设百年油田”重大责任,全力以赴筑牢工业强市根基,大庆地企共同构建“一盘棋”谋事干事的创业格局;“资源共享”是实践路径,就是全面突破“双向融合互动”重大课题,加快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庆地企共同拓展“多维度”循环衔接的合作通道;“振兴共赢”是奋进目标,就是深化“同呼吸共命运”重大共识,合力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大庆地企共同实现“全方位”转型振兴的蓝图愿景。[2]
加强地企合作是大庆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之举,是大庆地企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之责,是大庆人民建设幸福美好新大庆的热切之盼,我们要从更高政治站位和更宽发展视野上深刻认识新时代的地企合作。首先,大庆地企要进一步明确共同方向,着力构建建设百年油田、当好标杆旗帜、共建“三个城市”“命运共同体”:着眼可持续发展大背景打造责任共同体,共同肩负起保障国家“五大安全”政治责任、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战略责任、推动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历史责任;坚持共同发展大方向结成利益共同体,强化同舟共济、互惠互利理念,切实把双方要素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立足融合发展大格局形成事业共同体,在不忘初心中汲取力量,在面向未来中凝聚共识,携手把大庆建设得更加美好。其次,大庆地企要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六方面主要工作:保障油田产能建设、稳住“基底”,全力服务驻庆油化企业生产发展;抓好产业协同升级、涵养“动力”,一手抓“油头化尾”、一手抓天然气综合利用,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打破“瓶颈”,壮大混合所有制经济,开展合作招商,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生态环境修复、呵护“家园”,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完善地企共保联治机制,扎实推进东城西城绿化美化、湖泊治理等城市“双修”工作;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实现“共享”,地企持续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加强推进数字油田、数字大庆建设,全力创建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树牢“标杆旗帜”,共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再次,大庆地企要进一步完善交流合作推进方式,重点建立七项机制:建立高层次、专业化的组织领导机制,共同谋划推进地企合作重点工作;建立全方位、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协商解决推进议定事项;建立项目化、菜单式的合作清单机制,拓宽地企合作领域、实现合作无缝对接;建立互补性、共赢式的合作招商机制,共同招符合大庆产业发展方向之商、招企业延链补链之商;建立双通道、交互式的干部交流机制,促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建立经常性、全覆盖的跟踪督办机制,促进合作事项高质高效完成;建立管根本、管长远的政策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协同化创新、产业、人才、投资、金融等政策措施。[3]
大庆地企合作,共同开创了大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逐步形成了地企共建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新模式。站在大庆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庆地企双方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共同担起建设百年油田之历史责任,携手共赴页岩油开发新会战,为推进大庆转型创新、建设幸福美好新大庆作出新贡献。一要突出“四个一”整体观念的感召力,切实提升在思想观念上的融合温度。大庆地企两大主体,在明晰各自职责及使命的前提下,进一步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大局观、“一家亲”的人文观、“一体化”的思维观、“一条船”的协同观,团结成一个“共同主体”,心往一处使、劲儿往一处用,切实提升在思想观念上的融合温度。政企共建,心手相牵,为建设和谐大庆提供不竭动力。二要突出新发展理念的指引力,切实提升在思路方向上的契合高度。大庆地企要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引领作用,始终将其置于深度融合地企合作的主导地位,以高质量、高目标谋划并推动“十四五”期间大庆地企融合发展的重大问题;以高水平、高标准引领并带动新大庆建设,实现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和民生共享之局面,切实提升在思路方向上的契合高度。三要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切实提升在切入点、着力点上的结合深度。产业是立企立市之基,是推动大庆高质量发展之本。大庆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资源的有限性犹如一个“诅咒”,困扰着大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决定了地企双方必须遵循石油、石化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规律,始终不渝地以转型升级发展为目标,构筑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奋力做到油竭而城不衰。就大庆目前而言,我们要把油化传统优势产业摆在重要位置的同时,还要统筹考虑一、二、三产业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问题,坚持走“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做实民生”的四条路,找准政府各项工作发力点,切实提升在切入点、着力点上的结合深度,逐一对标承接,逐一细化载体,逐一压实责任。四要突出共商共建共创共赢准则的保障力,切实提升在方式方法上的整合力度。大庆地企双方在大庆的历史舞台上,都曾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不分社会地位高低,只分社会职责;不攀比条件好坏,只比社会担当,都是大庆共同的“主人”。只有地企深入合作,各负其责、各尽所能,精诚团结,优势互补,才能做强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形成全方位、深内涵、持久性的新型地企关系,切实提升在方式方法上的整合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