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2021-04-14 20:04:31吴安宇
卷宗 2021年14期
关键词:蜡染贵州文化遗产

吴安宇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1)

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带来了更多的文化交流,我国的非遗文化受国外文化的挑战和国内不甚重视的环境影响,很多优质的非遗文化得不到保护,愿意进行非遗文化传承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致使非遗文化的影响力逐渐降低,甚至有些已经出现了断层。一旦这种现象持续存在,会对国内的非遗文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必须采用合理手段为非遗文化的发展保驾护航。

1 当前国内非遗文化发展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内各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属于全体人民所共有。非遗文化的形成主要集中在早期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下的农耕时代,各族劳动人民将自己热爱生活的思想观念寄托在其身上,经过代代传承逐渐形成了鲜明的非遗文化特色,是各民族风土人情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时代发展变革的风貌,对于研究国家农耕时代的历史也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当前非遗文化的保护不力,受到的文化冲击也比较多,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给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

2 国内非遗文化发展的特点

2.1 广泛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依托本地区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经过长时间的总结和完善慢慢形成的,因此大多数非遗文化都带有浓厚的地区特性,具备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各民族的非遗文化反映了那个时代广大人民的生活思考和自然感悟,这些文化内容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财富资源,必须加强管理和保护,来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构建和谐的环境条件,常见的非遗文化表现形式有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也有著作产品等具体形象存在的内容。

2.2 区域性

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当时那种生产力条件下,人们的交通出行基本都是依托步行,条件好的才有马车一类高档工具,再加上古代的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十分有限,各个地区的人们很少有交流沟通,因此各地区的非遗文化地区特色和民族特性十分显著,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这些优质的非遗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文化体系,使得我国的历史文化追溯源远流长。各民族的非遗文化都是不可割舍的重要文化财富,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多样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提供新的活力[2]。比如说贵州的侗族大歌,它是一种民间大合唱,特点是没有指挥和伴奏,只是通过自然合唱来进行表演,第一次正式登台就带来了极大地震撼,这是贵州侗族人民的非遗文化财富,需要加强传承保护。

2.3 表现形式多样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具体可以划分为音乐美术等艺术类、文学著作等文字类、文化产品等实物类等多种类型,这些多种多样的非遗文化共同造就了文化多样化。比如说贵州织金蜡染是一种极其巧妙的蜡染工艺,不仅具有超高的技术门槛,对人的考验也非常大,距今已有2000多年以上的发展历程。尽管织金蜡染技术难度非常高,许多需要刺绣的苗族图腾花纹过于复杂,苗族的刺绣蜡染技术一直没有出现断层,许多人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织金蜡染学的非常纯熟。还有诸如贵州布依族的益肝草制作技艺以及贵州水族的马尾绣等传统刺绣工艺,这些多样化的文化表现形式,共同丰富了非遗文化内涵。

2.4 发展局限性

我国的非遗文化种类繁多,很多非遗文化的内容也绚丽多彩,不过由于非遗文化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民族特性,在进行相关的非遗文化交流的时候,会遇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各个民族的语言不通,难以进行有效的交互。比如说贵州的土家族人说的土家方言,除了本地的本族人,其他地区的人们都难以听懂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语言的隔阂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十分不利,而且也带来了非遗文化的保护问题。语言不通无法及时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难以有效开展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3]。

3 强化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

当前国内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亟待发展,产生了很多复杂的情况,需要健全非遗文化保护制度,制定严谨科学的规章制度来为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提供帮助,这是有效解决当前各种非遗文化挑战的有效手段。非遗文化保护人员必须意识到肩负的任务很重,积极履行自身的工作义务,一旦发生严重的保护问题,需要依法对其进行追究,通过制度来约束保护人员的行为方法。各个地区的非遗文化保护部门应该深化合作,交流各自的保护经验,汲取对方的优势所在,不断改进本地区文化保护工作的不足,并且制定完备的保护方案,最大限度地保护非遗文化。

3.2 强化非遗保护财政支持

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是公益性质的,不以牟利为目的,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各地区的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非遗文化保护的资金支持。可以用政府公信力作保证,由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筹集善款。非遗文化的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相对比较漫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掣肘,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开展改革。非遗文化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可以在不破坏其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开发,可以获得更多的非遗文化资金收入,用来更好地保护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4]。

3.3 加强非遗保护宣传

各地的非遗文化保护部门需要强化宣传,可以制作公益性的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广告,通过电视台和各种媒体平台进行有效的宣传,让人民群众深刻理解非遗文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在脑海中形成非遗文化保护理念。定期组织非遗文化展览活动,把一些能够表现本地区优质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非遗文化物品,放置在显眼的位置,让来进行参观的游客能够充分感受到非遗文化的内涵,发挥了非遗文化的教育作用。各个地区的非遗文化差异化很显著,这也为打造特色产品提供了有利条件[5]。

4 结语

总而言之,非遗文化是各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必须运用合理的方法促进非遗文化进步。当前国内的非遗文化发展遭遇了重大的变革,许多优质非遗文化逐渐消失不见,应该结合当前的国内国际环境变化,对非遗文化的传承进行更加有效地保护,利用多种方法保护非遗文化不被侵害。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符合国家的文化发展方针政策,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加大非遗文化的资金投入和宣传力度,以更加科学的方式促进非遗文化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蜡染贵州文化遗产
苗族蜡染
蜡染的纹饰探讨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贵州,有多美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28
沉醉贵州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10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0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36
蜡染手绢寄深情
学与玩(2017年11期)2017-02-16 06: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