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帅芬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1)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需要。志愿服务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衡量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在不求回报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为促进社会进步,自愿为国家、社会以及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1],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中去。2)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最具未来的中坚力量,理应承担起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响应时代的号召,积极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志愿活动不仅能认识更多的同学,扩大朋友圈,还可以在帮助服务他人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阅历,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能很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缩小与社会的差距,在实践中践行专业技能,完善自身,快速成长,更好为社会服务。3)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现状需要改进。近年来,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志愿服务迅速发展,到处都有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但现存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仍存在不完善之处,我们要明确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真实情况,发现现存的不足,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提升整体志愿服务水平,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现状,我以郑州大学为例,在学校内展开了相关调研,回收有效问卷1019份,其中大一的同学占到了37%,大二32.48%,大三30.52%,各年级参加本次调研的人数相当,保证了本次调研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通过整理调研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高涨。在参与本次调研的1019名同学中,表明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高达85.6%,可见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热情是很高的。志愿活动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文明社会的过程,大学生作为祖国最具希望的接班人,拥有一颗为社会服务的心是社会进步的必要前提。2)大学生对于志愿活动的意义认知较清。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参与本次调研活动的同学中,有66.73%的同学认同参加志愿活动可从中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有63.4%的同学认同志愿活动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身修养;有58.68%的同学认同志愿活动能增加阅历,丰富经验;有55.25%的同学认同志愿活动可以帮助他人,也能认识更多的同学,扩大朋友圈;仅有6.08%的同学认为参加志愿活动意义不大。可见青年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都比较正确。志愿活动作为一项公益性的活动,能给参与者带来很多益处。当代大学生能清晰地认清志愿活动的意义能极大地促进的社会的和谐进步。3)大学生获得志愿服务相关信息的渠道快速发展。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了解志愿服务的渠道有学校官方QQ,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班级通知、张贴的海报以及身边同学的告知等等。现代网络的发达,同学们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大大提高。另外,就郑州大学而言,有关志愿服务的各类大大小小的组织有一百多个,而志愿服务活动也多种多样,应有尽有。志愿服务活动的快速发展,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与平台。
1)大学生志愿活动实际参与度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调研活动的同学中,平均一学期内参加过志愿活动1-2次的占30.32%,3-5次的占15.41%,5次以上的占12.46%,从未参加的高达41.81%。虽然大部分同学对于志愿服务活动在思想上是认可的,但实际参与人数以及参加频率与理想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要时刻督促自己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将思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锻炼自己的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为他人服务的美德。2)大学生对于空闲时间缺乏合理地运用。调查数据显示,在影响同学们参加志愿活动的因素中,选择“个人时间安排”的同学最多,约为83.02%,这是阻碍绝大多数同学们参加志愿活动原因。根据上面的分析,许多同学都有一颗当志愿者、服务于他人的心,但由于时间问题冲突而不得不放弃志愿活动。大学校园的课余时间是较充裕的,或许大家都有自己的安排,但若有心要参加志愿活动,合理安排好时间还是有机会可以参加的。可见同学们对于课余时间段安排缺乏一定的合理性。3)少数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带有功利性。学校响应国家与社会的号召,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在报名时会采取先到先得原则,并且作为鼓励,会给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同学们一定的志愿时长。但鼓励志愿的初衷是让大家真正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但部分同学似乎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了他们追逐名利与荣誉称号的手段,而在做志愿的工程过程中并不积极,错误引导志愿服务活动本身的意义。
1)改善报名系统,给更多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同学们参与度少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报名不成功。由于人数限制,总有一些同学错失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机会。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些报名的渠道,让那些因为报名难度较大的同学能有更多的可能性来参加志愿活动。另一方面对报名机制适当做出调整,例如未参加过志愿活动的同学优先,同时要保证报名的公平与公正,以此来提高参与度。2)加强对于志愿服务活动意义的宣传,抵制志愿功利性。通过采取讲座、志愿者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对志愿活动意义的宣传力度,让同学们真正了解到志愿活动的意义所在,而不是局限于综测加分等功利性的目的。学校要注重思想引领,正确引导大学生自觉投身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志愿精神深入每一位志愿者的心里脑里,从而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的激情,让大学生志愿者能够自发、无私地参与到志愿活动中。3)合理调整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提高参与度。志愿活动时间与其他事情时间冲突是影响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最主要原因,故要适当调整志愿活动的时间或在周末多安排一些志愿活动,适当将工作日中的志愿活动调整到周末进行,尽量在大家空闲的时候举办志愿活动。同时志愿活动在开展前要较为充分地掌握各年级各专业的活动情况,尽量减少时间上的冲突,为更多的同学提供成长的机会。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之一。各高校需要在“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以及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上下功夫,精准发力,才能切实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建设文明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