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欣 李媛
新时期中,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让防火工作的地位得到提升,进行防火检查可以有效保证财产安全,并防止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保证社会发展。但是,当前的防火监督工作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想要保证其作用可以充分发挥需要将其进行进一步优化。基于此,需要深入探究。
首先,受我国传统消防体系的影响,现有的防火机制还有待完善,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还不够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相互推诿的现象,阻碍监督工作的落实,工作实际开展的难度较大。同时,消防人员的组成较为复杂,既有刚出校门的专业人才,也有社会招聘来的人员,其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工作的熟练度还有待提升,针对防火任务的执行很难保证全面性。
其次,社会消防设备存在问题,部分建筑物中缺乏合适的消防系统,在电气线路的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建筑物的耐火性能较差,增加后续监督的难度。此外,社会防火意识还有待提升,部分城市尚没有将防火责任进行落实,且群众的防火意识虽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其依旧缺少理性的认识,即使其在生活工作中发现火灾隐患,也没有有效的反馈渠道。
再次,部分社会组织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在监督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预,即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发展,在火灾隐患涉及到商业等发展的情况下,不会支持消除火灾隐患,相应涉及的商业主体也不会积极配合,在这种情况下,消防人员在监督工作中就会束手束脚[1]。
最后,部分消防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形式化主义倾向,导致这种倾向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如落实难度大、惰性思维等,进而工作过于表面和肤浅,受内部建设不完善的影响,消防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工作动力不足,也不利于防火监督的落实,降低工作开展效果,火灾隐患难以被解决。
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我国新时期的发展将监督体系进行健全,保证防火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可以借鉴外界的监督经验,结合我国社会的特点,形成一套特色的监督体系,将城乡消防规划进行优化和完善,按照防火监督单位现有的人员结构调整工作布局;另一方面,健全相应的法律政策,细化解释其中条款,从法制层面为监督工作提供开展依据,细化各部门的责任和权力,杜绝出事后推卸责任,提升监督效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监督体系结构严密、门类齐全、内在协调,既需要涵盖技术规范内容,也需要涵盖社会规范内容,以人为本,将社会生产生活作为体系完善的重点,以宪法和现有的消防法为导向和基础,保证根本法和消防法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保证监督体系在新时期中的适应性。
为了保证监督质量,需要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消防人员的工作技能,促进其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首先,需要优化人才引进,防火监督单位需要重视对应聘人员的考查工作,不管是高校毕业生还是社会人员都需要运用统一标准,保证其满足工作最低要求后,有序开展岗前培训工作,并严格要求在职人员坚持持证上岗,也就是严格要求其进行执照考核,保证其具备良好的监督执法能力。其次,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例如,定期组织参加培训班或以一带多的内部培训模式等,为其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机会。同时,强化素质建设,提升消防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可以更好的明辨是否,进而防止权钱交易等违规现象,只要发现火灾隐患,就及时沟通相应的业主等负责人将其进行解决。最后,建设好消防人员的法治理念,培养出忠于执法的先进队伍,保证消防人员可以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清廉执法,提升监督工作价值[2]。
针对当前存在的消防设备不足或质量不过关的问题,需要消防人员严格检查消防设备,加大在设备方面的投入,一旦出现火灾保证有足够的设备支持,在工作过程中尤其应注意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设备检查,如商业综合体、旅游景点、车站等,结合地区情况可以选择专门的消防人员负责每日检查消防设备,必要时,可以将其进行维修或督促负责人员进行更新。此外,考虑到监督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具有盲点,可以加强宣传工作,对防火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借助社会群众的力量,保证监督工作的全面性。例如,以“全民消防”为主题举办一系列的社区宣传服务,通过新闻媒体、黑板报、宣传标语、消防专栏、广播电视等途径进行宣传;也可以在公交车上的移动视频、公共场所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相应的消防公益短片,以起到警示性宣传的作用。同时,可以开展网上邮箱为群众提供有效的反馈渠道,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反馈,让监督单位进行解决。
新时期中,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使用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各行各业的工作质量,促进其发展,在防火监督工作中也是如此,需要加强信息建设。首先,防火监督单位可以结合当地的用地规划特点,以商圈为中心单位,向周围延伸,建立信息化的监督系统,将各建筑的情况进行统计,并以其为基础,构建出动态化的信息平台,实时获取各建筑物情况,进而进行统一管理。其次,将监督系统对接各部门的管理系统,加强消防人员之间的交流,让各部门都可以有效掌握区域内的火灾风险因子情况,一旦存在异常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预警。最后,以监督系统为基础,发展移动办公模式,为市场主体提供消防信息,在工作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记录,转变传统纸质记录方式的繁琐和不利于保存,多元化利用视频、录音等形式,在工作结束后统一存储在监督数据库中,作为数据信息的保存工作,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基础[3]。
防火监督既是具体监督单位的职责,也是社会群体共同的责任,需要提升执法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发展外部监督机制,创建阳光执法模式,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向社会反馈监督结果,从内外全方位约束监督行为。对此,需要监督单位优化内外部环境,坚持热情服务、严格执法,创建风气清正、纪律严明的监督环境,对部分以经济保护为理由阻止防火监督的行为应当以法律为依据,坚持以发展的观念看待火灾隐患,避免为了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留下火灾隐患,全面保证社会安全,履行好监督职责。同时,选择合适的时间将监督办事流程进行公布,增设相应的举报投诉热线或邮箱等,优化监督结构,必要时可以结合辖区内的布局发展,增设消防站,避免在火灾发生时,由于出警距离长、交通拥堵等原因,导致救援迟缓,让小火蔓延成大火,需结合监督情况优化消防站的布局设计。
监督单位可以划分监督小组,进行网格化的监督,并制定严格的监督准则。一方面,所检查对象需要设置相应的标识,以施工用地为例,监督小组需要在其通道出口设置警示牌,避免出现过于封闭的堵塞现象。在监督过程中不能随意挪用被检查对象的消防设施,严格检查照明指示,不能损坏或遮挡照明指示,一旦出现火灾事故可以有效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有序监督好主要内容,按照所检查对象的布局特点,有序检查电气线路、疏散通道、应急预案等。此外,灵活运用监督形式,按照火灾风险因子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上存在的不同,组织好不同形式的监督工作。例如,针对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需要提升监督频次,在开业前就进行一次监督工作;在重大节日期间抽查各建筑物的消防情况,并进行留档,保证监督的细节性。
遵循党的十九大精神,防火监督单位应当自觉加强和其他部门单位的联系,提升相关部门对防火工作的重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以社会安全为前提,发展自纠、自查模式,适当提升消防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对此,可以在宣传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将社会中的重要组织纳入信息系统中,成立管理模块,为家庭、企业等提供不同类型的账号系统,定期在信息系统中发放消防知识,并定期采集用户上传的消防信息,结合用户自查和消防人员的监督情况,发展无死角的高效监督模式,保证监督效率和效果,保障社会安全。可以利用新时期中的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智慧消防”,将消防作为常态化的全民管理理念,提升真实参与的主体,保证社会安全。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建筑物存在多元化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忽视防火问题,需要重视防火监督工作,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完善监督体系,找寻各种潜在的隐患,并明确火灾问题的根源,保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监督,从而保证工作质量,促进国家稳定有序的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