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飞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 郑州450006)
缺血性心肌病(ICM)是由于冠心病引起心肌长期缺血,供氧与需氧不平衡,致使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形成心肌瘢痕,产生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病症,患者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随着病程进展,常诱发心力衰竭,加重病情。室性心律失常(VA)是ICM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临床ICM 心衰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1]。目前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单一用药的效果并不突出。近年有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心肌梗死并发VA 的报道,并取得肯定效果[2~3]。本研究在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基础上引入谷维素片,探讨三者联合在伴VA 的老年慢性ICM 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3 月~2019 年7 月我院收治的112 例伴VA 的老年慢性ICM 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胺碘酮治疗的37 例患者纳入A 组,接受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37 例患者纳入B 组,接受谷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38 例患者纳入C 组。A 组男23 例,女 14 例;年龄 60~78 岁,平均(68.98±4.47)岁;ICM病程 2~8 年,平均(4.98±1.45)年。B 组男 22 例,女15 例;年龄 61~80 岁,平均(70.16±4.56)岁;ICM 病程 3~8 年,平均(5.20±1.08)年。C 组男 24 例,女 14例;年龄 60~79 岁,平均(69.48±4.73)岁;ICM 病程3~9 年,平均(5.34±1.14)年。三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经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术等确诊为伴VA 的ICM 心衰,患者心电图出现3 个及以上室性期前收缩、QRS 波群形态畸形、心室率通常为100~250 次/min 等,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2)排除标准:严重心动过缓、尖端扭转型室速、主动脉夹层、房室传导阻滞者;合并哮喘、慢阻肺等肺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死亡病例。
1.3 治疗方法 三组入院后均进行心电图、生命体征监测等,予以低流量吸氧、卧床休息,积极治疗原发病,常规调节血压、血脂,使用血小板凝集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心肌营养药物等进行常规慢性ICM 心衰治疗,具体药物选择以患者临床病情而定。
1.3.1 A 组 予以盐酸胺碘酮片(国药准字H32024766) 治疗。第 1 周 600 mg/d,第 2 周 400 mg/d,第3 周200 mg/d,然后以此剂量维持,共12周。
1.3.2 B 组 予以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片(国药准字H20045718)治疗。胺碘酮用药方法同A 组。门冬氨酸钾镁:第 1 周 9 片 /d,第 2 周 6 片 /d,第 3 周 3片/d,然后以此剂量维持,治疗12 周。
1.3.3 C 组 予以谷维素片(国药准字H35021444)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用药方法同B 组。谷维素片:第1 周240 mg/d,第2 周 150 mg/d,第3 周90 mg/d,然后以此剂量维持,治疗 12 周。
1.4 观察指标 (1)疗效。显效:治疗后心衰、心律失常等症状消失,超声心动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速减少>90%;有效:治疗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速减少70%~90%;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显效、有效计为总有效。(2)心功能。使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三组治疗前后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低血压、肝功能轻度受损、皮疹。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疗效比较 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 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A 组、B 组(P<0.05)。见表 1。
表1 三组疗效比较[例(%)]
2.2 三组心功能比较 治疗前三组LVEF、FS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 C 组 LVEF、FS 均高于 A 组、B 组(P<0.05)。见表 2。
表2 三组心功能比较(%,)
表2 三组心功能比较(%,)
注:与同期 A 组比较,*P<0.05;与同期 B 组比较,#P<0.05。
组别 n LVEF治疗前 治疗后FS治疗前 治疗后A 组B 组C 组37 37 38 FP 36.01±2.97 36.12±3.12 35.91±2.87 0.046 0.955 43.05±2.74 45.14±3.32*49.35±4.01*#33.431<0.001 22.01±3.19 22.23±3.50 21.71±4.05 0.197 0.821 29.17±3.74 32.28±3.25*36.17±4.06*#33.389<0.001
2.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C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 A 组、B 组(P<0.05)。见表 3。
表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慢性ICM 心衰是老年患者常见心脏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且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降低,易诱发各种心律失常,以VA 较为多发,治疗难度大,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胺碘酮是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已普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可通过同时阻滞钠钾通道、L 型钙通道,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进而缓解心律失常,是各种心脏病伴VA 的基础首选药物[4~5]。有研究发现,机体缺镁可加重心肌缺氧,引发心电不稳定,而钾代谢紊乱可影响心肌舒张,造成心律失常,因此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调节机体钾镁水平,门冬氨酸可充当K+、Mg2+载体,提高心肌细胞稳定性,改善因缺 K+、Mg2+造成的心肌损伤,促进心功能恢复[6~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B 组LVEF、FS 高于A 组,表明两者联合用药对伴VA 的老年慢性ICM 心衰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较单独胺碘酮用药好。本研究C 组在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用药基础上加用谷维素片,谷维素片自米糠油、胚芽油等谷物脂中提取而来,近年研究发现其具有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对抗儿茶酚胺类物质的作用,可降低心肌兴奋性,改善心肌供血,达到抗心律失常的目的,明显改善心慌、心悸等临床症状[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C 组治疗总有效率、LVEF、FS 均高于 A 组、B 组(P<0.05),表明将三者联合应用于伴VA 的老年慢性ICM 心衰患者,可通过多种机制与各系统间平衡作用提高临床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调节心肌功能,改善心功能。此外,本研究发现C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B 组(P<0.05),提示三者联合应用反而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可能与门冬氨酸钾镁中的门冬氨酸参与机体鸟氨酸循环,保护肝功能,降低胺碘酮对肝功能损害有关,且谷维素可调节机体各系统平衡,具有改善消化道系统症状、降脂等作用,提高胺碘酮损害机体的制约效果,安全性好。综上所述,谷维素片联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伴VA 的老年慢性ICM 心衰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