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西藏昌都市林草扶贫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考

2021-04-14 03:34张伟焕
林业科技情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昌都经济林林草

张伟焕 庄 洁

(昌都市林业和草原局,西藏 昌都 854000)

林草产业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带动就业、变“输血”为“造血”的重要手段之一[1]。昌都市地处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中上游,位于西藏东部[2]。境内生态环境空间异质性高[3],林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是开展美丽昌都建设、兴林富民的重要着力点,由此,为提高林草精准扶贫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富民产业,结合区域气候特征、环境适宜性、土地可用性、群众急切愿望等因素,昌都市在2018—2020年量身打造扶贫经济林和扶贫苗圃产业,目前,昌都市林草扶贫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规模效益,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产业效益必将日益凸显。

1 建设原则

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以建设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推进美丽昌都建设为出发点,扎实推进扶贫经济林和扶贫苗圃建设进程。

1.1 政府引导,企业带动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金融、财税、绿色、生态等产业政策引导作用,紧紧结合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引进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通过市场运作,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遵循市场规律和规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多方共赢的机制。

1.2 因势利导,农户自愿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结合自然条件,充分考虑和尊重当地农牧民群众的需求和意愿,特别是建档立卡户的利益关联,从运行机制上为农牧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倡导全社会参与项目建设与利益分配。

1.3 立足实际,科学实施

在全面分析论证不同行政区域、不同海拔高度、不同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协调处理好森林(植被)景观的完整性和不同区域的特异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设计不同树种,并依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状况,提出相应建设模式和技术要求,科学、合理实施。

1.4 先易后难,扎实推进

遵循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找准切入点,从基础条件较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且容易见成效的地区入手,循序渐进,注重实效,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2 发展现状

林草第一产业主要指传统意义上的种植业,其产量是以当年林木生长蓄积量来衡量[4];第二产业主要指地板、家具、制材等木材生产加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指林下资源利用等。目前,昌都市第一产业主要围绕藏东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重点在气候条件有利区域发展经济林种植、扶贫苗圃等;第二产业受限于木材采伐(已全面禁伐),没有发展空间[5];第三产业主要以采集虫草、菌类及药用植物为主,但产量受气候、降雨等因素影响较大,同时,原材料经营管理粗放,绝大部分处于零散销售阶段,未形成规模效应,产业比重不高。因此,要与时俱进,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积极调整林草产业结构,做实做大第一产业,以促进全市林草产业健康合理发展。

2.1 扶贫经济林情况

重点在卡若区、察雅县、芒康县、贡觉县、江达县、八宿县、洛隆县、边坝县、丁青县、左贡县实施以苹果、桃子、康巴蜜桔等为主的扶贫经济林2332.13hm2(见图1),建设资金24487.3万元。目前,暂未实现规模化挂果,但通过劳务输出、苗木后期管护等方式带动农牧民群众13389户44750人,人均增加现金收入1045.94元,其中:建档立卡农牧民群众4222户20069人,增加现金收入2177.88万元。

图1 昌都市林草扶贫产业建设面积

2.2 扶贫苗圃情况

重点在卡若区、察雅县、芒康县、贡觉县、江达县、八宿县、洛隆县、边坝县、丁青县、类乌齐县实施扶贫苗圃871.47hm2,建设资金52288万元。目前,暂未实现规模化效益,但通过劳务输出、苗木后期管护等方式带动农牧民群众4236户15247人,人均增加现金收入1503.52元(见图2),其中:建档立卡农牧民群众2111户5841人,增加现金收入928.49万元。

图2 昌都市林草扶贫产业带动农牧民群众人均增收情况

3 存在问题

昌都市林草扶贫产业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面临一些“个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向纵深发展,因而,有必要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客观分析,进而为后续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3.1 立地条件较差

立地条件先天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藏东高原土层较薄,土壤肥力低、质地松散、蓄水力差,加之,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草产业发展。

3.2 总体规模较小

由于藏东区域具有明显的破碎化特征[3],致使林草扶贫产业基地总体规模较小,处于分散型状态,不利于进行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产业发展盲目性较大。同时,扶贫苗圃苗木结构性矛盾突出,后续发展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

3.3 科技支撑不足

扶贫经济林与扶贫苗圃实施过程中,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栽植方法,缺乏技术支撑,缺少本土技术人才,管理水平不高(后期修剪、压枝等技术缺乏,导致苗木自然生长,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产业效益发挥不强。

3.4 发展链条较短

林产品加工和销售既是薄弱环节,又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主要表现为:本土加工与收购企业少,且规模小,几乎没有精深加工与龙头收购企业,致使产业发展带动能力不强。

4 发展思考

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要以培育和扩大资源为基础,以政策措施为保障,以市场为导向,在林草扶贫产业链条上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效益,让产业成为“绿色提款机”、“幸福不动产”,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4.1 强化技术服务,巩固建设成果

以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为落脚点,进一步创新机制,提升科学化经营管理水平,下大力气强化技术服务(借助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高端战略智库平台,引导本土技术人员、农牧民群众系统掌握关键技术),推动扶贫经济林与扶贫苗圃提质增效,持续巩固建设成果。

4.2 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品牌效应

大力发展以苹果、康巴蜜桔、核桃、桃子、山杏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依托国有林场林业产业园或者通过援藏等渠道引入有实力、有诚信的涉林企业进行产品精深加工,切实提高产值。同时,利用藏东独特的地理优势,整合同一区域、同类产品,注册地理商标,并利用电视、网络、“地球第三极品牌建设”等平台推广产品知名度,集中打造优势品牌,突出增强品牌效应,充分拓宽销售渠道。

4.3 加强经营管理,确保持续发展

加强扶贫苗圃经营管理,了解苗木培育现状,精准掌握苗木出圃等信息,建立苗木进出圃台账,对于可出圃的苗木,通过林草“十四五”营造林项目建设、自治区林木种苗信息平台等渠道及时销售。同时,结合国土绿化等生态修复举措,科学培育优质乡土苗木,确保扶贫苗圃持续发展。

4.4 承接乡村振兴,永续增收致富

承接乡村振兴战略,立足资源禀赋,以苗木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苗木品种结构;因地制宜,高效培育优良乡土树种。同时,依据优先使用扶贫苗圃优良苗木等相关政策,积极盘活苗木库存,确保扶贫苗圃良好运营并长期产生效益,永续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5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为昌都市林草扶贫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要充分把握国家优惠政策,开阔林草产品市场,解决经营管理压力。同时,进一步开拓创新,改革传统的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提升产业增长动力,不断夯实林草产业经济基础。

猜你喜欢
昌都经济林林草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西藏昌都边坝县某滑坡发育特征及防灾思考
山西省公布首批20个省级林草科研基地
2020年4月昌都市察雅县香堆藏戏田野掠影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