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究

2021-04-14 01:55陆扬妮
大众文艺 2021年5期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

陆扬妮

(东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 33001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美术教师,广东汕头 515164)

一、解读2017年新课标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高中美术教学正进行着一场新的变革,注重对学生五大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的培养,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注入美术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灵敏度和艺术修养,也能对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起到助推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贯彻美术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推动美术鉴赏教学向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2017年新课标将普通高中美术学科的学习内容设置为七个模块,即美术鉴赏、绘画、中国书画、雕塑、设计、工艺和现代媒体艺术,其中美术鉴赏被列为必修课程,其余六个模块定为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需选修其中两个模块的课程)。可见,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另外,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术科升学需求,新课标还增设了美术史论基础、速写基础、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创作与设计基础五个选修模块。[1]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新时代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渗入五个核心素养,以适应新教改模式下的教学形势,是对我们高中美术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因此,我们需要做足对核心素养的解读工作,用心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

由于美术学科在美育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其对学生的教育功能不容忽视。然而,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拘泥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限了,美术的教育功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美术教学应基于教材且高于教材,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着重培养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引,优化美术鉴赏教学模式,用丰富的渠道带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目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教师不重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些学校在美术鉴赏教学课程设置上不够重视,缺乏整一学年的课程规划,疏于教学效果评价,加上学生的学习重心主要在文化课上,导致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难以渗入到教学中。

部分美术教师自身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力不成熟,在教学时缺乏与其他学科文化知识的联系,教学策略单一陈旧,教学核心理论亟须加强。而且,很多地区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因为美术教学设备陈旧,教师没能紧跟新时代的教学模式,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甚少,课堂研究型活动较少,导致学生的学习被动化。

2.部分学生未养成主动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和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主动探究学习习惯和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教学中高中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美术与人文相结合,打破艺术难懂的陈旧观念,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鉴赏的收获及乐趣。

然而,当前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普遍陈旧,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欠缺,没有考虑到高中生的学习特点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美术鉴赏课程时没能提升对艺术美的敏感力、感受力和辨别力,反而觉得美术鉴赏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习兴致不高,缺乏主动探究学习,长此以往,着实影响美术鉴赏教与学的效果。

3.缺乏将学习成果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当前,部分高中生认为美术鉴赏的学习目的就是根据教材上提供的资料,学习如何鉴赏美术作品。虽然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方面的知识,但却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理论进行实践化。美术教师采用传统的口授方式,直接传授美术鉴赏的常识,但在引导学生将常识转化成生活实践的能力方面做得较少。对此,教师应采用更高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的美术学习氛围。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带动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学习热情

进入高中阶段之后,由于学业压力增大,学生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普遍出现不大重视学习美育课程的现象。其实,学习美术鉴赏课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为改善目前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现状,美术教师可以尝试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上兼顾内容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兴趣点,积极转变学生对术科学习的消极心态,重视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核心素养的美育目标。此外,还要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模式。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三大美术类型时,教师可以选取荷兰画家蒙德里安《树的连作》系列作品作为鉴赏对象。在讲解前,教师先提问,这几件作品的异同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放到一起鉴赏?当得知这几件作品表现的是同一棵树时,学生会觉得很奇妙,教学氛围会比较轻松融洽。接着,师生展开探究活动:《树》是画家通过写生完成的具象艺术作品,而《红树》《灰树》是意象艺术作品,并鼓励学生通过细节对比总结出意象艺术作品采用的三大表现手段——夸张、变形和重组。接着,以《开花的苹果树》为例,与学生一同探讨抽象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特征。相比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这样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课堂,提供了更多展示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机会,为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提供了一个切入口。

2.优化美术鉴赏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巧妙结合

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教师可将荷兰凡·高的《星月夜》和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两件作品组合为一个西方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对比学习的专题,通过画作的欣赏,学生能够了解到艺术的多样表现性以及中西方绘画在艺术语言使用上的差别。平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鉴赏,通过网络查找的方式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影响,并展示自己的艺术观点,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辨别力,提升他们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的素养。

如今的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实现了高度融合,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比如,在讲授《星月夜》和《千里江山图卷》时,可以播放网络上科技高手制作的《流动的星月夜》视频和意外艺术出品的艺术脱口秀节目《用摇滚乐解读古画<千里江山图>》,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可以如此有趣生动地了解艺术作品,实现课外资源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

3.融合其他学科,创设文化教学情境

依据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本民族的艺术作品,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还要拓宽艺术视野,学会包容、理解其他国家地区民族丰富多样的艺术文化。

教师可结合本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融入音乐学科的相关内容,实现艺术科教学的交融性。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詹建俊和叶南两位画家共同创作的油画作品《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时,教师要利用美术和音乐在艺术上的互通性,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接着向学生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中国军民并肩抗战,加深其对作品内涵的认知,从而感受视觉、听觉和精神上的三重震撼。在美术鉴赏中结合音乐进行教学,能拉近学生和艺术作品的心理距离,达到艺术情感的良好沟通,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当前,新时代对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要求提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美术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美术技能与理论功底,还应涉猎其他学科的文化知识,拓宽眼界,积极创设文化教学情境。例如,在鉴赏五代画家顾闳中的中国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时,教师可录制微课进行网上教学,将此微课命名为《南唐后主李煜与重臣韩熙载》,以李煜的绝笔词作《虞美人》作为情景导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重要人物李煜、韩熙载,以及《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背景,为学生对该作品进行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创设出浓郁的文化情境。如此,通过文学与艺术的相互渗透,学生不仅从传统诗词文化中汲取到文学的养分,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也得以拓宽,充分激发出美术鉴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4.大胆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开发接地气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为响应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育人理念,美术教材的内容需要进行更新补充。各地方的教育部门应积极发动专业教学团队从当地具有典型性的民间艺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艺术素材,编写凸显地域性又符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地方性教材。[2]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本土民间美术资源的充分利用,开发一套完整的校本教材体系,并与美术鉴赏教学环节相互衔接,提升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笔者在教学中重视对潮阳民间美术资源的有效利用,尝试将中国民间美术与校本教材《潮阳剪纸》进行教学内容上的有机结合。作为本土传统民间艺术之一的潮阳剪纸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一门值得深入学习且传承的技艺。我们既要充分利用潮阳剪纸艺术资源来融入美术鉴赏教学,也应该引导学生去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让潮阳剪纸艺术在校园中遍地开花。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潮阳剪纸艺术,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学校多次邀请潮阳剪纸传承人走进课堂,为学生授课。这是对高中美术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一个积极探索,希望能对新时代艺术教学工作的发展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猜你喜欢
美术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美术篇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