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峰 景国勋 王远声 柴艺
【摘要】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优化需要从专科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以及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科研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共同切入,以此构建更为完善、富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改革
【基金项目】1.省重点教研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航空专业集群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9SJGLX146;2.省教高([2018]119号)重点学科:人机与环境工程;3.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数字经济对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2B6300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1-0188-03
安全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向社会输送高质量、高素质的安全技术服务或安全监管方面的人才,使其能够运用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专业问题解决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1]。基于国家“科技兴安、人才强安”的战略布局下,安全工程专业也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高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技术与技术创新能力,还应当通过完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发展更多具备专业职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切实满足各类安全监管部门、安全范围以及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等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教育的关键核心部分,为了促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优化,则要注重增强课程体系建设,从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安全科学、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以及职业健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来为学生划分出不同的课程学习板块,并且在课程板块教学中善于将不同的课程内容交叉在一起,共同帮助学生搭建属于自己的专业知识网络体系。具体而言,(1)安全科学方法及原理课程板块:在这部分内容中,可以纳入《安全學原理》《安全导论》《安全系统工程学》《安全管理工程学》《安全评价》以及《安全人机工程学》等专科课程内容,为学生系统地搭建安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科学思维,锻炼其安全分析、评价、控制等方面的专业能力。(2)机械生产安全技术板块:主要课程包括《电气安全技术》《机械安全》《安全检测与监测技术》《特种设备安全》等,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相应的机械生产安全技术知识夯实自身安全技术基础,并且在未来的生产工作与生活实际中识别电气安全风险,并能够灵活地应用相关安全检测方法。(3)建筑施工安全板块:在这一板块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专门培养学生具备施工相关的安全技术与管理工作能力,具体课程设计上可以开设《建筑安全施工》《工程监理》《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土力学与基坑安全》。(4)消防安全课程板块:结合学生专业发展需求,可以在其课程体系中加入《危险化学品管理》《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等安全工程科目,系统搭建学生危险化学品风险识别与控制的能力,尤其是火灾与爆炸事故的识别与控制、消防工程技术实践应用方面,要善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安全素质。(5)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课程板块:该类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应急事故的处理、救援能力,综合训练他们的综合实践素质,所含课程主要为《安全专题》《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安全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等。(6)职业卫生安全课程板块:加设《工业通风》《环境工程概论》《职业卫生工程学》等课程,促使学生掌握与职业卫生安全相关的基本原理及方案,指导其学会辨识、控制工业污染物。在不同的专业课程板块中,教师都应当针对性地为学生组织编制好具体的教学大纲与考核大纲,结合课程具体特征来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专业能力训练项目[2]。
二、教学内容与形式改革
对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而言,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外,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引入以岗位对接为目标并面向职业发展与实践应用的专业课程内容,例如,在《注册安全工程师》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将行业企业新工艺、新设备、新技能等内容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聚合资源、加强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扩充与完善。又或者是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细化讲解危险物质在生产、经验、储存、包装、废料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借助更多的危险物品事故案例来自然地衔接危险物品生产技术特点、风险与企业生产相关注意事项等实践能力,如此一来,不仅有效地充实了学生们的知识课堂,也能够打破理论课堂的沉闷气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而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形式方面,教师则要善于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更多地采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方法,将传统课堂上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真正地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一半的时间进行教材内容讲解与知识传授,另一半时间则可交给学生,通过一些特定的案例组织学生分析案例出现的原因以及后续的处理应对策略。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查阅相关资料,并将自身学习成果制作成PPT,便于在后续的学习课堂上分享汇报[3]。而对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学校和学院分别设置校、院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鼓励大二、大三学生报名参加,组成创新实验团队,把课堂从讲台扩展到实验室,鼓励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实践环节的作业和考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首先,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将专业实践内容直接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当中,科学、合理地为学生设计符合安全工程教学实际需求的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巩固自身的知识体系。例如,在《非矿山安全检测测验》《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的相关实践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将生产企业的作业现场“搬运”到实验室,同时组织学生模拟企业现场安全检测环境来设置相应的实验项目,包括粉尘检测、有害物质(如苯)的检测、生产场所噪声、振动、温湿度、管道腐蚀等方面的检测。通过实验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某一个行业的安全生产现场情况、行业安全知识技能和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和方式,为其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仅依靠课程实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要加强校企深度融合,组织学生深入地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并且观察、总结生产过程当中所涵盖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内容,借以企业实训、见习等方式来实现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的对接[4]。换言之,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高校可将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引入实践教学体系,同步结合课程设计、实验教学、生产实习、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途径,共同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改革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上,高校要适当地摒弃纯理论的题材,更好地引导学生设计以实际单位生产工作安全需求为导向的题目,以此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论文)的实用性。此时,高校也可以为学生们聘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与高校教师合作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进一步增强其选题的实践性,使其能够真正地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为学生制定与生产管理现场相关的毕业设计(论文),那么这些课题都会是在生产活动中值得去研究探讨、需要优化解决的课题。从另一角度上说,在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审核、开题答辩、中期答辩、期末答辩等环节,高校同样可以邀请校外的专业导师或企事业单位骨干技术人才进行指导与评议,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注入更多的企业化、实践性内容,也可以让校内专业课教师得到相应的启示与指导,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真正凸显了应用型人才的发展与培养[5]。
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高校在顶层设计方面要不断加强,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从而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精准导航,逐步促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组,从政策支持、条件保障、课程建设等多个方面协调统筹教育工作。在教学引导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到不同的创新活动当中,进一步锻炼其科研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项课外实验,夯实其发展基础;独立完成一份科技调研报告,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撰写一篇学术论文设计报告,培养其严谨表述的能力;选择参加一项学科竞赛,增强竞争能力;又或者是参与到具体的科研項目当中目,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增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要想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实处,仅仅通过校园活动、学习活动或者鼓励学生多参加几次学科竞赛是无法真正锻炼其创新创业能力的。为了全面有效开展科研创新教育,高校方面应当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其相应的校企互动与实践合作平台,高校既能够向企业源源不断输送智力支持,为学生拓宽相应的专业实习、见习渠道,企业也能够进一步将高校的人才培养成果进行转化。当实际创新创业项目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不仅有效弥补了高校课程实训体系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学生解决实际创新创业问题的同时,也能够促使其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6]。
五、总结
综上,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形式、实践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共同体现出应用型人才的革新理念,切实凸显出安全工程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张雷林,石必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实践[J].安全,2021,42(5):61-65.
[2]钱剑安,周汝,王华,等.互联网+化工安全应用型安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5):120-125.
[3]栗婧,王真,解北京,等.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5):83-90.
[4]汪侃,焦宇,刘家豪,等.双创理念下海事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5):138-144.
[5]易灿南,胡鸿,易玉枚,等.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J].安全,2020,41(10):46-52.
[6]薛洪来,温哲.浅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改革措施[J].中外交流,2020,2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