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背景下高校艺术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1-04-14 01:38孙庆刚王成焱曲根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金课创新

孙庆刚 王成焱 曲根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各行各业的转型与升级。艺术通识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解读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然后分析高校艺术通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以《西方现代艺术赏析》课程为例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金课  线上教育活动  艺术通识课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  创新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金课”导向的普通高校艺术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GJB132014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4-0164-02

2018年6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打造“金课”的教育理念。同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正式将打造“金课”作为教育工作整改的核心。同年11月,吴岩司长提出了建设“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等五大金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进一步提升以“金课”为背景的高校素质教育,本文将以艺术通识课程为例,探讨此类课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创新策略,以此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多维度塑造。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解读

区别于常规性教育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衍生的新型教育模式,与传统的说教式课堂相比,混合式教学加入了信息技术,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1]。首先,互联网技术与资源能够极大丰富高校教学资源,使得教学资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次,信息技术能够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还能够将课堂延伸到课后,将书本知识内容拓展到网络资源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体现出更大的空间性与针对性。

而在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发现,对学生组织线上联合线下教育,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此种针对性的教学,加大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2]。要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落到实处,应当保证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组织性教学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不同学科或不同内容的课程教学过程是存在差异的。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而言,教师的教学行为仅是一个外部行为,或者也可以将此种行为定义为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支撑性活动。为此,要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定位学生学习需求,以此为核心与依据,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善与优化的学习环境。

二、高校艺术通识课程概述

艺术通识课程尽管只是一门选修科目,但是其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群体知识点的泛化积累,价值观的构建。对学生群体组织专业性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对学生群体组织艺术通识课程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4]。但是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尚未意识到此类课程的重要性,在进行艺术通识课程教学时,仅仅按照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的灌输,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此种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对艺术通识课程学习产生错误认知,最终使学习行为偏离正轨。

三、“金课”背景下高校艺术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艺术通识课程的学习,教师需要将打造“金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并以此作为组织性教学工作实施的背景,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工作[5]。

以“西方现代艺术赏析”课程为例,从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全面构建高校艺术通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此提高此类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以“西方现代艺术赏析”课程为例,本课程主要采取翻转教学、启发教学、案例教学、实践及小组活动教学为主。

(1)利用翻转学习,突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特点。基于在线知识的充分探索和学习,深入探讨各章节中的重难点问题,我们通过小组讨论和艺术交流的方式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层次解析。(2)启发和引导,创造问题情境。通过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和创造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对西方现代艺术的认识和理解。(3)经典艺术案例与深度研究相结合。探讨西方艺术从传统到当代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比较和分析,学生将拓宽艺术视野,逐步提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组织团体活动并创建协作和交流场景。提高学生共同学习的能力。协作交流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学习形式,它可以增加学习者的知识储备,在讨论和交流中利用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将更好地了解西方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方法,掌握西方现代艺术学习的辩证方法和重要意义。

(二)设计创新混合式教学过程

(1)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对学生的學习需求调查,掌握不同学生群体对艺术通识知识的认知程度与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课前导学内容,提前让学生熟知本次课堂讲解内容,为线下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充足准备。以“西方现代艺术赏析”课程为例,教师可借助线上资源,在上课之前就将西方现代艺术作品通过相关网络平台向同学们进行展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美学特征提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在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具备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在线下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情境学习,并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反思。如:西方现代艺术的流派有哪些?代表艺术家有哪些?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及艺术特征是什么?等等。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在思维层面引起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理解的冲突。(3)在完成对线下教学课堂的组织与规划后,教师应加大对线上教学课堂的开发和利用,将线上教育平台作为载体,内化线下教学内容[6-7]。例如通过线上互动论坛,教师可对学生设立“西方现代艺术美学特征”的讨论题目,学生在讨论区进行发言,此过程并不是单纯地组织讨论活动,而是要求教师在查看学生留言时,通过分析学生提出的某项观点是否存在认知方面的偏差,从而掌握学生对线下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在完成讨论活动后,教师可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表现,并引导学生通过线上查阅相关资料,深化其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考核评价方面,建立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核评估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测评,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评价过程的多元化

将平时的评价与最后的评估结合起来,注重形成性评估。利用出勤率、线上表现、线下表现、平时作业、期中考试、阶段性测试等,增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评价[8]。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建立师生之间的反馈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课程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不断鼓励教师改革考试方式,采取开卷、面试、论文、作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四、结束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教育教学的工作理念,并实现了教育工作摆脱复制性课堂的困扰。为了进一步落实高校针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本文以“金课”作为背景,对高校艺术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研究。在创新教学时,分别从线下课堂教育与线上平台教育两个方面入手,构建高校艺术通识课程体系,希望能为高校打造艺术通识课程“混合式金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薛涛.公共艺术专业通识课程教学建设与更新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12):364.

[2]胡卫军.浅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59.

[3]马丹.高师美术通识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5):149.

[4]薛林,陈嫒莉.艺术类高校通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作家天地,2020(1):165-166.

[5]石洁.高校美术通识课程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J].长江丛刊,2020(33):6-7.

[6]王君,洪庆福,胡志红,等.融入“翻转课堂”理念的高校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119-125.

[7]吴晶晶.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通识课程设计与实践——以汉口学院“漫步音乐”课程为例[J].西部皮革, 2019,41(10):1.

[8]毛雁,宋达,柳彩志.支持高等学校通识课程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6):138-141.

作者简介:

孙庆刚(1981年-),男,山东青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

王成焱(1987年-),男,山东寿光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动画与数字媒體艺术。

曲根(1980年-),男,山东牟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史论。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金课创新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