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向杰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除了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具备问题解答能力和提问能力。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物理老师要讲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非常重要,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提问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4-0083-02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的相关概述
(一)问题类型
当前新课标要求各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对于物理学科而言,物理学科本身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自然学科,与生活和社会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物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时,首先应该對问题类教学的模式进行大致的了解和分类,了解具体的分类内容和使用标准之后,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被动的问题模式教学中,学生的思想会被束缚。创造性问题不同于被动的问题模式,创造型问题更有教学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思维进行主动创造,同样这也是学生主动创造的产物。发现性问题的主动方也是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对课堂上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针对自己的理解提出相应的问题,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学性,对学生后续长久的发展而言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重要性
当前新课标之所以要求各科老师着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问题解答能力,是因为问题本身的特性能够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摆脱固定思维的束缚,能够促进学生的思想进行转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并不只是一个呆滞的学习机器,学生的思想是灵活转换和利用的。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探索,分析问题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寻找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追求答案,忽视了思维意识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只有让学生真正对问题产生重视之后,才能够更加依靠自己的主观思想对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记忆和学习,仔细探究当前教材上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通过固定的概念对问题进行探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情境以及各种物理的概念进行假设性分析,利用设假设性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探索积极性。还可以将生活中的相关内容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能够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经验,对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不断观察物理学习的规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充分利用各种错误的经验和现实中的假象,对学生进行诱发,让学生对问题提出质疑,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答案进行探索。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自己建设知识结构。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提问兴趣
老师对高中学生进行物理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第1步,是培养学生的提问兴趣,只有真正对提问产生兴趣之后,学生才能主动地对课堂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和分析,从而培养自己此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把控物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兴趣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开展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督促与管理,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针对物理知识内容进行探究和分析。但是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做好引导,由于高中物理学习难度较大,部分学习内容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和理解难度,所以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自主探究的问题。当学生真正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之后,学生遇到难题渴望第一时间得到解决,针对高中阶段的学习环境来看,学生第一时间会跟老师提出问题,让老师帮助自己一起解答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具体表现和行为会对学生后续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表示不耐烦或者没有积极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的话,会严重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进行肯定,告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应该及时提问,问题只有被提出之后才能够得到解决。在学习新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找出自己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点,然后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老师和学生一起解答,实现学生物理学习的进步和提升。
(二)用错误经验诱发问题
对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打破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除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和探究之外,老师还应该善于借用一些错误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引导,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对于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而言,本身逻辑性思维要求较高,而且学习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应该注重把控教学内容,加大教学内容的设计,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而言,如果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概念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而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让学生存在理解误区。其实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进行反向理解,老师可以刻意寻找一些错误比较明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己找出问题中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对正确的答案和内容进行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能够针对性地对物理的概念和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了解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
(三)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物理学习的对称性决定着物理老师应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进行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将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将新知识和旧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能够接触到新知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复习旧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知识框架进行复习和预习,能够有效增进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例如,针对“牛顿第二定律”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之前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知识点。因为学生之前学习过牛顿第一定律,所以老师提到这一知识点时学生都是有印象的,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对新知识太过陌生,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出现。让学生深入回顾和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点,将第一定律的知识点和第二定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无论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复习还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老师都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针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进行提问:“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和牛顿第一定律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老师还应该让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如果学生能够解答出自己提出的问题,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老师利用这种方式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四)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很多学生物理成绩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根本没有产生学习的兴趣,缺乏好奇心和探究欲。当学生真正对物理知识产生好奇心之后,才能真正渴求学习物理的相关知识,能够更加深入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在高中学习阶段中,应该结合自己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情况寻找最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自己当前的学习情况。应该在课堂上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对其进行解决。当前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也确实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但是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特殊性,所以网络搜索的效果并不是最理想的。因为大多数高中学生在学校里都是不可以携带手机的,学生能够和信息技术接触的时间较少,所以学生并不能通过搜索答案来解决问题。学生周围真正能够为其进行解答的人是物理老师,所以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现现成条件,针对自己在物理学习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和疑惑向物理老师请教。老师在为学生解答的过程中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因为物理本身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如果学生在这方面学习基础较薄弱的话,可能需要多次讲解,才能彻底了解。老师应该抓住教学的侧重点,采用高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结语
总之,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提问能力非常重要。物理老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根据物理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让学生养成提问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提问兴趣,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构建知识框架,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物理学习。
参考文献:
[1]朱炜.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6):94-95.
[2]向永林.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分析[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38):189-189.
[3]涂后胜.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2016,34(7):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