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富奎
【摘要】在当前社会,随着时代步伐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教育和管理机制逐渐显得过于单一,并且高效教师队伍自身的滞后性也变得愈发明显,这使得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难以拥有清晰的学习目标,进而在选择学习专业时也显得尤为被动。在这些问题广泛存在的当今社会,高校应该创新自身的教育机制以及学生管理机制,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通过开展创新改革工作,逐渐完善高校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从而在根本上使高校教育朝着更为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现实社会中,高校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机制以及管理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不仅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高校教育和管理机制创新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并为其提出几点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教育 管理机制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0-0003-02
顺应时代,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存在的弊端愈发明显,其不仅体现在教学理念过于陈旧,还体现在教育和管理工作开展的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清晰明了的目标,从而丧失参与学习生活的兴趣。从高校数据统计来分析,这些诸多问题的出现多是因为高校自身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其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及实际教学内容也过于枯燥单一。由此可见,高校要想有效提升自身教育和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就必须不断地创新自身教育管理理念,进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提升我国高等院校开展教育活动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当前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不断推进,各类人才所面临的人才竞争压力也愈发激烈,高校更应该不断地创新自身的教育以及管理模式,以此来不断地提升人才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
一、高校教育及管理理念的转变,培养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国际化教育理念
21世纪的今天,高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逐步形成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教学理念,同时以学生自我的成长为各项工作展开的基础,进而引导大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其次,高校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管理理念能够对高校的建设以及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1]。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多数高校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以及管理工作时,基本是教师现在使用的教材和以教師为主导,教师是主角,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如此一来,学生的个人发展将受到极大阻碍。所以,高校在开展教育和管理创新工作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上进行彻底的变革,进而建立起新型的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学理念。另外,高校无论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还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充分地观察学生自身的特征以及实际学习需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进而推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高校还应在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基础下,思考并建立教学“服务意识”[2]。在当今社会,高校必须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二、提升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个性化成长和积极主动双管齐下
结合我国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培养与管理学生方面往往存在过于刻板的现象,并且具有强烈的统一化与行政化的色彩。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往往会忽视掉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使大学生在课堂或者社团参与学习和集体活动时缺失个性化发展的特征,如此一来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为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而建立起科学的学生导师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个性化管理制度,以及在适合学生教学发展的情况下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发展目标。此外,高校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重视对大学生个人能力的培育和引导工作。高校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导大学生锻炼自身的自律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并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创新。换言之,我国高校必须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化的交流活动,并努力为学生营造出健康良好的日常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和理论学习及实践能力应该能得以不断增强。并在此基础上为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与个人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大学生自我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协同发展
在我国,仍有少部分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特别是对学生劳动实践的不够重视,进而使得学生在日常发展的过程中严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如此一来十分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也致使高校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当代社会的真正需求。为此,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第一,加强宣传普及工作,进而让大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实践能力对自身日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因此,高校应该将各类媒体手段充分利用起来,同时充分宣传社会实践的本质意义,让大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实践能力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采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交流会等形式,讲解一些更为有效的实践经验并让学生了解到一些优秀的社会实践成果,进而用这些真实的社会实践案例,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到社会实践能力对自身发展的作用,学生自己懂得了实践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应该能得以增强。第二,在开展教学工作时,科学的工作指导理念,以此来保障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我国高校的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或者活动多是由辅导员管理和组织学生开展的,由于辅导员能力不足和权力的限制,在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当中出现明显的精力不足。因此,要想有效地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高校可以结合当前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而逐渐建立起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新模式,并逐渐发展为专业指导小组,并以此为基础,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能够有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有效的指导,进而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克服困难提升自我。第三,我国高校应不断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逐步提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点,这是为增强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我国高校在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当中,要尽可能地丰富实践活动的形式,并让这些实践活动更具针对性,其次,还要将这些实践活动与具体的专业客户才能相融合,进而在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使大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四、依托互联网+模式,建立更为有效的学生管理方式
在當前社会,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着,互联网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加的当今社会,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加着,这就使得高校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从而致使少数学生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出现盲目、忧愁感等不良情绪,相关教师也难以及时发现,最终发生一些难以挽回的事件,进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当前社会,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充分将互联网技术利用起来,进而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以网络技术为工作开展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掌握每位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以互联网技术为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时,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微信、微博等大众化的网络平台技术,以此来更好地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能够更加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发现其思想以及行为中存在的异常问题。从而更加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利用互联网+的工作模式,也能为学生咨询各类问题提供一定的便利,教师则可以更加及时地帮助学生解答这些心理问题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必须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身能够不被时代所淘汰。
高校承载着培养人才的重要社会职责以及发展科技并推动社会有效发展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不断推进,大学生作为国家的人才,在社会工作中面临的竞争将会愈发明显,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不断为社会培育出更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逐渐成为各高校共同的发展目标。为此,要想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各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必须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机制,逐渐朝着更加有效的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在进行教育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工作中是十分关键的,也是国际化教育大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为此,首先高校在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时,必须要朝着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使高校自身的教育机制以及管理机制能够与时代发展的潮流相顺应,避免与时代发展产生脱节现象的发生。此外,高校创新自身的教育和管理机制,培养国家有用人才的同时,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出自身被赋予的社会职能。其次,教师以此为基础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是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实现个性发展与个人成长双面发展的目标,也是提升我国人才在国际上竞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晓芳.刘耀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理论月刊,2019,1(12)
[2]董超.茶学视角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