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VR全景摄影技术应用探析

2021-04-13 04:18王铃陈想
参花(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

王铃 陈想

摘要:当今时代,数字技术飞速发展,视频拍摄也由原来的静态感光摄影向数字化VR全景摄影视频拍摄转化。将VR全景摄影技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来,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它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手段。为了深入地研究VR全景摄影技术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编者对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相关建议与看法,以期为非遗传承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VR全景 摄影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岁月中创造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影响我国文明与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体可以包括:口耳相传的优良传统、古老形式的艺术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活动、相关习俗或节假日、有关自然或宇宙的认识与实践、传统的手工技能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内涵与智慧结晶。就目前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以艺人传承为主,以政府的资金扶持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传承为辅,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科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VR全景摄影的含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可以当作文化遗产的民族表演、实践活动以及相关技能等的表现形式。社会相关团体以各种方式对具有代表中华文明的人类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地域以及传统的限制,在很多地区逐渐趋向衰亡,因此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十分重要。

VR全景摄影技术是摄像技术的一种,虽然VR全景摄影技术诞生较早,但相关技术却是在最近几年才得以发展与应用的。VR全景摄影技术采用多镜头对事物进行拍摄,当用户需要对诸多细节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时,就可以通过调用这样的视频来实现。对于多相机拍摄的视频逐个进行拼接,并对边缘地方融合处理,这样便形成了VR全景摄影技术。

二、VR全景摄影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应有的意义

VR全景视频拍摄技术与普通视频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所以VR全景摄影技术的应用,更加有利于凸显其独特的表现手法。由于这样的摄影具有很好的写实效果,从而可以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通过VR全景拍摄技术视频,对非遗有一个相当完整的印象,从而弥补了文化体验者无法到场的遗憾。

数字技术给社会带来的视觉冲击,它可以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用展示原物的基础上,也能让文化体验者们获得更加清晰完整的体验,对文化本身也起到了很好的传承与保护的效果。

2000年,联合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性质概括为:它是一项关乎科学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兼顾和平、发展以及人权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灿烂辉煌,例如传统的皮影戏就被人們称为电影的始祖,所以必须对它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切实的保护与传承。也正因为如此,2003年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的概括与范围界定上就强调:此公约以现行国际的人权文件、社会群体、相关团体以及个人之间互相尊重的需求和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遗产作为考虑基础。有鉴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VR全景摄影技术,是传承与保护工作在技术上的一次突破。

三、VR全景摄影技术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引入VR全景摄影技术,在原则与相关问题上与一般的摄影有所不同,摄影师必须通过多方渠道充分了解非遗相关文化背景,通过精细的研究与观察,定好想要表达的内容与主题。务必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空间表现出来(例如其所依赖的生存的地理环境或是文化环境),确保拍摄内容的真实客观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尽量避免相关传承与保护工作带来误导。坚持客观的原则,切忌掺杂主观的评价、审美或是臆断,应尽最大努力给观看者提供一个思维开拓的空间,让观看者自己进行领悟与解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与保护,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意义重大。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引入VR全景摄影技术,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说尤为重要。下面以昆曲与皮影戏为例,阐述VR全景摄影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一)VR全景摄影技术在昆曲中的应用

昆曲是我国戏剧中较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最早起源于明朝,其声细腻婉转,被称为百戏之祖。直至2001年,被联合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昆曲与其他表演相似,一直被京剧视为最基本的科目,昆曲中最著名的剧目有《长生殿》《牡丹亭》等。其伴奏和乐器主要为锣鼓、箫、玄索等管弦与打击乐器。为了使昆曲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体现,我们引入了VR全景摄影技术,为了给体验者以清晰完整的全新体验,我们可以用六个相对独立的Gopro相机从不同方向对昆曲进行拍摄,拍摄之前需要保持六个相机参数以及拍摄的帧率完全相同。应该将相机的相关参数设为手动设置,取消自动功能,从而确保相机拍摄的同步。相机脚架严格要求是独脚架,切记三脚架,只有这样后期视频处理在去除角架的时候才不至于影响画面整体感。为了确保六台相机拍摄视频的一体感,尽量做到同一时间开机,若不同步后期视频合成的整体感就会受到破坏。所以开机后也可以迅速地转动摄像机,这样有利于后期同步处理工作的开展。摄像机的同步处理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着VR全景摄影技术的接缝。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打场记板的方法实现同步。依据声音节拍做到同步有时效果会更好,通过VR全景摄影技术来拍摄昆曲,既有利于昆曲曲音的保存,又有利于通过昆曲独特舞步在情感上让观看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将昆曲的魅力体现出来。有时为了增加代入感,会采用VR全景摄影技术进行拍摄,在增加沉浸效果的时候,拍摄的帧率要高,否则低帧率会让观者感到头晕。

(二)VR全景摄影技术在皮影戏中的应用

我国皮影戏中的人物是由纸板以及兽皮制作而成,经过幕后之人的操作,人或是动物就会动起来,从而形成各种故事的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皮影戏与地方是相互搭配的,使得表演更接地气,似乎故事中的人物就取材于观者的生活。皮影戏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发展至今已有着悠久的历史。皮影戏因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很接地气的乡土气息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爱好者,并且在2011年顺利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利用VR全景摄影技术对皮影戏进行拍摄,可以让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巧妙运用光与影的结合,达到虚幻缥缈之感,同时又具有夸张与神秘的气氛。皮影戏皮幕洁白透亮,可以让人们看到色彩斑斓的皮影人物,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皮影有着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VR全景摄影技术就可以满足观者不同角度的需求。然而对于皮影戏中的特效,例如喷火等,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关注接缝工作,以确保视频不会失真。使用VR全集摄影技术对皮影戏进行拍摄,在后期的制作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缝合编辑

利用相关软件将拍摄好的视频移动到同一文件夹中来,接下来就要对多个摄像机拍出来的视频进行同步。软件上有两个关于同步的选项,它们分别为通过声音进行同步与通过运动进行同步。如果在拍摄之前就进行声音的界定,则选择通过声音进行同步。而如果如前文所述,通过快速转动摄像机来完成同步,则应选择通过运动进行同步。第二,打开视频,对开始的时间进行调整,促使对开机就有差别的相关视频进行调整,最终达到观看起来画面更加完整。在缝合编辑过程中利用相关按钮对视频的接缝处进行模糊加工,从而将不同的视频拼合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而对于摄像机快速移动的拍摄通常会出现过缝太大,所以需要在视频画面的每一帧进行逐一缝合,并且在移动拍摄的时候需要保持平行式的缓慢移动。

2.沉浸式拍摄

沉浸式拍摄指的是通过数字相关技术以及拍摄特效形成的独特魅力的感官体验,让人有身临其境、流连忘返之感,像这样的沉浸式拍摄具有丰富的视觉体验,对观看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传统的影视艺术中,其带给人们的精力往往是“后仰”的,观看者永远只是聆听者,或者随着镜头的移动而移动。然而沉浸式的体验却不一样,每一个观看者都能找到一个自己的关注点,他们的关注点随着场景的变换而随时发生改变。简而言之,他们在重新组合现实生活,它不像电影拍摄或者故事讲述那样关注的焦点是从一物到另一物,从一点到另一点上。在沉浸式的体验中,观看者将要看到的所有视觉与听觉数据,必须在每一细小动作来临之前准备就绪。有时为了促进观看者对皮影戏的表演进行了解,还可以将镜头转换到后台的操作上来,使得观看者一下子就明白了皮影戏的操作方式,满足观看者的好奇心,让他们有种走进表演者身旁之感。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对于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引入VR全景摄影技术,表现了我国对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决心,同样它也体现了我国摄影技术人员的智慧结晶。VR全景摄影技术拍摄体现了我国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在VR全景摄影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的非遗传承与保护将会变得更加的顺利与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弘.影像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6(16):4.

[2]李佳龙.VR全景视频的市场应用及拍摄技法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11):279.

[3]崔文豪.全景摄影技术初探[J].参花(上),2017(04):127.

[4]申川,谢鲁宁,任志飞.VR全景技术在摄影中的应用[J].影像材料,2004(05):6-8.

[5]程远,杨岚,王坤茜.VR技术在国家级非物質文化遗产尼西黑陶的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8(16):92-93.

[6]凌本新.VR技术对传统影像技术的影响[J].艺术品鉴,2017(02):152-153.

[7]陈云海.VR全景图像处理技术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18,38(08):38-4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南通市市级科技计划指导性项目“新媒体语境下南通非遗产品360°全景摄影平台研究”(项目编号:MSZ19148)。

(作者简介:王铃,女,硕士研究生,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管理;陈想,男,硕士研究生,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