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岳端的出塞诗

2021-04-13 04:18邹煜
参花(上) 2021年4期

摘要:满族诗人岳端(爱新觉罗·岳端)是清初满族宗室文人中的佼佼者,随着人生境遇的变迁,他从少年时期的贵族郡王一路沦为中年时期的闲散宗室,造成了他思想情感的变化,其诗歌创作也因此炫目多彩。本文以岳端《玉池生稿》中的出塞诗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岳端的生平事迹以及在清初宗室诗史上的地位,从而体会岳端出塞诗在满汉文化交融下以及自身的人生境遇变迁中的不同艺术风格。

关键词:岳端 《玉池生稿》 出塞诗

研究岳端的出塞诗既可对岳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其诗歌,同时又为我们研究清初满族诗歌提供了考察窗口。本文以岳端的出塞诗为研究对象,体悟满汉文化交融下岳端出塞诗的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并整体感知岳端文学创作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一、岳端出塞诗的内容分类

(一)“身驰雁塞北,梦绕凤城东”的自然风光

岳端随父出塞途中所经各地,随着出塞所经地点的更替以及季节、时间的变化,独特迷人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其间更不乏诸多描写塞外自然风光的佳作。如《漠北二首》云:

“落照大荒红,无林四望通。雁迷沉暮霭,犬误逐惊蓬。草先人炊粪,天昏鬼哭风。他乡难作客,况是此乡中。

经旬北渡辽,去路尚迢迢。壮月秋花少,高天朔风飘。风声皱水面,云气截山腰。故国归期远,愁心似旆摇。”

这首诗上片由夕阳落日抒发感怀,到茫茫大漠一望无际的寂寥,借迷途的大雁等一系列意象侧面反映出漠北人烟稀少、植被贫瘠且荒凉雄奇的自然风光,仅寥寥数语却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与想象。下片借景抒情,通过“秋花少”“朔风飘”仿佛令我们身临其境般醉心于大漠壮景,从而将思念故土、万千愁思的感情跃然纸上。再如《漠南》云:

“漠南斜路落红曛,风叠沙纹作水纹。去日野花犹烂漫,归时病叶乱纷纭。

老蛇升树缠虬干,孤雁摩天负鹤群。尚在秦关千里外,故乡音信杳难闻。”

这首诗笔法生动形象且细腻具体,借“沙纹”“野花”“孤雁”等具体景象凸显大漠的自然风光,体现其凄凉、雄旷的意境。既形象地描写了大漠景色,又纵情抒发思乡感情,其诗风沉雄稳重,豪而不放。

(二)“中逵薄暮见元胡,的皪双瞳青亚姑”的风土人情

岳端出塞起因是随父奉命赴蒙古驻防,从而导致出塞途中对淳朴的蒙古人民以及草原民族了解日益加深。因此,他的出塞诗不乏众多描写草原风土人情的佳作。《入塞曲》中诗人写道:“入门异所间,草木绿尤存。”这是从喜峰口回来所见,虽然塞外已是寒风凛冽,中原地区却仍存有一丝绿意,形成对比。《塞上》写道:“中逵薄暮见元胡,的皪双瞳青亚姑。闲把牛羊牧衰草,跏趺漫唱《小单于》。”

诗歌详细记叙了傍晚月色微凉之时,于广阔天地间漫无目行走的岳端,意外邂逅了一位蒙古族青年牧人。通过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面对有着淡蓝色明眸与纯洁善良心灵的年轻牧人而心生欢喜,赞美与欢愉之情更是油然而生。此刻我们脑海中仿佛出现了蔚蓝的天空下那个美好淳朴的蒙古牧人,悠闲地坐在草地上,时不时瞅两眼正在啃食荒草的牛羊,嘴里还忍不住哼唱着蒙古族经典民歌《小单于》。如《中途口占》云:

“秋风落日平沙晚,身倦马疲前路远。四野苍茫不见人,碧天如覆琉璃碗。”

仅寥寥数笔,岳端便概括出沙漠的风土人情及艰难场景。伴随着微凉的秋风,夕阳西下,骑着倦马,面对茫茫大漠的岳端,环顾四周,丝毫看不到行人途经的痕迹,仰望广阔的天空,如同一只琉璃碗倒扣下来。这种构思巧妙的比喻让人在想象塞外独特的自然之景时,仿佛身临其境般深切感受到旅人行走在大漠之中的疲惫与枯燥,风土人情自然流露。

(三)“月轮有升沉,人生有往还”的思乡咏怀

岳端如大多离乡的征夫一样,时刻牵挂着故园,对故乡以及家人的思念自出塞之日起从未减半分。其中,愈发体现思乡怀人的情感从《关山月》中可见一斑。

“关山月,一年十二度圆缺。平时不忍看,况是中秋节。此际胡儿已尽眠,团团独对南来客。……关山月,升自东海湾。经天涉黄道,如轮沈西山。月轮有升沉,人生有往還。月下计归期,白露湿衣寒。几时桂魄满,方在故园看。”

这首《关山月》借景抒情,体现岳端远离家乡,在漫漫的出塞途中,通过月亮的圆缺变化从而抒发思乡咏怀的万千情思。岳端借中秋节这个古老、传统并有着团圆意味的佳节开篇,与远离家乡不能和亲朋团聚、孤单寂寞的自己形成对比,出塞的艰难与心情的惆怅便跃然纸上。但岳端的笔墨并未就此止步,娓娓道来的情丝更是借闺中的妻子对自己的深切思念来反衬出同样未断惦念的自己。诗句结尾岳端自己浮沉往还的人生与月亮的东升西落相对比映衬,以此来抚慰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再如《怀都门同社》云:

“关山阻谈笑,魂梦失飞腾。目断家何在?肠回自莫胜。”

从这首诗中可见,本应“骏马高骑,红颜知己”的岳端,在塞北边疆于孤雁黄沙中纵情抒发“身驰雁塞北,梦绕风城东”的感怀。作为他乡异客且离家路远的征夫,可他对国家及亲朋惦念牵挂的心却炽诚真挚。

(四)“二人成卫霍,万众成胡沙”的咏史讽今

岳端虽然作为清初皇家宗室子弟,本应精通骑射并渴望通过建功立业为家族荣光而奋斗,可他在家境变迁中明了世态炎凉与仕途艰险,更无心贪恋在朝为官,而以吟诗绘画为兴趣。岳端的出塞诗与众多典型出塞诗不同的是,他并非歌颂将领奋勇杀敌或是君主治国英明,而是反其道而行,专注致力于描绘残忍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困苦与揭露凸显社会现实的黑暗。如《出塞曲》云:

“悲风号四野,愁云塞两间。烽火灭,金鼓闲。吁嗟乎!当日刘郎空黩武,大漠依然复入虏。徒下轮台诏,剩有茂陵土。茂陵林木棲归鸦,中原今亦非汉家。二人成卫霍,万众成胡沙。我从沙上行,能无吊古情!幸非征戍客,酸辛稍觉轻。”

诗人在《出塞曲》中能够联系历史,通过“悲风”“愁云”“烽火”等景物描写,借景怀古。其中“两人成卫霍,万众成胡沙”更是直指战争的血腥及残忍,只有区区的少数人可以功成名就,成为像汉代卫青、霍去病一样的大将军,而平凡如细沙般埋没在硝烟中的小人物却比比皆是。又如《喜峰口》云:

“此日遨游地,当时争战场。祖龙怀远策,武帝展遐荒。卫霍安营垒,斯高坐庙廊。鼓鼙声歷乱,烟火影辉煌。两国相侵伐,三军尽死亡。魂犹棲古戍,肠已挂枯桑……”

岳端在《喜峰口》中通过怀古之法,看似强烈批评历代帝王为争夺天下,成就自己春秋霸业,不顾民生百姓安危,肆意发动战争,征战领土从而扩充国家版图,实质上暗讽当时的清朝为皇权统治安定多次向周边发动战争,让无辜百姓同受牵连。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岳端反对征战者的无情掠夺与杀戮行为,虽然在清代通过军功赢得家族嘉奖与权贵早已习以为常,甚至岳端也是凭借其祖父与父亲多年征战立功才能享受贵族待遇与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岳端虽入世却不世故,笔锋直指社会现实。

二、岳端出塞诗的艺术风貌

(一)豪放似雄风

出塞途中所见的广袤无垠的白草黄沙和豪气冲天的金戈铁马,无形中拓宽了岳端的创作视野,不但描写自然风光,更是在世情体味与命运感慨中透露着沉郁悲凉与豪迈昂扬。

岳端作为清初宗室满族文人的典型代表,且自幼接受汉族文化的熏陶,特有的风俗文化以及心理特点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其出塞诗的主流艺术风格。通过对塞北大漠征途所见的详尽描写,融入自己的感受与故乡的思念,从而提升了诗歌的意境,豪放雄浑、慷慨激昂等艺术风格跃然纸上。除却显而易见的《漠北》《漠南》,像《喜峰口》《宿三屯营望景忠山》《入塞曲》这样的长篇作品更是贯穿豪放雄浑于全诗中。通过整体阅读,可以看出诗歌篇章布局的回环起伏,借景物描写体现塞北雄而不秀的山川与惨而不和的风气,经过一番朗读,不禁令人身临其境般感到塞外狂风呼啸的寒冷刺骨。从出塞整体着眼,壮美辽阔的塞外景致既扩展了视野也丰富了阅历,如《入塞曲》云:“城上黑云屯,城下白昼昏。严霜凋树叶,惊飚卷蓬根。”凭借岳端的人生阅历,他笔调下的出塞诗更为可贵。如《入塞曲》等众多诗歌中,岳端巧妙地联系历史,由此怀古伤今,揭露社会现实的残忍,于失意愤慨中抒发着不满。从视觉、听觉等多种角度,对异于京城的塞外奇异景观给予艺术性地再现。

(二)俊逸如流水

岳端出塞途中所经地的地理气候、民风民俗和文化传统与远在中原的京都存在鲜明的不同。虽然出塞诗中最为凸显的就是豪放爽朗、慷慨激昂的艺术风格,可其间也不乏缠绵悱恻、清新俊逸之文风。亦如岳端其人,豪情与柔情并重,胸怀才情也并未缺乏胆识与气魄。

岳端的诗歌善于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进行表情达意,从而建立他独具个人魅力的审美意象群。他巧妙地选择能表达他思想和情感体验的意象,为读者营造诗境并创造画面,寄予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个人追求,于千篇一律的出塞诗中独领风骚、别具一格。

《遵化道中》“云低垂地黑,山削倚天青”;《渡泺河》“树色连山色,风声水动声”;《喜峰口》“日光连烧赤,风色入云黄”等,皆形象地体现出韵律严谨与对仗工整。细腻详尽的塞外景色描写令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跃然纸上,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令未曾感知过出塞的人们,跟随岳端的诗歌穿越时空,体会不同的审美艺术。

岳端的出塞诗在表现艺术审美的同时,也未忘真情实感的流露。因出塞所经地以及季节时令的变化,呈现出或豪放雄浑、或清新俊逸、或质朴冷峻或淳朴浓厚的艺术风格。岳端既有着显赫的皇家贵族背景,自小又接受汉族文化熏陶,在满汉文化交融与家族沉浮变迁中,凭借自己对诗歌创作的领悟与天生的才情,留心感受周遭经历的一切,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爱新觉罗·岳端.玉池生稿[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2]夏石.岳端及其诗歌[J].满族研究,1990(01):55-69.

[3]佟伯文.满汉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漫话清宗室诗人岳端[J].中国民族,1992(04):40-41.

[4]宋戈.满族诗人岳端及其诗歌[J].满族研究,1993(03):55-60.

(作者简介:邹煜,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沈阳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小学教育<语文>)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