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iFi辐射”看科学素养

2021-04-13 11:34张田勘
百科知识 2021年7期
关键词:性行为智商电磁波

张田勘

前不久,一女子爆料自家门上被贴纸条。楼下一住户因妻子怀孕怕辐射,便要求楼上邻居闲时关掉WiFi。随后该女子对楼下住户进行“反击”,回帖表示:“孩子平时要上网课,不能关WiFi,如果不行,就请搬走。”

WiFi是否影响人体健康早已有科学定论。WiFi信号属于电磁波,电磁波是带能量的粒子或波动在空间传播的一种过程,对物体的作用就是辐射。辐射分为电磁辐射(又称非电离辐射,如光、微波、WiFi信号等)和电离辐射(α射线、β射线、X射线、γ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就是不会产生电离作用的电磁辐射,也是电磁辐射中频率比较低的那一部分,按照频率从高到低排序为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微波炉)、无线电波(WiFi和手机信号)、低频电磁波等。

WiFi和手机信号并无本质区别。尽管WiFi有辐射,但是能量极低,对人体的辐射作用主要是热效应,但产生的热量对人体影响非常小。

电磁波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可见光的频率是电磁波的20万倍左右,即在同样强度下,可见光的能量是WiFi信号辐射能量的20万倍左右,显然,WiFi的辐射能量远远不及日常光照(如阳光)对人体的辐射能量。WiFi信号的频率与微波炉的电磁波频率比较接近,但是在辐射强度上,微波炉的辐射强度是WiFi信号的10万倍左右。因此,WiFi信号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根据电磁辐射的国家标准,WiFi辐射水平是国家标准的1%,环保部没有将其作为监管对象,也就是豁免管理。而且,WiFi信号的传播穿透能力较弱,随着距离的增大,信号会逐步减弱,辐射也会逐步降低,只要有一墙之隔,WiFi辐射穿墙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了解这些常识,可能就不会出现请求邻居关掉WiFi的情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的科学素养逐步提高,大部分人都知道WiFi不会损害健康。1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了第11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2020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较2015年提高了4.36个百分点。这个结果既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目标任务,又為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针对国际上30多个国家的一项调查发现,这些国家在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时,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都超过了10%。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跨越10%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即更多公众相信科学并按照科学的认知来规范和指导自己的生活,因而行为更理性,身心更健康。

国内一家大型网站的一项调查颇能说明问题,截至2月1日22时,约有122.3万人参与。针对“要求邻居关掉WiFi”,该网站设计了3个问题,其中两个问题很具有代表性。第一个问题是:“因家中有孕妇请邻居关WiFi,该配合吗?”回答“应该,互相理解”的有36197票,占5.83%;回答“不应该,无理取闹”的有558418票,占89.9%;回答“不好说”的有26544票,占4.27%。

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WiFi会对孕妇产生影响吗?”回答“会”的只有24521票,占4.04%;回答“不会”的有493766票,占81.34%;回答“不清楚”的有88116票,占14.53%。

在受调查者中,80%以上的人都认为WiFi不会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说明公众的科学素养确实在逐步提高。但是,为何还会出现妻子怀孕让邻居关掉WiFi的行为呢?

把这种行为归结为不具备科学素养是顺理成章的解释,但也可能有其他原因。一种原因是,尽管公众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但健康素养并不高。科学素养和健康素养尽管有重叠,但二者亦有区别。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水平是指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在监测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2017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水平的平均值是14.18%。还有一种情况是,要求邻居关闭WiFi的人可能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素养,但是被其他的因素干扰,例如,过度担忧,产生了对孕妇和胎儿过度保护的举动。

过度担忧是一种广泛性焦虑情绪,一般具有这种情绪的人可能成为“一生都是担忧的人”,严重者会发展成心理疾病。不过,心理干扰只是一种会让人们不按科学认知来处理问题的因素,还有多种因素会影响人们科学素养的提升。例如,社会伦理和文化,尤其是主流的社会伦理和文化,会对人们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素养产生较大干扰。

关于性和生殖健康问题,一直有一些传统、主流的伦理观念影响着公众的行为,无论中外。其中一种观念认为,多个性伴侣和过早性行为既不合传统,也不符合伦理。随着90后、00后的成长,社会对年轻人的两性行为和生殖健康的担忧越来越严重。

根据2020年5月发布的《2019—2020年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对于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有64.58%的学生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只有11.46%的学生不能接受。对于开房或同居的看法,大一学生可以接受的比例为57.35%,到了大四则为89.58%。绝大多数大学生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在18~21周岁。这些现象似乎不符合传统文化和主流伦理,为了扭转这种现象,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教出现了,而且用力过猛,背离科学研究结果和认知。2020年7月,河南省巩义市夹津口镇之朴中学操场一侧的宣传栏内出现了一些宣传内容,如“科学研究表明,贞洁女子生育的后代更聪明(一个女性如果不出轨,婚后生下的孩子的智商通常会比她本人高二十几个点),而滥交者的后代智商会很低。”这种说法,是“想当然”还是真有科学研究的证据,值得认真探讨。如果有这样的科学研究结果,也应该详细探讨该研究是否符合现代科学认同的“金标准”—双盲对照研究。至少学校应该在宣传栏中注明科学研究的来源。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后代的智商主要取决于男女两性性细胞的基因组。在受孕那一刻,男女生殖细胞染色体结合和互换从而决定后代的智商,与之前有多少性伴侣毫无关系。此外,智商也与后天环境和教育有密切关系,人类历史早就证明,教育是提升人的智商的重要途径。以恐吓而非说理,以想象而非事实作为证据并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性行为智商电磁波
聚焦电磁波和相对论简介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电磁波和相对论简介考点解读
我国15省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及影响因素
用有源音箱验证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智商欠费的男友
亲,你的智商已下线
梁方程解的爆破及渐近性行为
平行透刺联合电磁波治疗肩周炎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