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
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世界人口智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显著上升,并且在其后一段时期内呈现稳固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也被称为“弗林效应”,即指智商测试的成绩逐年提高。但目前年轻人的平均智商得分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一些专家已经开始称之为“反弗林效应”。那么,现代生活中,我们依赖高科技产品会使大脑退化吗?我们真的比古人更聪明吗?
在日常生活中,不難发现这样的现象:用惯了微信,导致很多人只会用不严谨的网络语言交流;游戏和电视节目取代了传统阅读,以至于许多人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而过分依赖GPS导航,也会妨碍大脑海马体形成新记忆的功能,使得大脑空间记忆能力下降。根据生命现象中的“用进废退”理论,大脑皮层中调控阅读和语言的中枢使用得少了,自然会发生“倒退”。难道说,科技进步对于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而言,会造成“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
人类早期没有什么工具,更别说高科技了,他们整天处在居无定所的状态,既要想办法填饱肚子,又要躲避各种自然灾害,同时还要保证自己不被猛兽吃掉,显然这种生活难度要高于现在,没有充分的智慧是很难应对的。如果把现代人放到远古时代,可能早就被野兽吃了。如果现在把我们放到原始森林里,我们的生存能力肯定远不如我们远古的祖先。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远古人颇费周折才能完成的事,我们今天可能只要动动鼠标就能完成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显然在退化。但是同时,现代人在智能开发上肯定是优于古人的,我们大脑中海马体、额叶等部位的沟回褶皱在增多。因为新的科技成果出现了,普通人为了掌握这些成果,必须不断地学习、调整,这本身也在促进我们大脑中某些区域变得更发达。其实,这也是大脑根据我们生存环境的变化进行了选择,慢慢放弃一些不需要的功能,取而代之一些新的功能。所以,人类的大脑是一边“退化”,一边“进化”,保持平衡。也就是说,在某些方面,现代人确实比远古人笨了,但在另外一些方面,现代人肯定比远古人聪明多了。
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类大脑进化是否有极限?根据考古资料来看,距今300万年以前,人脑容量不到500立方厘米;距今2万年左右时,人脑容量拓展至1500立方厘米,增大的部分几乎是在同一个地方,即被称为“新大脑皮层”的地方,也就是掌管着我们思考、计划和做决定的皮质区。如今,人脑容量约为1350立方厘米。也就是说,现代人的大脑其实比2万年前远古人的大脑还要小十分之一。人类大脑为何会缩小呢?大脑虽然只占人体重的2%,但它需要的能量却占人体的20%左右,也就是说,我们身体的能量约有五分之一是供给大脑的。大脑越大,需要的能量越多,这个时候其他器官会来争夺能量。为了维持整体能量平衡,大脑不可能一直增大下去。为了减少能量消耗,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大脑正朝着“精致”方向变化:通常表现为神经元树突更加密集,神经元变得越来越强化,而这种强化是没有上限的,只要人类还在不断思考,这种强化就会不断进行下去,人类的智力也会越来越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