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药竹叶兰研究进展

2021-04-13 10:44金辰霖台海川刀会仙张雪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苯丙竹叶类化合物

朱 裕 金辰霖 台海川 刀会仙 张雪飞*

1.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云南 景洪 666100;2.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云南 景洪 666100

竹叶兰(ArundinagraminifoliaHochr.)是兰科(Orchidaceae)竹叶兰属(arundina)植物[1],别名百样解。为多年生草本,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区[2],是傣族人民常用解毒药。味苦、微麻,性凉,在傣族传统医药理论体系中,入风、火、水、土塔,药用部位为全草、球茎,具有调平“四塔”,清火解毒,利水退黄的作用[3],可用于中毒及癫痫发作后引起的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目眩、周身酸软无力;胆汁病出现的黄疸;感冒;六淋证出现的尿频、尿急、尿痛、脓尿、血尿、白尿、水肿病等。为对竹叶兰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笔者对竹叶兰的生药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生药学特征

竹叶兰植物形态为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1.5m,叶瓦生,花白色或粉红色(图1A)。其药材(图1B)地下球茎呈串珠状,环节明显,须根簇生,根茎头部残留纤维状叶鞘;茎扁圆柱形,浅黄色,节明显,有纵皱纹[1]。李文军等[3]研究发现,其全草粉末呈灰黄色,无味。球茎横切面的表皮细胞外有鳞叶细胞,其细胞壁链珠状增厚,石细胞众多,薄壁细胞中有众多草酸钙簇晶。

A.鲜药;B.干药材图1 竹叶兰药材图

2 化学成分

目前,研究人员从竹叶兰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按结构类型主要分为茋类、黄酮类、酯类、苯丙素类等。

2.1 茋类化合物 从竹叶兰中分离到的茋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以下四类,并将其结构示意图整理至表1:①9,10-二氢菲类,如Orchinol、shancidin 、coelonin、blestriarene A等;②菲醌类,如densiflorol B、ephemeranth-quinone及Arundiquinone;③联苄类,如arundinan 、Arundinanin及5,12-dihydroxy-3-methoxybibenzyl-6-carboxylic acid、等;④二苯乙烯类,如grami-stilbenoid A、dihydropinosylvin及gramniphenols H 等[4-8]。

表1 部分茋类化合物

表1 部分茋类化合物

2.2 酮类化合物 从竹叶兰分离出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①二苯乙酮类,如gramideoxybenzoin A~H[7, 9];②芴酮类,如2,4,7-trihydroxy-5-methoxy-9H-fluoren-9-one、dendroflorin、gramniphenol H等[10];③黄酮类,如vicenin-2、gramflavonoid A、butein等[9, 11]。部分化合物结构如表2所示。

表2 部分酮类化合物

表2 部分酮类化合物

2.3 酯类化合物 翁瑞旋等[12]从竹叶兰中共分得多个酯类化合物,分别为1,2-benzendicarboxylic acid bis-(2-methyl heptyl ester)(结构见表3); (2E),2-propenoic acid,3-(4-hydroxy-3-methoxypenyl)-docosyl ester;(2E),2-propenoic acid,3-(4-hydroxy-3-methoxypenyl)-tricosyl ester;(2E),2-propenoic acid,3-(4-hydroxy-3-methoxypenyl)- tetracosyl ester.;(2E),2-propenoic acid,3-(4-hydroxy-3-methoxypenyl)- pentacosyl ester; (2E),2-propenoic acid,3-(4-hydroxy-3-methoxypenyl)- ceryl ester;3-(4-hydroxy-3-methoxyphenyl)-docosyl ester及tetracosanoic acid glyceride-1。

表3 部分酯类化合物

2.4 苯丙素类 董伟等[13]从竹叶兰中分离得到 4 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3-羟基丙酰)-5-甲氧基-异苯并呋喃-1(3H)-酮、香豆酸、ω-羟基化愈创木丙酮和3-甲氧基-4-羟基-苯丙醇,结构如表4所示。

表4 苯丙素类结构示意图

2.5 糖苷类 Auberon F[14]等利用不同色谱技术对竹叶兰地上部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arundinosides A-G。利用离心分配色谱法、凝胶渗透和反相制备色谱法对竹叶兰地下部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arundinosides L-Q,arundinosides D-F,J和K[15]。

除以上几类化合物外,研究人员还从竹叶兰中分离出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如酚类化合物[9]、糖苷类化合物[16-19]、醇类化合物[17-19]、β-谷甾醇[16, 19]、豆甾醇[19]等。

3 药理作用

竹叶兰作为傣族常用解药,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等药理作用。

3.1 抗肿瘤活性 刘美凤等[20]采用MTT法对竹叶兰干燥根茎中提取出来的3个联苄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分别为2,7-二羟基-1-(对-羟基苄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1)、4,7-二羟基-1-(对-羟基苄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2)、3,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3),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联苄类化合物均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3,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的抗肿瘤活性最强,在10mg/L浓度下对BGC-823细胞及Bel-7402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7.45%±4.36%,68.66%±4.8%。

3.2 抗氧化活性 陈毅坚等[21]采用乙醇为溶剂,通过超声波提取法分别对竹叶兰根、茎、叶和全株进行提取,研究提取物对羟自由基(·OH) 的抑制活性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各部位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及对·OH 的清除能力强弱均为:根提取物>叶提取物>全株提取物>茎提取物。闫雪孟等[22]通过体外DPPH自由基及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对竹叶兰乙酸乙酯、甲醇、石油醚及丙酮萃取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探究,发现乙酸乙酯部位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IC50分别7.84 μg/mL。刘琼等[23]对竹叶兰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极性部位的·OH清除活性进行考察,发现抗氧化活性为: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氯仿相>水相,其中正丁醇相的IC50为0.4948 mg/mL。此外,王雪梅等[24]研究发现竹叶兰提取物对超氧自由基也有较强的清除能力,能有效抑制DNA氧化损伤。

3.3 抗菌活性 闫雪孟等[22]探究了竹叶兰不同极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发现10mg/mL的石油醚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分别为13 mm、14 mm、8 mm、6 mm,证实石油醚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此外乙酸乙酯部位表现出广谱的抑菌活性,丙酮部位与甲醇部位对沙门氏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且最小抑菌浓度为2.5 mg/mL。

Yan X[8]等研究发现化合物blestriarene A和shancidin可通过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同时化合物blestriarene A、shancidin和densiflorol B对细菌引起的红细胞溶血具有抗溶血活性。

3.4 抗脂质过氧化活性 脂质过氧化是各种化学毒物中毒反应的主要机制,研究表明各种毒物可通过与Fe2 +作用诱导机体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等含量显著增加,由此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细胞氧化损害。刘琼等[23]在抑制脂质过氧化试验中,发现竹叶兰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氯仿相, 其中乙酸乙酯相的IC50为0.2938mg/mL。高云涛[25]等研究发现竹叶兰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有效抑制卵磷脂脂质过氧化、鼠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以及人血红细胞脂质过氧化。

3.5 抗病毒活性 董伟等[13]从竹叶兰氯仿-甲醇(1∶1)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6-(3-羟基丙酰)-5-甲氧基-异苯并呋喃-1(3H)-酮,将此种化合物命名为竹叶兰苯丙素。运用半叶法对化合物进行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检测发现竹叶兰苯丙素对烟草花叶病毒具有抑制活性。

3.6 抗肝纤维化活性 Liu Q[6]采用MTT法对从竹叶兰中分离得到的10个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抗HSC-T6肝纤维化活性评价,并选择水飞蓟素胶囊为阳性对照药,结果显示所分析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轻微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3,3′-dihydroxy-5-methoxy-bibenzyl和7-hydroxy-2,8-dimethoxy-phenanthrene-1,4-dione 表现出中等生长抑制作用, IC50分别为61.9 μg/mL和52.7 μg/mL,抗肝纤维化活性强于水飞蓟素胶囊(IC50为254.1 μg/mL)。

4 临床应用

竹叶兰作为傣医常用药,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运用广泛,是多个傣药制剂的主要组方药材,其中包括雅解沙把(百解胶囊)、雅西里勐腊嘎罕(解毒养颜丸)、解比黑(解菌毒)、菲埋喃皇罗、解比些货、雅解今匹等。临床主要用于解毒、治疗肝病、呼吸道疾病等。

4.1 解毒 竹叶兰可调补四塔,清火解毒,定心安神、活血驱风等。临床主要用于解除有害物质,如解除食物毒、动物毒等[26];具有保护肝肾的功能,可用于治疗肝病;还可用于治疗热毒炽盛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面部疔疖,斑疹及便秘等[27]。

4.2 治疗呼吸道疾病 竹叶兰具有散寒解表,补中益气、清热化痰、疏风散寒利咽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28]、咽炎、扁桃体发炎;治疗支气管炎[29]及由此引起的发热、疼痛等症状。有研究表明竹叶兰还可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30]及支气管哮喘[31]。

4.3 其他作用 竹叶兰具有温肾健脾、生津养血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32]及尿路感染[33]。此外,有研究表明竹叶兰对爆震性耳聋产生的耳鸣耳聋、头目眩晕、心悸失眠、头痛、目珠疼痛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34]。还具有活血消肿、行气健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脑梗塞[35]。还有研究显示其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失眠症[36]。

5 结语

研究表明,已从竹叶兰中成功分离出茋类、黄酮类、酯类、苯丙素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是傣族各类经方、验方中的常用药,临床多用于解毒,对肝损伤、肝纤维化等多种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竹叶兰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药用价值的傣药,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各领域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

猜你喜欢
苯丙竹叶类化合物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
保健酒中非法添加一种西地那非类化合物的确证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
一锅法合成苯并噁唑类化合物
环保超低VOC水性苯丙乳液制备浅议
新型环磷腈类化合物的合成
石岩枫中两个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
大叶紫珠苯丙素类衍生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