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疗效及预后评估

2021-04-13 08:54蔡升褚建锋周建波桑建忠杨倩倩方莹齐李对鲁姗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癌变腺瘤息肉

蔡升,褚建锋,周建波,桑建忠,杨倩倩,方莹,齐李对,鲁姗姗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阳明医院 余姚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浙江 宁波 315400

结直肠息肉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而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息肉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常见的癌前病变,内镜下或手术摘除可有效降低其发展成结直肠癌的风险[1-2],因此,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腺瘤性息肉是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3]。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临床上常表现为便秘、腹泻、黏液血便及腹痛等,症状长期反复存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实质性影响。健康调查简表SF-36,短小、灵活、易操作,是国内外普遍认同的一种生活质量测评方法[4],常被用于评估各类人群(包括健康人群及各种慢性疾病人群)的生活质量,并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效果[5-6]。本研究通过分析行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SF-36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内镜治疗的效果及预后。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阳明医院消化内科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共收治结直肠息肉患者196例,排除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结肠镜诊治不耐受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共28例,最终选择病理确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168例,包括男93例,女75例,年龄15~81(64.2±5.8)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便秘(42例,占25.0%)、腹泻(40例,占23.8%)、黏液血便(33例,占19.6%)、腹痛(27例,占16.1%)等,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因健康体检发现息肉。将168例腺瘤性息肉患者分成青年组(年龄≤34岁)26例,中年组(年龄35~59岁)101例,老年组(年龄≥60岁)41例。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及并发症观察:患者术前做好基本的准备(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术前禁食水并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采用Olympus CF-H260L电子结肠镜,在患者无痛苦的情况下尽量快速进镜至回盲部观察到阑尾孔,然后逐渐轻缓地退镜,退镜当中特别要注意观察肠道皱襞的遮挡部分,确保观察到全结肠的每个部位,当发现息肉时,需要明确其大小、部位、个数以及息肉表面基底情况,再行内镜下电凝切除。

术后将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明确病变性质(特别注意有无癌变及癌组织向下浸润)。术后患者卧床休息1~2 d,术后当天禁食,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无渣饮食,后逐步转为正常饮食。术后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出血、穿孔及感染等。术后1个月肠镜复诊检查,若患者术后没有明显异常,则术后每3个月入院复查肠镜并随访12个月,观察术后创口愈合情况及息肉是否复发,如息肉复发则再次切除。

1.2.2 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使用中文版SF-36 量表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 个月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SF-36 量表共36个条目,分8个维度,包括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活力(alid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和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可概括为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两大类[7],即躯体健康总测量(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包括PF、RP、BP、GH)和心理健康总测量(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包括VT、SF、RE、MH)。

每个纬度评分最高100分,最低0分,分值越高表示功能损害越轻,生活质量越好。采用李克累加法计算各维度分值,按最后值计算原始分值,然后用标准公式计算得出转换分值。SF-36总评分是8个维度分值之和,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以±s 表示,术前与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息肉位置分布 168例患者息肉位置分布:直肠61例,乙状结肠29例,降结肠27例,横结肠13例,升结肠12例,回盲部8例,18例为多发息肉,可见腺瘤性息肉以左半结肠为主,而直肠是最常见的部位,详见表1。

2.2 息肉病理分型 168 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中132例管状腺瘤,6例混合性腺瘤,24例绒毛状腺瘤,4例发生高级别瘤变,2例发生局部癌变。青年组均为管状腺瘤,中年组以管状腺瘤为主,绒毛状腺瘤占一定比例,老年组绒毛状腺瘤比例大幅上升,部分腺瘤出现局部癌变,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混合性腺瘤及绒毛状腺瘤的发生比例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内镜下切除息肉后,17例患者出现出血(其中青年组2例,中年组6例,老年组9例),占10.1%,其中14例发生术中出血,3例术后迟发性出血。出现穿孔2例,占1.2%,均为老年组患者,主要是因息肉过大及切除过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经12个月的随访观察,复发8例(老年组6例,中年组2例),复发率为4.8%。

2.4 SF-36量表得分情况 168例腺瘤性息肉患者术前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MH、PF、SF、RE、VT、RP、GH、BP,可见患者BP受疾病的影响程度最大;术前总分为(456.48±112.87)分,低于术后的(514.31±89.65)分(P<0.05);各维度评分中MH、PF、SF、GH、BP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是常见的结肠癌前病变,然而要发展成为癌,是一个相当复杂及漫长的过程,具体原因目前尚未明确,常需要经历结肠表面上皮的过度增生而形成腺瘤,最后演变成癌,这其中还牵涉到各种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8]。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理学分型包括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及绒毛状腺瘤3种,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恶变潜能差别较大,其中以绒毛状腺瘤癌变概率最高[9]。本研究中168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理分型以管状腺瘤为主(132例,占78.6%),而青年组腺瘤性息肉的病理类型全部是管状腺瘤,中年组以管状腺瘤为主(占83.2%),绒毛状腺瘤也占一定比例(占12.9%),并出现1例高级别瘤变,绒毛状腺瘤比例在老年组中大幅上升(占26.8%),而部分腺瘤出现了局部癌变(占4.9%),可见随着年纪的增长,混合性腺瘤及绒毛状腺瘤的比重逐渐增大,出现高级别瘤变及局部癌变率也在增高,因此,检出并摘除腺瘤性息肉可很大程度上预防结直肠癌的产生。

表3 患者术前术后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n=168,±s)

表3 患者术前术后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n=168,±s)

维度 术前 术后 t P MH 72.13± 13.71 75.93±13.26 -3.740 0.009 PF 70.12± 23.27 87.67±16.48 -9.601 0.002 SF 63.87± 43.87 79.87±36.41 -5.083 0.004 RE 61.22± 11.23 61.08± 9.67 0.167 0.857 VT 51.40± 10.68 51.26± 9.58 0.191 0.841 RP 50.12± 5.01 50.20± 4.36 -0.234 0.817 GH 46.76± 12.56 48.78±11.71 -2.253 0.025 BP 40.86± 4.87 59.52± 5.36 -5.090 0.004总分 456.48±112.87 514.31±89.65 -7.862 0.003

在临床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早期症状常常不典型,常以便秘、腹泻、黏液血便及腹疼为主,甚至有些患者没有症状,造成病程隐匿,患者往往不会主动去进一步检查,从而留下很大的隐患。结肠镜检查诊断结直肠腺瘤性息肉非常直观,可以对病灶进行病理活检及切除,是当前治疗的首选且安全的方法[10]。本研究的168例患者内镜下摘除息肉都获得成功,有17例(占10.1%)患者并发术后出血,但出血量不多,均通过内镜下出血创口上钛夹或电凝止血成功,另出现了2例(占1.2%)穿孔病例,主要是因息肉过大及切除过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经随访后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4.8%,由上述结果可见,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临床上症状常长期反复存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患者行内镜下摘除息肉前各维度的得分情况,发现由高到低为MH、PF、SF、RE、VT、RP、GH、BP,患者术后总分高于术前,各维度评分中MH、PF、SF、GH、BP术后较术前高,说明摘除息肉后患者的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得到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猜你喜欢
癌变腺瘤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长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长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副乳也会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