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
——以西来古镇旅游规划为例

2021-04-13 00:36李艳萍
福建交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古镇旅游文化

李艳萍

(新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 221116)

0 引言

旅游开发是实现古村、古镇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古镇旅游成为近年来的关注重点,然而千城一面的古镇旅游开发模式难以支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纵观国内外古镇旅游开发大致经历了文化观光型、休闲度假型、生活体验型3种旅游发展模式与阶段(表1)。以同里为代表的江南六大古镇凭借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和建筑艺术,成为国内外旅游热门景点之一[1-2]。西来古镇旅游开发是我国第一代“文化观光型”古村镇旅游产品,并经历了“休闲度假型”旅游发展时期,目前正处于向“生活体验型”旅游的转型与发展阶段。在全国古村、古镇旅游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的时下,需重新审视并挖掘西来古镇独特的风貌景观和固有文化,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从而实现古镇旅游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3]。

1 西来古镇旅游开发概况

1.1 西来古镇概况

(1)西来古镇简介

西来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域西北部,距成都市区仅84 km,被誉为“天然氧吧”,是一座位于山间平坝的小镇,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康熙三十年(1691年),西来古镇被命名为“西来场”,有玄奘取经归来之意。凭借灵秀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及“全国环境优美乡镇”[4]。西来所在蒲江县是成都第三圈层远郊区八市、县之一,其定位和发展方向以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主。西来镇作为成都第三圈层重点镇(图1),是撬动后发地区发展优势的“支点”,其旅游资源与特色产业的调整,决定了第三圈层发展前景。蒲江县凭借良好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与周边景区错位竞争,打造具有更多特色主题的区域乡村旅游景区,形成以休闲旅游为核心,集观光游、文化游、体验游为一体,形成第一与第三产业互融的大旅游格局(图2)。在此背景下西来古镇旅游发展应围绕自身特色进行旅游资源规划和建设,使古镇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5-6]。

表1 古村、镇旅游发展模式与特征

图1 西来镇区位图

图2 西来镇旅游格局图

(2)旅游资源特点

西来古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全镇总绿化面积2728 hm2,森林覆盖率45.7%。古镇处于大小五面山之间最开阔的地段,古镇北侧有临溪河和大五面山,南侧为铁溪河和小五面山。12棵千年古榕临溪畔,榕荫如盖西来幽。西来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古镇诞生了南宋著名的理学家魏了翁和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抗日殉国将领李家钰。镇上保存着许多明清建筑,两百多米长的老街全是木质结构的瓦房,街道平整,民居是典型的川西特色,名俗文化方面有川西民居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等。还有点灯节、长年会、放生节、逛庙会、参禅、打坐、静养等多彩的民俗。茶坊满座听川剧,自古有佛是西来,蒲江绿茶雀舌飘香,西来本身的佛缘,成就了禅茶一味双文化互融的文化形态,西来寺历史悠久,寺虽不在但名声依旧。当前西来地域特色产业主要有茶叶生产基地、猕猴桃基地、油茶基地和渔业等。总体上看,西来古镇资源优势突出,资源类型丰富,组合度高,特色产业渔业和茶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也初具规模(表2)。

1.2 旅游发展困境

(1)忧产品:核心竞争力未显现,孪生景致突围难[7-9]。

旅游产品相对单一,特色不够突出,文化挖掘深度不足,同质竞争依旧存在。迫切需要开发新的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强化旅游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西来与其他古镇形象有所重叠,区分度不高,缺乏个性化,需突出其天府古镇的特点,增加旅游形象的识别度,添加更多创新的文化载体,打好文化体验牌,树立西来品牌[3]。

表2 西来古镇旅游资源汇总表

(2)忧配套:配套设施亟待更新,商业运作任重道远。

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区内发展不够均衡,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夜间旅游项目短缺。西来夜间特色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常规性的特色活动,吸引力有限。对全区旅游资源整合不足,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旅游线路尚未形成。需拓展节庆活动品牌内涵,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并重转变,提升旅游魅力,并加强对游客驻足留宿的吸引力。

(3)忧意识:保护意识需加强,朴素意识待提高。

“古朴不再”是古镇旅游开发共同面对的危机。古镇在开发过程中会结合一定的现代化要素,商业利益驱使下,原住居民流失,古镇逐渐失去传统生活情境,致使古镇空有外壳,形成古镇内涵不在的现象。西来古镇旅游开发应合理引导居民从事能够充分展现和延续古镇传统生活的商业活动,形成生活气息浓厚的古朴古镇,支撑古镇可持续发展。可凭借古榕树、川西民居、禅茶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摒弃古镇以往以闹取胜的开发模式,打造以“静谧”为主调的古镇氛围。

2 西来古镇旅游总体发展战略

2.1 找准定位——文化立镇,找准核心竞争

以西来古镇为核心,将“成都乐土,有佛西来”作为西来古镇的形象定位,成都乐土即佛教文化的修心乐土和都市家庭的出游乐园,有佛西来即以禅文化的包容兼蓄,营造身心皆养的养生氛围。整合禅茶文化、山水田园、乡村产业三大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禅茶体验、农业休闲、户外游乐、健康养生四大旅游开发项目,将西来古镇打造成具有民俗、生活等多文化的禅茶小镇(图3)。

图3 西来镇空间结构图

2.2 以旅助农——产业调整,刺激经济增长

旅游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现代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旅助农有利于农村土地整理与扭转,能有效改善农村土地资源配置[10-11],唤醒乡村区域优势资源资本,促进旅游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激活乡村蓬勃生命力。

2.3 空间扩容——复合业态,配套设施完善

空间扩容,规划初期充分考虑镇域产业结构、古镇空间形态,拉开旅游格局。复合业态,在观光体验的基础上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构建西来品牌,打造禅茶主题体验小镇。

2.4 科学布局——空间优化,区域联动发展

将西来古镇旅游产业发展空间规划为“一心、两轴、三区”。“一心”即古镇旅游核心,包含禅茶小镇、西来寺、禅村3个核心景点。田园风光发展轴、休闲农业发展轴为两轴,鱼果飘香旅游区、田园风光旅游区、茶乡休闲旅游区为三大分区,共规划八大引擎项目(表3)。

表3 西来古镇分区设计

3 西来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空间与建筑功能

疏通被拥堵街巷,并使其主题化、特色化以及功能化。为解决古镇人气的追求和静场的打造之间的矛盾,合理开发古镇川西特色传统民居,保留街巷的空间布局与流线组织,将古镇人气内隐,打造“静谧”的院落空间。与其他古镇不同的是,西来古镇街巷布局中建筑层次鲜明,不适合大的改动,规划时应对其进行保护和修缮,改变建筑的内部功能,如图4所示。

图4 川西民居“四合头”

3.2 业态和服务设施

丰富旅游产业链和游览内容,提升古镇旅游吸引力,吸引游客夜宿和增加消费。将沿街特色民居改造为客栈让游客夜宿古镇体验民俗;利用老街区古镇特色小吃,打造西来古镇风味小吃给予游客美食新体验;创新文化载体,开发文化体验活动,开展老戏台川剧表演、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及书坊品茗等时尚休闲活动,打造包含主题会所、复合型餐厅、茶馆、戏场等业态形式,如图5所示。

图5 禅茶特色餐饮

3.3 临溪古榕休闲带

充分利用西来古镇的临溪河、十二棵千年古榕、禅茶文化等特色资源,导入文化旅游型消费业态进行合理开发。改造古榕片区的建筑,将遮挡古榕景观的部分建筑进行拆除,恢复十二棵古榕连片成景的古镇肌理;在临溪河旁通过引入水系和景观小品,恢复临溪河旁原有的水街,增加古镇空间的灵性;以古镇特有禅茶文化为主题,引入茶吧、茶廊等新型文化休闲业态和消费模式,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如图6所示。

3.4 古镇老生活场

西来古镇要打造“静谧”的氛围,街道活动需采用内隐的方式,将原有的老戏场和坝坝茶场进行改造,为古镇原住民和游人提供休闲活动场地;为延续古镇文脉,修缮改造老戏台,对戏台及其周边环境,恢复以往戏场面貌和戏台功能,打造古镇川剧剧场;恢复古戏台周围的茶馆酒肆的业态形式,修缮改造戏台周边房屋,打造以老茶馆、老酒肆、老牌社主导的商铺,并结合坝场空间打造坝坝茶休闲场,如图7所示。

图7 古镇老生活场

4 结语

旅游开发是实现古村、古镇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实现古镇发展的可持续性,应梳理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充分发掘旅游资源的优势,合理规划旅游产业布局。农业是乡村稳固发展的根基,建设用地是乡村发展的短板,只有实现建筑、场所、业态、设施等科学规划布局,才能推动以旅助农、空间扩容等手段的实施,从而突破传统旅游发展的桎梏,这将为同类型古镇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古镇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同里古镇
旅游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