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填空题特征及解决策略

2021-04-13 07:03李雪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3期

李雪梅

【摘要】学生解决填空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数学真实学习状态及综合解题水平强弱。小学一年级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学法需要建构,学态需要重塑,学识需要丰富。为此通过填空问题解决的情况分析与研究,需要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合适的解决策略,构建灵活的解题思维。

【关键词】填空解决  题型特征  建构重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3-0115-02

在一年级教材的诸多练习题中,有着许多形态不一的填空形式,如何引导学生灵活地分析填空、抓住关键点、理清数词关系,是影响学生能否正确解决填空和深化数学思维的关键所在。为此,在一年级的教学中,重点要分析解决填空的结构特点,把握学习脉络,紧扣学生的学习失联处进行重点贯穿和建构。笔者看来,填空的解决过程类似于架桥铺路的过程,优秀的学生在填空这块儿轻轻松松,而后进的学生则是满目疮痍。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帮助后进生重架桥梁,再次铺路就成了数学老师的要职所在。

一、理清填空结构,找准建构基点

练习中的填空结构千姿百态,并遵循从基础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螺旋架构。一年级的填空内容基本结合各单元知识点,是与数学阅读理解有机融合而具体组成的基础加减问题,主要考查的是单元基础知识点与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理清填空结构特点有助于教师开展靶向性的教学与指导,结合填空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填空的基本思路与策略,从而消化题意,理解题意,掌握基本解题方法,发展应有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在于数学计算、认识图形、认识人民币、认识100以内的数这四大板块。从整体上来说,需要建构好每一版块知识点的扎实性,引导学生灵活地从填空问题中提取相对应的知识储备、解决方法,从中收集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范式思维引领下,衍化出有个性的学习建构,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与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能发现填空问题中的“后门”,从而有效解决问题,达到思维提升的目的。

二、抓住填空本体,合理建构与重塑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各种学习习惯和学习经验仍旧比较欠缺,尤其是后进生的情况更为严重。常常后进生的欠缺就在于知识结构的破损与断裂的地方太多,面对繁杂的填空问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在复习阶段,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打通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拥堵桥梁,帮助学生建构更系统、更完整、更有序的知识结构系统,形成较为快捷正确的解决思路,养成优秀的解题模式。

1.抓住填空本体,引学生认桥

(1)计算的本体。填空中有好多计算的影子在,而计算问题的本体理解是学生解决填空问题的依据和基础。为此,教学中要紧扣计算本体,结合学生实际,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转换问题、解决问题。

(2)形式的本体。次次练习,常常是填空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形式的知识本体是不变的。当填空问题以多样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要做的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生长出一双“火眼金睛”的眼睛,从而揭示新形式,把握老问题,避免次次做、次次错的矛盾循环路径。

(3)条件的本体。填空是依据条件来解决问题的。没有有效的条件是没有正确解决之道的。而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去解决问题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习得的。常常一道填空中的关键条件就那两个,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体会理解填空中的数量与数词关系,进而梳理出合适的解决思路,并加以检查与反思。

(4)思路的本体。解决填空肯定有条解决思路,再小的填空都有。常常后进生的失误就在于面对填空,迷茫无措,根本不理解,更别提解决思路了。而教学中适当地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理解的能力,引导学生面对新问题,从哪开始,从哪突破,从哪深化,从哪解决等等都是填空教学的要点所在。

2.抓住填空智慧,引学生搭桥

一道小小的填空,题目虽小,内涵蛮深。常常一个小知识点,就能衍化出百样的题目形式来。而处理的方法就不能简单的去一一对应了。笔者结合学生好多次的练习情况发现优秀学生就解决填空的智慧来说就比后進学生高出一筹。总结优秀学生的长处,反思后进学生的短处,笔者认为:在解决填空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题意是根本,思路方向是保证,正确解答是关键,检查反思是保障。在一年级下册解决填空能力与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的解决策略与方法,更要有机地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适度深化学生的思维深度,从而提升解题的品质。

(1)理解题意是根本。后进生的错常常就错在理解题意上,这是解决填空的基础和关键。如何理解:

一是看:理解题意。后进生常常题意还没看清楚,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题,结果常常是错的。引导学生去认真仔细地看题目,思考题目,找出关键词是很重要的。而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数学哲学也是需要天天渗透的。

二是标:理清关系。在认识题目的基础上再解构其中的结构,找出解决的后门,让学生标出其中的条件和解决目标。明确解决条件和解决目标,挖掘出问题背后的常识条件,去掉多余条件,建构解决思路,左右上下沟通各项类似的知识点与经验是正确解决的必要之路。

三是思:思前想后。条件找到后,背景经验唤醒,剩下就是如何解决之事?题目中的关系如何处理,目标如何达成,解决的依据是什么,得出这样的答案是否正确等等都需要数学大脑的思前想后才能做出最后决策。这也是优秀生与后进生差别最大的地方——思之差。

(2)思路方向是保证。解决填空问题的实质是: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依靠各种解题策略与数学思想,搭建从给出条件此岸到解决问题彼岸的逻辑桥梁。因此,解决填空时的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抓住填空意义。到了一年级下册,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度逐渐加深,常常一个条件套着另一个条件的让学生解决,这时引导学生抓住填空的意义就显得关键。

二是重视转化过程。填空问题测的是知识点,更测的是知识的转化与问题的转化。解决填空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转化问题,去翻转问题,把问题从未知转化到已知,从复杂转化到简单,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问题结构,意识到相似问题的不同层面转化对于正确解决很有帮助。

三是杜绝掉入填空“陷阱”。对于后进生而言,同样的题目经过不同的变化再次呈现在面前的时候,他还是会做错。这时的后进生就同时踏入错误的河流两次了。如何杜绝?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辨别问题,如“48的8在( )位上,表示( )个( )。84的8在( )位上,表示( )个( )。”这道问题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数位认识,坚定地判断个位上表示什么?十位上表示什么?让学生去理解8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3)正确解答是关键。解决填空关键的就是解答的呈现,这是整个解决过程中收获的一环。这里的呈现若错误,之前所有的后台努力都是白费。因此,引导学生按照思路来一步步地解答填空是正确的关键。如“写出三个个位上是5的两位数(  )、(  )、(  ),其中(  )最小。”这题中,有的后进生写成了“51、54、55,51最小。”,有的后进生写成了“5、10、20,其中15最小”等等类似的错误。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解答过程导致的不正确的解答结果。正确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脑中确定个位是5和两位数的概念,之后准确生成相应的两位数来:15、25、35、45、55、65、75、85、95来,之后根据条件写3个,最后再在自己写的3个两位数中写一个最小的。而往往后进生的解答逻辑顺序是混乱的,直至导致混乱的结果出来。为此,教师在解答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内涵,确定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如罗列法、排除法等等非直接解决思维的呈现都影响着学生的解决填空。

(4)检查反思是保障。检查反思是解决填空的最后一环,整个解决过程的完美收尾还需检查反思来保障。先保障解决正确,再保障解决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最后养成优秀的学习数学习惯是最为关键的。学数学,做数学,更多的是通过数学来形成数学大脑,构建数学思维。

数学中的解决填空就好比现实中的架桥铺路,优秀生头脑中数学结构是合理有序的,而后进生头脑中数学桥梁道路结构是零碎的、片段的。而能否正确解决数学填空是学生学习数学优秀与后进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教师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体系与学生的认知风格进行有效沟通,抓有效的填空训练、抓有效的填空理解、抓有效的填空拓展都是解决好填空问题的关键要点。在解决填空的问题过程中,要防止題海战术,但通过精心的准备精品填空范式对于填空的解决是很重要的。

填空不是数学学习中独立的小岛,其中运算的意义、数量的关系是需要教师通过结合多种策略与实践去引导学生习得的,让学生在多样的拓展中发展数学视野,在多元的数学问题中锻炼数学能力,在复杂的填空形式下积累解题的经验,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