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焱
【摘要】教育活动评估对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还可以高效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是教育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社会基层环境下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评估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了基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的特点,评估理念的分析维度,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构成,以及评测量表的开发。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评估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20BYY13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192-02
全面普及并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是新时期党的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每位中国公民的神圣义务与权力。目前,广大国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已经得到了极大改观,但是中西部农村,特别西部民族农村地区基层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还非常薄弱,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口的国家通用文字能力也急待提升。
相比教育系统而言,在社会基层领域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说教育投入、师资储备、教材教法等问题,其中比较关键和先决的问题是评估机制的缺乏,这不仅影响到社会各级政府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极大地限制了社会各级力量的动员组织。本文拟借鉴教育评估体系,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基层评估体系进行初步探索。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基层工作特点
目前,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社区夜校培训,大学生暑期语言培训;依托对口支援建设工作的省市开展的线上、线下培训。与教育系统相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基层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推广普及工作需要和职业培训进行结合。结合当地旅游服务、产业发展等需求和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将普通话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之中。第二,缺乏国家语言文字教育的协作机制[1]。虽然目前不同形式的教育主体已广泛参与了基层推普工作,但从整体上看,教育主体之间缺乏协作,政府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凸显,也就影响了社会各方力量的组织调动和社会资源的最大利用。
单就评估工作而言,也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缺失完备的评估考核制度。教育评估活动不仅对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评价和反拨作用,还可以高效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管理工具。但目前评估考核环节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评估活动显得零散而不成体系;第二,缺失针对性的评估指标和评估工具。虽然教育系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相关评估体系已经非常健全,既有各级行政部门的教育考核体系,又有MHK语言水平考试的学能考核体系。但教育系统与社会基层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评测体系并不适用于社会基层相关工作,非常有必要根据社会基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的特点,专门开发一套适用性强的评估体系和评测量表;第三,在现有评估工作中,评估主体和教育主体在很多情况下还没有做到完全分离,这也就影响了教育评估的可信度和公平性,开发教育主体之外的第三方评估体系和评估工具也显得比较重要。
教育公共政策领域的教育评估研究在理论层面主要关注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指标的权重分配问题,实证方面主要关注国内外教育活动评估实践的模式、特点、经验及反思。专门针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评估的研究非常缺乏,零星观点主要围绕教育评估的重要性进行理论阐释和分析,缺乏具体评估指标的讨论与分析。
因此,研究科学有效,有针对性的基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评估体系,建构系统的分级评估指标体系,研制面向不同评价主体的评测量表,将为各级政府发挥好相关社会治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工具。还可以以评促建、以评督建,为社会基层领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工作提供反馈和引导。
二、基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评估理念分析
任何一项教育活动的评估都需要首先对教育活动所蕴含的价值内涵进行分析,明确其价值取向。社会基层,特别是西北边疆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工作,不同与一般的语言教育活动,兼具人文功能、实用功能、教育功能等价值内涵。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评估体系的价值内涵基础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评价维度,为评估指标体系的开发和评估数据的解释提供基础。
李宇明(2017)[2]等多位学者均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对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度和广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融入深度与广度都应该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去,并通过教材、课程和教师的相关具体教学行为来得到体现。
第二,语言扶贫研究的成果证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对于促进当地农牧民脱贫工程具有非常积极的效果,这一研究也提示我们,在社会基层领域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需要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融入职业教育的元素,开展职业教育领域专门用途汉语的教学工作,例如餐饮汉语、旅游汉语、商贸汉语、纺织汉语、石油汉语等的专门课程,帮助基层群众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获得职业必须的语言技能。
第三,基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的直接成效还体现在基层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能力的提升成效上,因此相关评估也可以更多地借鉴传统教育评估的内容展开,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面向教育主体的教育公共政策领域的教育活动评估,一个是面向教育受众的语言能力的语言水平评估,比如MHK语言水平考試,但MHK考试的适用性主要面对教育系统,对缺乏正规教育经历的社会基层群众的适用性不够。比如说社会基层群众的学习需求有自己的特点,需要在针对性的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开发。
文化政治功能、经济发展功能、语言能力提升功能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层推广普及工作应考虑的三个重要维度,相关评估工作也应该以此为依据,并进一步细化评估体系的具体指标和权重分配关系。
三、基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评估指标体系讨论
教学活动评估的基本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估,不仅需要对教育活动主体的教学整体质量进行评估,还需要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估。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质量主要表现为教学设施、师资情况、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体系。而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一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化与加强。两方面都需要构建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的确定是评估体系研究的核心内容,不同的教育评估模式具有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传统的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多将教学活动的成果作为评价的主要目标,围绕教学投入、教学资源、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并设立一级评估指标。以教学投入指标为例,二级指标包括硬件投入、软件投入和管理投入三大指标,硬件投入指标还可以分解为办学基地投入、教师、教学设施及教学手段的投入等指标。师资指标一般包括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科研能力等具体硬性指标。学习指标下面则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表现等指标。
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Daniel L.Stufflebeam)提出CIPP教育評估模式,将评价由结果性评价向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延伸。CIPP分别代表着Context(背景)、Input(输入)、Process(过程)、Product(成果)。成园园(2019)借鉴教育领域的CIPP评估模式,对新疆和田县中小学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进行了实证评估,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对策[3]。其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语言环境、资源配置、过程行动和教育成效。语言环境之下的二级指标分为政策认知、学生重视程度、教育工作者重视程度,资源配置下面的二级指标为硬件投入、师资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过程行动之下的二级指标分为教学过程的表现、教师表现、学生表现,教育成效之下的二级指标分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成效收获。二级评价指标之下又分为46个三级指标。
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活动评价模式,成园园(2019)基于CIPP理论框架的评估框架更加突出了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是对教育系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进行评估的一次有益尝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CIPP框架中背景评估的目标在于明确教育政策实施的环境,了解学习主体的学习需求,分析教育目标的清晰度和适用性。而该模式的关注点为语言教育活动态度的评价,这样就与CIPP评价框架的设置初衷具有了一定的差距。第二方面,该评价框架中具体评价指标该如何量化也并不清晰,比如说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是学习主体的主观评价还是基于固定标准的客观评价?因此也就提示我们需要将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
因此,无论是以结果评价为中心的教育评估框架,还是以诊断为目的的形成性教育评估框架,都应该体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工作的根本价值内涵,即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和教育功能相统一的原则,并进行专门研究开发。
四、结语
教育活动评估对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还可以高效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是教育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开发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评价体系,将为全国基层各级政府提供有力的管理工具,推动社会基层领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工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裴圣愚.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
[2]李宇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民族地区发展[N].中国民族报/2021年/7 月/13日/第 005 版.理论周刊。
[3]成园园、李丽、王朋玉.基于CIPP评估模型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