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利平
【摘要】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培养专业人才从而为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重庆、四川、陕西、山东、北京等50个文博单位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式,从文博单位对高校文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素养、自然科学课程的作用及急需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类自然科学课程为当前文博单位急需且发挥重要作用的课程,并从用人需求角度对高校文博人才培养中自然科学课程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才培养 文博单位 高校 自然科学 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本课题受到重庆师范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加强自然科学素质教育和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26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0-0022-02
一、绪论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文物是古代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是博物馆存在的物质基础。文物与博物馆(简称文博)学是指以文物和博物馆为研究对象,不仅探讨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还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文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也日益增加,不仅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手段在文物微观信息揭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文物的展陈、保管、保护等过程中也逐渐加大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应用[2]。因此,高校在文博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不断加强自然科学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文博行业的用人需求,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迫切需要构建多学科综合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应根据地区需要,合理地增加较多的自然科学课程。本研究从文博单位用人需求的视角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自然科学课程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文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数据和经验启示。
二、调查方式
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的内容设置包括调查对象所在单位的基本信息、对文博人才的基本要求、能力要求和课程设置等内容,目的是考查用人单位对高校文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素养和课程设置的看法,以求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在招聘文博专业毕业生时的关注点。问卷发放选择重庆、四川、陕西、山东、北京等50个文博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50份,回收44份,有效问卷44份),调查单位均为事业单位。问卷的填写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电子邮件问卷调查两种方法。最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问卷统计,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列出表格或绘制成图。
三、调查结果
(一)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6]。通过对文博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调查发现(表1),用人单位选择“责任心强”的比例占到了95.5%,因此,责任心强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基本素质。选择“有奉献精神”的比例为81.8%,“应变能力强”和“自学能力强”选择比例均为72.7%,“语言表达能力”“情绪稳定且有一定的忍耐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好”选择比例分别为59.1%、56.8%、52.3%,另外,选择“团队合作精神”“独立工作且有较强的领导能力”比例也近50%。
(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从文博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调查统计结果(表2)看,75%的用人单位选择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这一基本专业素养,可见用人单位最为看重文博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否扎实,学生在校期间要勤学苦练,夯实专业基本功;其次,用人单位较为看重“知识面广”和“撰写能力好”两个基本素养,已选人数占比均超过了50%,分别为36.8%和52.3%,能够看出用人单位对文博专业毕业生在文献阅读量和论文写作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在知识结构方面,选择“文理兼顾的综合型人才”占比50%,可见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比较高。
(三)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自然科学课程的作用
根据文博事业发展的需求,文博专业目前开设的课程种类较多。通过调查统计文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核心课程的作用(图1)可知,文博单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用处最大的课程排名前三的依次为“文物保护技术”(占比75%)、“文物修复技术”(占比63.6%)、“博物馆陈列设计”(占比56.8%)。其中,“文物保护技术”和“文物修复技术”属于自然科学课程,是最为需要的学习内容。“文物保存环境检测”(占比25%)、“科技考古”(占比20.5%)、“文物分析与现代技术”(占比13.6%)、“数字化博物馆”(占比13.6%)等自然科学素质的课程作用也占一定比例。另外,实践为主型课程如“文物摄影”“博物馆藏品管理”“田野考古发掘”“文物绘图”等,这些课程的已选人数比例均在50%以上。综上数据看出,自然科学课程在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文物保护技术”和“文物修复技术”两门自然科学课程作用很大。
四、建议
通过以上用人单位对高校文博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专业素养、自然科学课程的作用及其急需程度調查结果分析,能够看出高校在文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中,应进一步加强自然科学课程的建设:
(1)加强文博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修养。调查结果显示,文博单位最为看重文博专业毕业生责任心强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素养。责任心强的学生一般具有积极热情、团结合作、勇于担当以及维护和遵守既定目标等特征。目前,责任心很强的在校文博专业学生较少,高校应加强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专业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遇到问题需多查阅文献,并与老师、学生多讨论交流,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拓展理论知识,并在实验、实践中学以致用,逐渐牢固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2)进一步加大文博专业自然科学课程的建设。调查发现,文博单位认为在文博人才培养过程中自然科学课程的急需程度高。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属于文理交叉的学科,文物的材质分析、本体保护修复、数字化保护、环境控制及其反映的古代科技等研究均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自然科学课程的建设尤为重要,高校应高度重视用人单位对自然科学课程的急需程度,进一步加大对自然科学课程建设的设计和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宏均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6.
[2]吕军编著.藏品管理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