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缺乏怀疑精神吗?

2021-04-12 08:28王海银
杂文月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盲从公信力通识

王海银

有一种社会认可度相当高的说法,即国人(尤其是受教育程度低者)缺乏怀疑精神,容易盲信盲从。笔者曾经也这样认为。然而,后来遇到的许多事情动摇了笔者的看法。比如前不久,笔者劝一位工友少抽烟,他竟然说,以我之见,抽烟不见得有害,说不定还有好处呢。比如某某抽了几十年烟,活了88岁;某某一支烟也没抽过,50岁就患肺癌死了。笔者提醒他说,吸烟有害健康,这可是专家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全世界的专家都认可,连爱因斯坦也认为,抽烟=金钱的浪费+健康的损害+别人的厌恶。工友反问笔者,专家、爱因斯坦就没有错的时候吗?

只有初中文化的业外人土,竟然敢怀疑、否定权威专家的观点,乃至世界上所有专家的高度共识,你能说他缺乏怀疑精神,盲信盲从吗?

筆者曾劝一位老人不要相信某些厂商的宣传,乱买保健品。她可能是类似地劝告听多了,不耐烦地说:“我没有文化,但不等于没有脑子,他们说的话,我都要分析、思考,有道理我才买。”

事实就是这样,任何人在接受任何一种信息之前,都会进行独立的分析、思考,只有这一信息与其已有的经验、知识、思维方式相匹配,他才会相信、采纳。如果某一信息专业性很强,超出了他个人经验、知识的范畴,他则会根据信息发布者的公信力——立场、学识和品德,来间接地判断信息是否靠谱。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最相信的还是自己,盲信盲从是一个伪命题。人们上当受骗,并非因为不习惯独立思考,或缺乏怀疑精神,而是缺乏起码的分析判断能力,即通识和基本的科学素养。正如同建造房屋离不开建筑材料和技术一样,确立正确的观念也离不开通识和基本的科学素养,否则,即使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甚至会出现该怀疑的不怀疑、不该怀疑的乱怀疑的情形。

然而,在信息爆炸时代,任何人都有知识和经验的盲区、误区。通识和科学素养只能确保我们识破江湖骗子拙劣的谎言,而不能确保我们识破高智能、有组织的欺骗;只能让我们持怀疑态度,即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而不能让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问题是,许多时候,现实不允许我们无限期地犹豫不决,必须很快地做出判断和选择。能够帮助普通民众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只有各行各业真正的专业人士即专家们。因此,在一个社会,重要的不是普遍民众的怀疑精神,而是专家们的公信力。试想,疫情期间如果没有像张文宏这样的专家,普通民众将如何适从?

而且仅靠有公信力的专家学者也还是不够的。因为,任何社会,都难免有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冒充专家学者,或者打着专家学者的名义招摇撞骗。遏制形形色色、花样翻新的欺诈,维护普通民众的合法权益,还要靠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忠于职守的执法人员。

王成喜/图

猜你喜欢
盲从公信力通识
唱出她的新“声”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哲理思辨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