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皮影在“不安分”中生存

2021-04-12 03:30陈珂
中国报道 2021年2期
关键词:影戏不安分张杰

陈珂

“一个10分钟的小节目,5分钟后开场。”话音刚落,路宝刚已经麻利地坐到音响设备旁,几个年轻演员随即走到幕后,打开头顶上方的一排灯光,将道具紧贴在幕布上。伴着轻松的音乐,一只乌龟和一只仙鹤斗智斗勇的故事被灵活演绎,中间没有一句台词。对北京皮影剧团团长、北京皮影第五代传承人路宝刚的采访就从这则寓言故事《龟与鹤》开始。

这出戏中,鹤的动作最多,操作起来难度也最高。路宝刚最开始演是在1981年,那年他17岁,为了观察鹤是怎么跑的、怎么跳的,他拿着面包往动物园一坐就是一整天。这种越难越要做好的个性伴随了路宝刚全部的皮影生涯,以至于后来面对“北京皮影该走向何处?”这个难题时,他也在不断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一块白色幕布加上灯光映出的影子,一个个影人就在光影摇曳中、在艺人们的股掌间鲜活起来。北京皮影到路宝刚这,已经传承了五代。

1957年,北京皮影剧团在路家德顺皮影班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他的父亲任第一任团长。回忆起来,路宝刚觉得自己一生都在与皮影胶着。“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证明我是路家人,没给我父亲丢人。”在这股信念的支撑下,路宝刚每天都在别人下班后再练上几小时、剧团排练时在后台学习老艺人的表演技巧……当他慢慢意识到皮影的无穷趣味时,他开始敬畏皮影,并在皮影传承的道路上摸爬滚打至今。

皮影和观众的良性互动,是路宝刚乐于提及的过往。2006年,当时的北京市文化局为扩大京郊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范围,推出“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北京皮影剧团也受邀参与巡演。路宝刚说,在延庆最多一年演了四十几场,他带着剧团每天凌晨4点从市区出发,到演出地点后吃早饭,还要多买一份当午饭吃。“观众都等着呢,演完转场和吃午饭最快40分钟内全部解决。”“演出服上的汗渍一圈一圈,累得晚饭都吃不下,演出结束后倒头睡到天亮。没有人理解我们为什么这么拼,但是大家高兴,达到这种程度。”

2008年,北京皮影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皮影剧团成为传承保护单位。尽管政府和业界一直在努力,但北京皮影似乎也没能摆脱被冷落的命运——会耍皮影的人越来越少,愿意拿出一点钱为皮影买单的人也越来越少。在路宝刚看来,其中的原因三两句话并不足以概括。

北京皮影剧团排练厅位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地下一层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张能容下10人左右的办公桌,上面堆放着雕刻皮影剩下的边角料,右拐是单独一间排练厅——既承担着剧团成员的日常排练,也是存放演出器材的小仓库。“剧团每年大概承接上百场演出,我们只要没有演出就来这里。”

“这块儿蜡板流传40年了,悬肘撅腕……在蜡板上雕刻不伤刀,下刀处也清爽流畅。”“和陕西皮影刻一个人物用20把刀相比,北京皮影一把执刀,再加上圆规、画针、剪子等辅助工具,全拿下来了……”向记者介绍时,路宝刚绝不含糊,在他眼里,这些物件和手艺都是顶着光环的宝贝,只是当下它们似乎正不断褪色。

新人不应当只是一个帮手

皮影丧失观众缘,尽管是多元娱乐方式冲击下难以避免的现象,但路宝刚对此却有清醒的认识:如果皮影哪一天消亡了,一定是人才没有及时补位、没有找对培养方法。

“我们真人没多少,假人多了去了。”路宝刚扫了一眼堆在地上的影人,满脸苦笑。目前剧团一共有16个在编皮影戏演员,年轻演员只有7个,“如果哪天走一两个,我就得上。”因此他要求每个人都掌握表演、雕刻、音乐等本领——既是基本功,也是以备不时之需。

张杰2003年来剧团时刚15岁,现在是北京皮影西城区传承人,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看过皮影,没学过。那时候的皮影还不太一样,几个老头在一块白布后面扯着嗓子喊,人影是黑白的,灯是黄的。”张杰告诉记者,进团时,路宝刚还是队长,他教自己从零开始学表演、学雕刻。

和张杰不同,90后的陈睿科班出身,2013年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表演专业毕业,并在当年进了北京皮影剧团。她和张杰一起被路宝刚视作剧团未来的希望,采访期间,每当她俩提出比较新颖的点子时,会引得路宝刚兴奋地连拍几下桌子。

但在路宝刚眼里,张杰和陈睿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培养方式。他称张杰是“随团学员”,“15岁的孩子,中学还没毕业就到我这儿来了。我教她的只能是有限的表演和雕刻,没办法教孩子形体、乐理知识,缺项太多了。”但他也说张杰因皮影而有才,“因为她在18年的皮影学习中做到了有心。”不同的是,“陈睿接触到了完整的学校教育,有扎实的基本功,京剧表演技巧能够很好运用到皮影表演中。”

皮影人不应当仅仅是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更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艺术家,对此路宝刚深表认同。“新人今后要走学院派的路子,任何剧团或单位都达不到学院或者学校培养孩子的要求。”路宝刚解释,后备人才要有充足的基础知识傍身,包括表演、乐理、形体、造型、化妆、舞美等,否则培养出来的,充其量是一个帮手。“就像一个金字塔,那些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金字塔的底座,底座稳了,才能站稳。”

也是在耗费了一定的精力和财力后,路宝刚才逐渐认识到这一点的。“真正的传承人不是我,是他们。但是目前来看,需要我的时候有‘大师,不需要我的时候一撒手、还没转身或许他们就掉地上了。”为了不让年轻人“掉地上”,路宝刚每年都会请中央戲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讲授形体、声乐等课程,一个学期大概十四五次。“但事实证明,达不到学校学习的效果。”眼下,路宝刚正在寻求新的培养方案。

《影戏传奇》只是一个开始

人的因素是一方面,对皮影未来的思考或许还有其他思路。

路宝刚评价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由此也使北京皮影变得“不安分”。“一块儿白布、灯光照上去映出影子,41年演了多少场我不记得了,不仅我烦,观众也早就烦了。”

2005年9月15日,“冀东油田杯”2005中国唐山国际皮影艺术展演拉开帷幕,北京皮影剧团一共捧回5个奖项,其中路宝刚导的《孟姜女》荣获创意奖——这也是北京皮影在“不安分”中获得的第一个跨界融合奖。“整台戏用到了人影、人戏、真人表演,用同比例缩小的城砖做了一个真的烽火台。孟姜女拿着寒衣到长城脚下寻找万喜良,最后知道丈夫去世后,她眼泪决堤,然后是长城倒塌。现场掌声雷动。”

“皮影要不消亡,必须得借助外力,打破旧思路。”这是路宝刚自那以后的最大感受。“传统表演形式把观众吸引到剧场已经不可能了,这一点不用怀疑。未来不仅要研究观众想看什么,还要思考皮影怎么重获新生。”

做一台影戏,是路宝刚的第二次“不安分”。“5米幕布、8米幕布在1200人的剧场里,从远处看就一‘屁帘儿。而有光就有影,不管是多大的舞台,影戏可以占满整个剧场。”他认为,皮影只是中国影戏当中的一个分支,人影、偶影,每一个单拿出来都是珍珠,但缺少一条线把它们串起来制成珍珠项链。“这条线就是把各种影子集中起来,并用它们来演故事的艺术手段。”

2019年7月5日,由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北京皮影剧团制作运营的创意影戏亲子舞台剧《影戏传奇》迎来首演,路宝刚觉得这次演出很成功。

《影戏传奇》专为孩子们量身打造,时长70分钟,主要讲的是天真顽皮的女孩小小无意间唤醒了2000岁的皮影人“大巴掌”,当灯光照进“大巴掌”的身体,一场讲述皮影前世今生的穿越型故事就此展开。

对路宝刚来说,《影戏传奇》是北京皮影结合影戏的一次成功实践。将皮影戏艺术和舞台现实真人表演相结合,融合了人影、皮影、纸影、景影等多种光影艺术,除了呈现《哪吒闹海》《花果山》等北京皮影戏的经典段落外,整部剧还从舞美、音乐和表演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艺术尝试。“如果孩子们看完戏走出剧场,嘴里叨念着戏里的故事,哼唱着其中的小曲,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了。”路宝刚说。

《影戏传奇》原本要在2020年演30场,受疫情影响目前一共只演了10场。路宝刚没有想到的是,场场爆满,还出现了黄牛倒票。事實上,在路宝刚看来,《影戏传奇》只是一个开始,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勾连起了对北京皮影未来可能性的探索。

猜你喜欢
影戏不安分张杰
不安分的天空
不安分的大地
宋金影戏图像释读与研究——兼论早期影偶的形制及其与木偶戏的关系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张杰艺术作品
让你“不安分”的小家电安利帖
“档案无锡”丛书推出新作《老影戏单的历史演绎》
书法等
蔬菜不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