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娣
文题亮相
请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
初看此题,定会有同学哑然失笑:分明是一道适合三年级小朋友写的作文题目嘛!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越是简单的题目就越考验同学们的选材、构思、语言等能力。稍有不慎,便会走入误区,导致文字失真。写作时,同学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跳出寻常找独特。题目的关键字应该是“好朋友”,既然是好朋友,就一定是和你有着紧密联系和互动且给予你快乐或帮助启示的对象。我们通常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某个人,于是便把思维束缚在一个小圈子里——这个题目只能写人。这样其实会导致习作构思普通,缺乏新意。
如果同学们能换个角度想问题,就会有新的发现:除了某个人,一棵树、一只小动物、一本书……都可以拿来入文。只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切身感悟思考,就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二是丰富细节有内容。“好朋友”应当突出一个“好”字,习作也要围绕“好”来筛选材料,也就是说,习作不仅要有丰富的内容来呈现这个朋友的“好”,还要体现其给予自己的东西是什么。写作中,一定要把握重点细节并进行细腻描绘,让朋友的“好”在字里行间无声显现,从而夯实习作内容。
三是突出主题拒单板。很多同学在构思时可以找寻到更好的立意,但在实际写作中却显得力不从心,或者过于呆板,甚至认为主题只能在习作结尾显现,结果就像生硬地给习作贴上了一张狗皮膏药,十分滑稽。行文时,同学们一定要深入思考习作主题呈现的方式,尽量让主题和内容巧妙结合,而不是突兀且僵硬地出现在习作的最后一段。
【作文一】
我的好朋友
王珅
小时候的我,待在老家无处可去,可我又不是那种安静的孩子,相反,我特别活泼。在家陪伴我的只有那块不大的土地。土地周围是一块块凹凸不平的砖瓦,对我来说也是快乐与无聊的分界线,地方不大,但儿时大多的乐趣都藏于其中。
那块地一边是茂密的小草,一边是光秃秃的土壤。那些小草我也叫不上名字,只是记得它们的周围弥漫着独特的清香,露珠卧在草尖上,如同翡翠般灿烂。肥胖的黄蜂游走在草丛中,阳光也闪耀其间。
儿时的我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总喜欢不经意地将花顶掐下,小心地塞入口中,想尝尝其中的味道,可紧接着的往往是极力将其吐出,然后伸出手奋力地扒拉着鲜红的舌头,颇有一番小哈巴狗的样子。
对了,那块土地还长了一棵树。
那棵树看起来不高,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若不是它还站着,很可能有人会认为是大树的分枝被风吹到了我们家。它的独特也就在于此,它会隐藏掉自己一切的生命力,把自己伪装成一棵死树,不像桃树一样花枝招展,也不像柳树一样清新翠绿,总是不带一丝一毫的装饰呈现在人们眼前。
那棵树总会让人联想到荒芜,开花的时候也是如此,唯一能证明它生命力的是散发出的浓郁香气,那种香气常常引得蜜蜂等昆虫驻足观望。到结果时,它的枝上会挂几颗小石榴,那石榴很诱人,红红的,圆圆的,带有一抹香气。每到结果时,我总会迫不及待地跑向石榴树,摘下一颗石榴掰开。石榴虽小,但五脏俱全,一颗颗犹如红宝石般的石榴籽嵌在壳里,白色的隔膜将红色的石榴籽裹在里面,似乎一撕开隔膜,石榴籽就会纷纷逃窜。
随手抓一把石榴籽放到嘴里,轻咬,一瞬间,酸的甜的涩的苦的,各种味道在嘴里爆炸,最终归为酸味。片刻后,将石榴籽吐出来,嘴中还残留着红色的汁液,不知何时,石榴的残骸也渐渐归于泥土中。
这片土地就像我的一位好朋友,伴随我度过整个童年,后来,那片地种上了萝卜,种上了白菜,也种上了我的童心。
再次回到村里,村里还是那番风景,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多了一条宽敞的大路,一墙精美的诗画,而那块土地上面,也多了一层厚厚的水泥……
(河南沁阳市实验中学)
【作文二】
我的好朋友
杨珂宇
孤独的时候,最好的朋友是自己的心灵。
——题记
我坐在桌前,桌上摆放着一盏台灯。夜渐深,我起身将门关上,并拿来一张板凳,顶住门,不让它发出来回碰撞门框的“咚咚”声,也不让家人看见门缝里透出的光芒。
夜很静,家里其他人估计都睡下了。我关掉风扇,打开窗纱,插上电蚊灯,屋中只剩下幽蓝色的光芒以及有节奏的沙沙声。突然,沙沙声停了,紧接着又传来关窗声以及窸窸窣窣的声响。哦,对了,还有关灯开风扇的声音。
我躺在床上,心里的两个小人开始对话。“唉,睡不着啊!”“咋的,要嗨起来啊。”“走了,数羊去。”“数了也没用。”“试试吧。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四只羊……”“嘿,睡不着吧。”“啊,别吵吵!!!”“好了,什么也别想,快睡吧!”我告诉自己闭上眼睛,静下心,沉沉地睡去了。
清晨,我极不情愿地从床上爬起,看了看表,四点五十九分,天还未亮,距离我定下的闹铃还有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我揉了揉双眼,起来换衣服,换到一半的时候,闹钟响了。我拖着尚未换好的衣服,关上闹钟。换好衣服后,我拎着整理好的书包,将板凳放在一边,走下楼去。
楼下依旧寂静,我拉开冰箱门,拿出速食早餐——一张手抓饼,一个鸡蛋。关上冰箱门,插上电饼铛的插头,我的脑中却一片空白。“喂,是先放鸡蛋,还是先放饼啊?”“当然是先放鸡蛋。呸,当然是先放饼啊。”我将饼放入煎锅中,将鸡蛋液铺在饼上,搅匀,铺平,盖上锅盖,便去洗漱了。
我走出卫生间,将热好的饼从锅中铲出,挤上番茄酱,又从冰箱中拿出牛奶,美滋滋地吃了起來。“在吗?”“啥事儿?”“吃完饭,有点儿闲啊。”“闲?去背书不就行啦。”“嘿,真有你的。走了,背单词去喽,告辞。”
……
你是不是感觉我有点儿傻傻的。嘿嘿,其实我只是有点儿孤单了。
(河南沁阳市第二中学)
对比点评
两篇习作都打破了常规思维的禁锢,角度都很新颖,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篇习作将老家门前的那块地作为写作对象,通过回忆那块地带给“我”的快乐时光,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习作细节丰富,描写细腻,尤其是“将花顶掐下,小心地塞入口中”“摘下一颗石榴掰开”“随手抓一把石榴籽放到嘴里”等细节描写皆真实生动,极富童趣。
第二篇习作则选择了自己的心灵作为写作对象,角度新颖,让人眼前一亮。本文从结构上看似乎有些松散,实则松中有紧。小作者牢牢抓住自己独处时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腻的描写,就是为了表现自己战胜孤独的过程,给人别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