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中方向巴基斯坦等69个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已经和正在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在中国新冠疫苗走出“国门”的背后,离不开疫苗储运工作的安全和高效。
随着新冠疫苗的研发不断取得新进展,世界多国都在加快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的进程。中国一直是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的践行者,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拉美,中国疫苗陆续抵达全球多个国家。截至目前,中方向巴基斯坦等69个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已经和正在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
中国新冠疫苗走出“国门”的背后,离不开疫苗储运工作的安全和高效。在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团队,他们默默无闻地为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保驾护航,更在疫苗储运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抢时间,拼速度
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见面时,储运部经理徐志忠一脸疲惫:“从2020年春节至今,我们很多同事根本没有休息日,无论多晚,一个电话就赶到单位。”
徐志忠带领的储运部,主要负责公司物料和成品的管理,包括储存、养 护、发放等。在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储运部必须提前做好物料保障工作,包括前期研发的原辅材料、后期产品的包装材料,像化学试剂、过滤耗材、危化品、西林瓶、标签、瓶签、说明书等,涉及几百个品类,每个品类里又有很多种小类,品种不断翻番。
和日常保障不同,研发新冠疫苗要用到一些特殊的物料,不是随时可以拿到的,需要到国内各个角落甚至海外紧急采购。“当时正值春节放假,尤其又是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拼的就是速度、效率和资源网络,大家付出的努力、精力不是常人能达到或想象的。”徐志忠说,“平时工作是有需求计划的,我们会判断一个采购周期和检定周期,而新冠疫苗研发是突发的,物料准备与课题研发和设计方案几乎同步。特别是当时面临断航、封城、隔离的局面,每个省都有自己设定的隔离措施,物流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务非常艰巨。”
储运部一共不到20个人,既要负责新冠疫苗研发物料的采购、运输、储存、发放,同时还要为正常运行的车间、产品和研究科室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工作量是往常的4倍甚至8倍。他们和疫苗研发的同事一样连轴转,几乎不休息,实在太累、太困了,就在工作室或办公室的沙发上倒一会儿。有个同事说:“我真的想我的床了!”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从事疫苗研发,平时就需要大量防护服、口罩、一次性鞋套和帽子等。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这些物资变得异常紧张。如果保障不到位,生产、科研都得停下来。怎么办?用徐志忠的话说:“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抢!”有一次,下着大雪,中国生物紧急调拨的25万只口罩到达机场。徐志忠联系厂家、向上级请示沟通、联系车、到机场协调……电话都打爆了。回来已经是凌晨,第二天还要给中国生物旗下的20多家子公司挨个分发,因下雪飞机又飞不了,那怎么办?“北京市和附近的就开车送,远的就想尽各种办法,还涉及隔离等问题,繁琐程度没法形容!”徐志忠说。
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储运部还参与国际援助,帮助中国红十字会等向国外运送口罩、药品、防护服等各种救援物资。
2020年3月份的一天,徐志忠接到指令,要求他们下午把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援物资运到上海,必须让救援物资赶上晚上飞往国外的航班。当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多,航班时间都不合适,只能坐高铁。徐志忠在风里举着电话,从中国红十字会到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海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一直不停地打。最后终于在北京南站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把好幾百公斤的救援物资背上了火车。那时候虽然一人一个座位,但大家心里还是很恐慌,因为当时车上就有从西班牙、日本回来的乘客。更让徐志忠和同事不安的是,回北京的飞机上有好几个发烧的,医疗队、公安人员都上来排查。“我们在飞机上等了一个多小时,很紧张。想着万一感染上怎么办啊?单位还有一堆事儿呢!”
在冷库待了6天6夜
随着新冠疫苗进入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徐志忠带领储运部开始通过冷链提供疫苗样品。这个过程容不得半点失误,最关键的是要使温度保持在2℃-8℃。因为疫苗对温度非常敏感,一旦温度异常就会影响产品的效果。
在冷链运输方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类似产品、类似的做法,但对于刚刚研制出的新冠疫苗,根本没有经验可循。为此,徐志忠和同事们在前期进行了多次测试、验证,并精挑细选了冷链箱,最后到现场组织装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冷链管理流程。为了保证全程冷链,工作人员必须在4℃左右的冷库里进行装箱作业,而且只有在温度符合的情况下,才能开启相应的温度记录仪,以及封箱、封袋的时间记录仪。记录仪的编号和箱子的编号、发运单、出库记录等都要匹配。所有这些繁琐的事项都要在冷库里操作,大家往往在冷库里一待就是一天一夜,甚至两天一夜,最多的一次一直待了6天6夜,就是为了保证准确性,保证质量,保证不混淆。
在这个过程当中,全国各地紧急使用的疫苗,都由北京生物所储运部配送。徐志忠的手机里有无数个微信群:工作协调、新冠进口货运、新冠海外发货、物料、新疆、日报……“这只是其中一个微信号,刚看完这个回复一下,另一个群又跳出来信息。有时候一会儿冒出一个,都不知道该先看哪个。”
前段时间,新疆、黑龙江的绥芬河零零散散地出现疫情,不是在省会城市,而是在地市,甚至比较偏远的区县。徐志忠说:“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所有的办法我们都用上了。远的就用飞机运送冷链箱,到达后用冷藏车转运;近的直接用冷藏车拉过去。”
徐志忠大概算了一下账:以往公司正常的产能是三五千万剂次,现在增加到一亿剂次甚至更多。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在人手又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在冷库里连续作战就成了常态,但大家都在扛、都在坚持。
在保障疫苗储运的同时,储运部还要做好疫苗流向追溯管理工作。每一单、每一支疫苗,包括冷链数据都要及时上传到国家药监局建立的协同平台,以保证国家掌握每一支疫苗的流向。“这个工作看似简单,但做起来非常繁琐。”徐志忠说,“大家伙就是有这么一口气,就是一定要克服这些困难,因为这是我们的使命担当!”
14天保持3.7℃ !
由于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新冠疫苗的Ⅲ期临床试验只能到国外去做,这就对冷链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涉及海外,很多手续都比较繁杂,每一支疫苗以及每一个冷链箱的重量、尺寸都要精确核算后报到联防联控、海关等部门,一丝都不能差,否则就会影响整体进度。“海外发运不容一丝松懈。一是要保证温度,二是所有数量、批号不能弄混。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徐志忠说。
顶着巨大的压力,徐志忠带着储运部的工作人员开始了新的探索。秘鲁、阿联酋、埃及等进行Ⅲ期临床试验的国家温度比较高,为了保证全程冷链,徐志忠带领同事们在精挑细选冷链箱的基础上,又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做极端测试,即在43℃和-5℃的情况下保证全程冷链。之后又进行了动态模拟实验:新冠疫苗通过冷链包装之后,用冷藏车从公司运到机场,交接完后直接进入机场的冷库,这个过程始终保持2℃—8℃。
“飞机配载后,机舱内的温度一般在5℃到25℃,还是相对适宜的。如果到阿联酋,从北京起飞5个小时就能到达。按照惯例,疫苗都会启动应急清关,清关之后直接转到冷库。”徐志忠介绍说,“如果不能尽快进入冷库,根据我们的挑战性测试,冷链箱在非洲、南美洲能保持冷链温度7-9天!”
有一次,新冠疫苗发到秘鲁,由于当地基础设施条件不太好,冷链箱一直在常温下放了大概半个月。送疫苗的分管领导专门给徐志忠打来电话:“老徐你这箱子挺牛啊!现在第14天了,温度还是3.7℃!”大概从2020年7月份开始,徐志忠和他的团队已经给阿联酋、摩洛哥、阿根廷、秘鲁、埃及等国家发运了数十次新冠疫苗,无一例出现问题。
“新冠疫苗不是一般的商品,它关系到公司、集团,甚至国家的形象,容不得半点失误,这是我们的责任!”徐志忠说。
张春侠 《中国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