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西蒙
今年的全国“两会”,面对的国内外环境都不同以往。一方面,中国亟需从疫情的影响下恢复经济发展,尤其是注重内部经济循环的探索;另一方面,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未来世界政治形势的不确定陡然增强。中国必须采取稳健的政策,来应对疫情引起的一系列可能发生的风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高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增进治理方式的优化,就成了一个必然趋势。
在全国“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与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有人建议改变基础教育阶段的过度焦虑的现状,增强年轻人的幸福感;有人则主张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管理,尽量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减少“大城市病”。而在法律维度上的建言献策,不论是反家庭暴力,还是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都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这些具体的建议最终都是为了提高政府的善治能力,为促进政府执政方式的现代化转型添砖加瓦。
纵观近百年的中国历史,追求中华民族复兴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美好目标,而从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上看,这个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维度的现代化。按照西方学者的定义,这个现代性的进程是一个线性的时间线索,也是由西方现代性主导的历史进程。过去由于国力限制与国人的不自信感,很多人还是对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亦步亦趋,我们并没有形成太多具有“中国的现代性”的主体意识。
如今,时代的确不同了。“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最近这一判断令不少人心潮涌动。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與西方国家在表面繁华下的脆弱一面。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的制度特征?中国要继续走什么样的路?想必,对这些问题,国人有了更加清晰与准确的判断。
只是,我们不能只看到已经拥有的成绩,还要看到中国在很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虽然我们可以借助政府善治的力量,来促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性维度,但这只是一个良好的起点而已。“历史的终结”已经成为昔日的时代图景,而我们既不必过于卑微,也不必骄傲自满,继续耕耘好自己的这份田地,守住既有的发展成果,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才是一个善治政府应当坚持的发展思路。
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国“两会”也能起到凝聚人心、提升国民对国家认同感的作用。会议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一年一度的相聚与建言,会让中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依然要关注“两会”,期待“两会”,由此获得更多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