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破产重组的教训

2021-04-12 02:38
南风窗 2021年6期
关键词:财团外部环境创始人

在改革开放后的民企发展历史上,海航集团的迅速崛起无疑是一个重要事件。同样,这家民营巨头的破产重组也有着不一般的里程碑式意义。

首先是它的崛起。自1993年创业以来,这家企业经历27年发展,从单一的“省级”航空企业发展成为跨国巨头。在陷入债务困境之前,它早已成为一家日本商社式的巨无霸。它横跨众多产业,资产规模足以比肩一些省的国资总量,用创始人自己的话来说,“除了避孕套的企业没有,其他都买了”。

然后,它陷入了困境。陷入债务困境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必然在于,海航的“主业”航空业本身并非一个传统意义的好生意,它是一个十足的顺周期行业,创造现金的能力并不稳定。相反,它更多的时候会“吃现金”。因此,海航的产业扩张很大程度依靠债务来推动,做得越大,走得越远,那么债务规模也就如同滚雪球一般变大。

“偶然”在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超过了企业掌门人原先的预料,让原来的既定路线无法走下去,并且难以妥善收场。因此,突如其来的变化是一种“偶然”。

外部环境的变化,最早始于有关部门对资本跨境流动监管的强化。2015年和201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了大幅下降,从大约“4万亿”美元下降到“3万亿”左右的水平,“万亿级”的降幅让监管层开始重视资本外流问题。

外汇储备的下降,被认为和一些民企的跨国收购有关。很多人认为,民营财团在人民币高估的时候,换汇为主要国际货币(美元、欧元和英镑)进行海外收购,持有英美和欧洲发达国家的优质资产,是一件非常明智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安邦、万达、复星和海航等民营财团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外出击,以海航为例,它竟然成为了德意志银行的最大股东。在当时,这是一件颇让很多国人“自豪”的事。然而,情况很快就出现了变化。安邦、万达、复星和海航等巨头无一例外都受到了“敲打”,一些国有银行开始收紧其信贷或者抛售其债券,民企掌门压力山大。

其中,一些懂大势的人转向很快,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处理了海外资产,将投资收回国内,并且逢人便讲:未来一定“做多中国”!于是,这些行动迅速的民营财团很快重新成为了国有银行的优质客户,在国内的发展势头一片大好。即使疫情袭来,它们依旧安然无恙,并有逆势增长的劲头。

显然,当时的海航并不是行动速度最快的一家。因为境外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一些优质资产的确看起来太过迷人。比如,直到2019年初,海航尽管有所减持,但依然还是德意志银行第一大股东。此外,境外的一些地皮也卖得不够快。当然,如果卖得太快,价格便不好,对缓解流动性帮助不大,而且会给市场以负面信号。

然而,情況又出了变化。

2020年的新冠疫情再次成为了新的变量,而且是一个没有人会预料到的情况。作为以航空为主业的巨头,海航所受到的影响必然超过其他绝大多数民营财团。因此,这一次它真的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直至走向破产重组。

在这次的破产重组计划中,最核心的变量是股权变动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不排除这家曾经炙手可热的民营财团,有变成混合所有制或国有的可能性。“债转股”是中国人所熟悉的一种企业脱困模式,而身负巨债的海航走上这条路的概率并不低。

按照法定程序,曾经的民企创始人在破产重组的过程中将可能失去股权。显然,这是民营企业家最不希望看到的结局。除了海航,还有苏宁。如果股权转让最终落定,作为创始人的张近东同样可能失去苏宁易购实际控制人的地位,而一些地方国资将成为与他比肩的股东。

无论是海航创始人陈峰和苏宁的创始人张近东,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企业家,他们曾经改变了一个行业,乃至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创业故事本身即是一段传奇,是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注脚。但客观地说,在金融市场阳光普照的时候,一些民营企业家的确对未来过度乐观,扩张过度盲目。一旦外部环境变化,这种盲目性便会让人付出代价。

某种意义上讲,最近发生在这些民营财团身上的事,对广大民营企业家来说,无疑是最有价值的风险教育,因为它让人有切身之痛。但是,它实在太昂贵了。

猜你喜欢
财团外部环境创始人
127.48万元起售,全新奥迪A8L Horch创始人版上市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
为创始人王石加油
“添香”创始人周天伟 浪漫主义者的胜利
论民国时期检察权行使的外部环境——以青岛刁复墀贪污案为例
战略人力资本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关系研究——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
中国企业外部环境新特点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