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部火炬中心 黄燕飞 陈 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面向新时期,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需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通科技、产业和金融的良性循环,调动创新发展内生动力,资本市场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
市场化的风险投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风险、高成长性的特征高度契合,是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有效方式。近年来,我国创业投资蓬勃发展,管理资本超1 万亿元,绝对规模全球居首,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0 年10月,科创板90%的企业在上市前曾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投资金额达到了704 亿元,相当于科创板首发募集资金的25%。另一方面,创业投资“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现象凸显,在“资本寒冬”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夹击下,创业投资机构募资难问题愈发突出。同时,国内投资机构对“短钱”的偏好使得大量基金投向中后期项目,初创期中小企业难以得到资金支持。
当前,创业投资整体进入存量优化和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从“募、投、管、退”各个环节共同发力,促进创业投资发展。一是拓宽创投机构资金来源,例如在募资层面引入公募资管、保险资金等。二是进一步优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如设立私募股权投资二级市场等。三是加快完善对政府引导基金的制度设计,例如降低返投比例、设置容错率等。
在债权融资方面,科技企业“轻资产”的特征使其难以获得较高主体评级,需要担保介入,提高了融资成本。而看重资产评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企业优势,将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作为底层资产发行债券产品,让企业从“单打独斗”找资金,变成了国资机构背书服务、“整体打包”获融资。截至2020 年10 月底,我国共有17 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涉及规模超过70亿元。
随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技术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无形资产逐渐取代传统的实物资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存在较大潜在需要和可观的发展前景。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发行的多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均有所在科技园区政府部门参与的身影。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借助符合科技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设计,充分发挥科技园区的资源集聚和信息交流作用,有望探索出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新路。
资本市场发展三十年来,形成涵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尤其是科创板的推出和注册制的实施,为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带来社会资本的支持,一大批发展潜力大、技术过硬的科技创新企业脱颖而出,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获得了发展。
面向“十四五”,多层次资本市场要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科学把握各层次市场定位,支持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发展。一是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稳步、全面推进注册制,进一步提升企业融资效率。落实新三板精选层企业转板上市机制,丰富挂牌企业上市路径。强化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基础功能,推动四板健康发展。二是优化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进一步释放科技人才活力,增强企业研发能力。三是发挥上市领军企业示范作用和倍增效应,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围绕产业开展内部孵化和对外投资等方式,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的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