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涛
(甘肃省张掖公路局,甘肃张掖 734000)
传统沥青碎石下封层一般使用沥青与碎石分开撒铺的非同步作业方式,已无法满足路面施工的质量与工期技术需求。同步碎石下封层技术具有施工速度较快与质量良好的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高速公路施工中。为研究沥青路面同步碎石下封层施工技术,提高面基层间黏结效果。本文总结了同步碎石下封层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将其应用在高速公路下封层施工中,以检测实际效果。
(1)层间联结。
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刚性基层在结构、组成材料施工工艺与时间等方面有明显差异,面层与基层之间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滑动面,增设下封层后,能使面层与基层有效联结。
(2)提高强度。
增加下封层后,沥青面层与基层间就产生了阻止移动的摩阻力与黏结力,承担着刚柔之间的黏结、过渡任务,使面层与基层、垫层和土基一起抵抗荷载作用。
(3)防水抗渗。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本来密实性较好,透水率接近0的面层,通常会由于某一环节不到位而使透水率偏大,影响沥青路面的防渗能力,影响沥青路面本身、基层以及土基的稳定性,热沥青下封层能吸收一部分由半刚性基层。
(1)沥青材料。
①材料10 ℃的延度不能低于20 cm;②材料15 ℃的延度不能低于100 cm;③材料针入度控制在60~80 mm;④材料软化点不能低于45 ℃;⑤材料闪点数值需要控制在260 ℃;⑥60 ℃下,动力黏度数值也需控制在160 Pa·s以上,满足相应的作业要求。
(2)碎石材料。
①材料必须保持较强的洁净性,含泥量需控制在1%以内;②材料表观密度需控制在2.5 g/cm3以上;③针片状颗粒物含量需控制在30%以下,可使用《用硫酸钠或硫酸镁作集料的坚固性试验方法》(AASHTO T104—1999)对其进行控制;④材料软石含量也需要控制在5%以下,以提高评估结果的使用价值;⑤材料压碎值也需要控制在28%以下,确保材料应用结果的可靠性。
(1)进行下封层施工时,可以先利用鼓风机、人工清扫等方法对基层表面尘土、松散颗粒物进行清理,一些无法利用鼓风机吹扫干净的区域,更换高压水或清水对其进行清洗,随后对其进行烘干处理,待满足要求后,可进入相应的施工环节。
(2)对其进行撒布处理前,为了避免基层被污染,需要提前对路缘石、人工构造物进行遮盖或相应的防护处理,确保施工后基层表面的洁净度。
(3)对基层平整度、标高等参数进行检查,及时处理不平整、标高不统一的位置,确保基层工作面的稳定性。
(1)在沥青存储罐内,将预热处理后的沥青材料借助沥青泵输送到下封层车中,随后利用加热系统对沥青材料进行加热,其加热温度会控制在140~170 ℃,该温度下沥青材料能够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为后续施工活动的有序进行奠定基础。在撒布前需要提前对喷油嘴进行预热处理,及时做好喷嘴通道的疏通工作,确保其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2)碎石材料在应用前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查,按要求对材料进行拌和处理,利用自卸汽车将已经预拌好的碎石材料运输到作业现场,利用装载机将处理好的碎石填充到同步碎石施工车料斗内。如果作业量相对较小,可以将同步碎石施工车提前开往料仓位置,随后再将其运输到作业现场进行施工,确保作业活动推进过程的有序性。
(1)做好相应的预试验工作,根据预试验结果完成应用参数布置,内容包括沥青撒布量、车辆行驶速度、喷洒高度、碎石撒布总量等,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应用基础。
(2)在实际作业期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完成参数的动态管理,通常情况下,沥青撒布量控制在0.9~1.0 kg/m2,同时将撒布温度控制在140 ℃以上,单位施工阶段碎石的撒铺量也需要控制在6~8 m3/1 000 m2,撒布处理后其覆盖率需控制在70%~80%。
(3)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需要对撒布过程中处于重叠状态的骨料进行均匀摊铺,使其厚度可以保持较高的均匀度。
(4)完成撒布处理后,需要按要求对其进行重量检查、接盘检查、材料重叠度检查、沥青黏结状态检查,确保处理结果的合理性,满足相应的质量管理要求。
(1)做好基础参数的控制工作,进行同步碎石层碾压作业时,禁止使用重型压路机进行作业,防止作业过程中碎石被直接压碎,干扰封层结构的施工质量。多使用轻型胶轮压路机对路基进行碾压,碾压次数控制在1~2次,以提高碾压结果的可靠性。
(2)在碾压处理中由低向高进行碾压处理,需要做好重叠轮工作,相互间重叠度控制在30~50 cm,封层施工完成后,需要委派作业人员对多余浮动碎石进行清理,提高基层的平整性。
(3)在下面层摊铺作业中,如果下封层存在局部剥落的问题,此时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修补,如果剥落面积较大,需要对具体原因进行分析,随后将其刮除后重新进行施工,以提高作业结果的可靠性,延长基层的使用寿命。
(1)下封层施工活动结束后,需要及时对该地区的交通进行封闭处理,禁止车辆进入作业区域,有效避免车辆出现封层污染、封层松散问题,确保结构作业质量的合理性。如果区域内必须保持通行,需要先对质量参数进行检查,待满足要求后再进行后续作业活动。
(2)按要求对其进行养护处理后,需要将沥青温度控制在50 ℃以下,在初期行驶过程中,其初始状态下的车速也需要控制在30 km/h以下,以满足相应的施工作业要求,提升作业质量的合规性。
(1)拉拔强度检查。
主要作用是校验面层与基层之间的黏结状态,一般会在下面层施工结束后开始进行试验。在具体试验工作中,需要在基层选择恰当的抽样点,待选择恰当的拉拔点后,也会对路面芯样进行检测,得到可靠的试验结果,校核其是否满足相应的检测要求。
(2)剪切强度测试。
主要作用是校验面层、基层的综合强度,一般会在下面层施工结束后开始进行剪切试验。在具体试验工作中,需要在基层选择恰当的抽样点,从中抽取相应的路面芯样,随后在实验室内对其强度进行检测,得到可靠的试验结果,校核其是否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
(1)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针对沥青与碎石之间的撒布量进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对设备起步状态、结束位置的撒布状态进行检查,避免撒布量不足或出现遗漏问题。针对发现遗漏的部位,需要及时做好补充工作,多余撒布量也需要及时进行清理,确保基层作业结果的合理性。
(2)完成材料撒布处理后也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碾压操作,并匹配相应的机械设备辅助碾压工作的有序进行,针对出现的黏轮问题,及时做好返工处理,以提高基层布设的合理性[1]。
(3)如果施工期间出现沥青大面积汇集的情况,此时需要由人工进行及时刮除,防止沥青软层的出现,增加质量隐患的发生概率。
(1)做好施工组织的选择工作,目前工程项目多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合作方,对此也需要拟定合理的评估体系,在体系中细化应用的评价指标,合理计算指标权重,根据综合评价结果选择恰当的施工组织。
(2)施工组织在开始活动前,也需要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帮助施工组织成员明确施工技术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内容、施工质量管理要求等。技术人员也会参与作业活动,为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提高施工技术应用的有序性[2]。
除上述应用内容外,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好施工制度管理工作。
(1)做好施工制度的完善管理,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需要对已有制度内容进行梳理,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完善,提高施工制度的完整性。
(2)做好施工制度内容的细化处理,在此过程中也需要结合技术要点来细化管理内容,提高内容本身的针对性。
(3)及时采集相应的反馈信息,对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化整理,筛选出价值数据补充到现有施工制度中,提高施工制度内容的适用性,提升体系内容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在下封层施工过程中,沥青碎石同步施工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通过梳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内容,可以加快技术推进速度,确保各阶段作业质量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延长路面工程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