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炳聪
(天水市市政有限公司,甘肃天水 741000)
近年来,填方路基的质控要求逐渐提高,施工企业必须立足工程实际,探索质量控制关键要点,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由此可见,当前深入探究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十分必要,能够有效促进公路建设事业稳健发展。
填方路基活动规模化开展,奠定了多量施工基调,实际施工中,务必保证填料供应的充足性,并严控填料质量,避免出现延工、返工现象。应加大管理力度,通过任务细分,保质保量完成整体施工目标,保证路基稳固性,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基础[1]。
针对坡度起伏大的山区,其填方路基施工难度较高,尤其是高度填筑需求的提出,要求施工人员认真对待,并树立全局管控理念,使施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填筑高度超过10 cm,表示路基结构稳定、强度控制等质控工作面临一定挑战,对此,需要创新路基填筑方法,有效运用关键质控技术,使路基承载力大幅度增强,保证路基稳定性[2]。
填方路基施工效果能够路基使用状态中映射,应过程化监测路基应用情况,客观衡量施工行为是否达到规范化要求。监测路基变形、沉降现象,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使填方路基施工效果最佳化,大幅度提高路基工程利用率,为公路事业常态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填方路基质量问题表现为路基沉降、裂缝、沙害等。
(1)路基沉降。
针对路基沉降,即公路路基非均匀下沉,会使道路行驶的车辆发生颠簸,极易造成道路交通堵塞,且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如果路基沉降质量问题未能及时处理,整体公路质量隐患相应增加,最终施工单位面临投诉和高成本修建。
(2)裂缝。
针对裂缝问题,填方路基裂缝多呈纵向分布,一旦裂缝问题延迟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极易引发公路变形,并且公路使用周期、使用寿命大幅度缩短,导致后续质量管控难度大幅增加。
(3)沙害。
针对沙害问题,即施工中遇到风沙天气,会延长交工时间,且施工现场受到风沙破坏,导致路基施工质量逐渐下降。此外,受流动沙丘影响,会使施工质量问题更严重。
填方路基施工环节出现质量问题,与地质条件、设计图实用性、施工管理措施等因素有直接联系。
(1)地质条件。
公路项目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存在差异,不同地质条件对施工质量管理效果有关键性影响,地质复杂区的填方路基施工难度较大,质量管理环节存在较大阻力[3]。如果施工区域地质层承载力较弱,填方路基施工环节可以通过土层置换、填筑高度控制,使其达到规范化设计要求,避免出现地基沉降事故。
(2)设计。
当前多数设计人员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且综合素质较低,图纸设计环节经常出现失误,难以为填方路基施工提供正确指导。此外,设计图校验活动流于形式,极易为路基施工埋下质量隐患,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大幅度提高。
(3)施工。
现阶段,部分施工方盲目追求填方路基施工速度,对施工质量过程的控制力度较弱,使得非规范施工行为出现,这既会扰乱施工秩序,降低整体工程质量,最终填方路基出现沉降、变形等质量问题。此外,施工设备、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不到位,致使施工进度缓慢,影响整体施工效果。
某道路工程路基填方面积为50.62 万m3,经现场勘查了解该工程地质条件,为图纸设计、填方路基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已知该工程与沿线地基土层结构稳定,多为素填土、粉土,局部地段因挖沙取土形成深坑。实际施工中,平均填土高度控制在4.7 m左右,局部填土高度为10.8 m左右。
(1)上料要点。
用于填方的材料既要保证质量,又要在指定地点装卸,因此,上料环节应委派专人负责,尽可能减少失误,使填方施工任务快速高效完成。卸车时,单层松铺厚度约28 cm,逐层推进、摊平,为下层物料卸车做准备。
(2)排水要点。
不是所有地区的路基施工都需要排水操作,但黏土层填方施工需要设置排水结构,经排水固结增强地基稳定性。砂垫层高度应大于侧路基高度,且结构材料多选为粗砂,砂层厚度不低于45 cm。根据路基施工需求,适当调整排水结构方向,通常情况下,竖向排水具有水流速度快、地基挤密效率高、机械设备用量少等优点。
(3)平整要点。
地基处理的过程中,包括摊平、平整、夯实等环节,前一环节为后续环节提供铺垫,因此要保证各环节工作质量,从整体上提升地基稳固性,满足承载力要求。具体来说,将所需填方材料运至指定点,利用履带推土机进行材料摊平,并逐层碾压,考虑到排水设施部位的地面存在一定坡度,应借助平地机专门碾压,满足便捷排水需求。针对平整填方段,利用振动式压路机夯实、加密,由于路面走向、路段路况存在差异,故动态调整碾压策略,合理调整机器运行速度。曲段采用内侧碾压在前、外侧碾压在后这一策略,直线段采用侧碾压在前、中心碾压在后的策略。平整压实工作结束后,通过灌砂法进行检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用核子密度仪动态测得压实度,针对不达标路段重复碾压,直到达到路基填筑标准。
(4)观测要点。
路基施工后,观测人员在其周围设置观测点,路基围脚周围最少四个观测点,且观测点距离不超过200 m。为全面、准确得知路基沉降情况,借助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记录观测值,为后续路基沉降分析提供数据信息。参照基线方位、基点高度,合理布置观测点位置,根据观测点位置移动情况得知地基沉降速度及数值,调整路基填筑节奏和管理方案。
(1)做足充分准备。
填筑工作开始前,加强对施工环境的保护措施,注意清洁施工环境,使其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避免混乱环境对公路工程填方路基施工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填方路基施工前,相关负责人及施工人员应考察场地,基于工程实际制定质量控制的可行性计划,确保施工实践与质控要求相一致,从整体上提升路基施工水平。
路基放样、适当设置路线中桩,划分界限划分,标记边沟;准确标记路堤坡脚、桩界限,为后续施工任务分配提供依据;对待填充土样进质检,整理施工场地,避免出现无序施工现象;落实路基压实工作,并设置相应的排水沟,使排水活动顺利进行。
(2)有效控制施工物料。
施工物料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应参照质控标准及相关要求建立科学化质控系统,确保物料采购与使用活动规范化进行。根据工程施工实际选择所需物料,既要保证机械设备、材料数量,又要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将达标物料引进场地[4]。质检过程中做好记录,并妥善存储记录信息,以便为后续路基施工测评提供参照。质检环节发现数量不准、质量劣质等现象,及时与生产厂家或租赁企业联系,通过换新、退货等方式排除质量隐患。对土样进行检测时,既要保证检测队伍的专业性,又要接受监理部门的监管,待检测结果合格后,用于施工改造。控制施工物料的同时,应完善施工质管体系,科学实施管理制度,保证施工现场的有序性,将质量安全问题及时排除,全面保证整体路基工程的质量。
(3)加大质控与保养力度。
了解填方路基施工效果,通过科学化检测发现质量问题,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真实性和准确性,应采取不确定检测法、试验法,针对已有问题制定处理措施[5]。合理确定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使质量控制工作有据可依,保证质控行为能够有方向、有目标推进。围绕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施工方案等内容设置质控点,委派专职人员对其开展过程化监管,获取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优化整体路基施工效果,实现按时完工、高质量施工。在此期间,渗透科学管理理念,使路基施工与保养行为规范化,最终填方路基施工效率大幅提高。路基保养环节,加大边坡防护力度,优化填方路基施工效果的基本要求,保证路基结构稳定性。路基建设与防护施工同步推进,避免出现路基变形或沉降现象,从整体上提升填方路基可承载力[6]。
综上所述,填方路基优质施工非常重要,为了全面预防质量缺陷,高效完成路基高质量、高效率施工任务,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质控关键点,使路基施工效果达到预期。实际施工中,应做足充分准备,并有效控制施工物料、加大质控与保养力度,推动路基施工质控水平迈向新台阶,为道路工程常态建设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