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
(上海市青浦区消防救援支队,上海 201700)
青浦区地处上海市西部,为平原感潮水网地区,境内河港下受黄浦江潮汐影响,上承江、浙两省客水,最终入浦归海,属黄浦江水系。青浦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域面积149.01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2.3%。全区共有大小河流1 935条,河道总长2 418.92 km,湖泊21个,总面积59.3 km2。青浦区与江苏省吴江区、昆山市和浙江省嘉善县交界,因此区域内有68条河湖为省际交界河道。青浦区内主要河流有淀浦河,境内长度为27.04 km,拦路港境内长度19.10 km,淀山为上海最大湖泊,在青浦区境内的面积为45.24 km2。此外,淀浦河、拦路港、太浦河、上达河等都是六级以上航道,终年不冻,是连接黄浦江的黄金水道,且与江、浙等省通航。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 000人死于溺水,平均每天有高达150人溺亡;在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40%的非正常死亡为溺水身亡。
据统计,青浦区消防救援支队2016~2020年每年处置人员溺水事故数量分别为41起、43起、51起、87起、89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每年的6~9月是青浦地区的台风季,此时雨水丰沛、河水暴涨,极易形成城市内涝。虽然近几年青浦区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成效显著,但由于所处地区是水乡且农村地区较多,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区还有包括古镇、老式居民楼、偏远农村在内的33处易形成内涝的点位,消防救援队伍也多次参与排涝、人员转移等相关任务。
青浦地区航道众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上运输、观光游览等活动逐年增加,导致船只碰撞、作业人员溺水等意外呈上升趋势,水难事故的增加也为消防水域救援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更好地承担职责使命、科学有效地处置水难事故,减少消防人员在水域救援中的伤亡,青浦区消防救援支队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于2020年6月组建了一支40人的水域救援专业队。但由于消防队伍的专业水域救援起步较晚,相应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人员选拔、装备配备和技战术水平等方面还相对薄弱,水域专业队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
根据总队2020年水域救援专业队装备配备标准,支队级救援队共涉及装备8大类74项,虽然支队已经配备了部分个人防护器材和抢险救生装备,但由于经费预算、供货渠道、采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截至目前还有37项装备未完全配备到位。此外,装备配备还不全面,水下通信、水下救生、水陆两用舟艇、专业涉水消防车辆等还未普及,同时装备的维护保养、装备的备份也存在不足,影响了水域救援作战和日常训练工作的开展。
水域救援往往由于水势变化快、周边地貌复杂、装备标准高等原因导致救援难度比陆地救援更高,对救援人员的技术要求也更高,需要救援人员掌握更多相关的知识才能进行有效施救。
(1)理论知识不足,大部分队员对基本的水文地理知识,如水流特性、水流力学、水流形态及其存在的危险等理论知识掌握相对较少,对水域救援准则,水域救援中安全注意事项学习掌握不够,特别是对相关作业规范,如《消防应急救援作业规程》(GB/T 29179—2012)、《水域救援作业指南》《潜水管理办法》等,了解较少。
(2)岗位资质不足,目前支队专业队取得与水域救援相关资质的人员是28人,其中18人只参加了总队组织的“扫盲式”培训,6人取得的为游艇驾驶证,部分队员缺乏最基本的救援技能,即使是参加过培训的人员,能力水平也相差较大,不满足工作要求。
(3)日常训练不足,目前还未建设专业的水域救援模拟训练场地,而天然水域不可控因素较多,训练危险性大。因此,支队专业队通常都是在静态天然水域或游泳池进行训练,此外还有天气、人员、任务等因素的影响,基层队站组织水域救援科目训练的频率、标准相对较低,致使专业队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升不明显。
以前消防队伍处置水域救援类警情,多是配合地方相关部门、民间机构参与落水人员的救助,且多是在平静水域进行,真正运用舟艇在复杂危险环境中开展救援任务的情况较少。现阶段,面对涡流、波浪、沉船、黑暗、寒冷和狭小空间等不利环境,处置急、难、险、重水域救援任务时,指战员对于装备器材的选择、救援方法的选择、安全措施的设置等没有充足把握,实战处置经验比较欠缺。
水域救援专业队伍的建设以及救援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为支撑,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保障救援任务顺利完成的基础。目前消防队伍在选拔、培训、指挥、救援、保障等方面的制度还比较缺少,各级主管部门应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基层队站也需要先行先试,在实践工作中推广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上级部门制订出台相关制度提供现实依据。
水域救援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应由专业人员来从事,因此选拔使用上中需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挑选对水域救援工作感兴趣的、有一定游泳基础的人员,对以后的培训和任务开展有益。对队员进行阶段性的培训与考核,掌握其业务技能训练情况,根据考核结果适时安排和调整工作岗位。对训练、考核等方面表现优异专业队员应在晋升、考学、休假、立功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提升人员训练、工作的积极性。
在按照部局标准配齐所需装备器材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水域灾害特点,研究配备水下救生、破拆、通信等高精尖水域救援装备,增配适合水域救援的运兵车、器材运输车等投运载具,建立水域救援的装备体系模块,不断满足处置急、难、险、重任务的需要。对于现有装备器材,在训练和作战的实践中加以改进,提升器材和任务的匹配度,重视装备器材的管理与维护,培养一批业务精湛的装备管理人员,确保水域救援装备时刻保持完整适用,在任务处置中发挥最大效能。
(1)强化基础理论学习。
可视情况聘请地方水利部门专家专门讲解地理知识,了解当地或周边地区江河湖泊水系、水情和水文状况,进一步了解水域灾害出现规律、各种急流特征,深刻了解域救援危险性,不断学习水域救援相关的规范文件,为安全作业奠定理论基础。
(2)强化岗位资质培训。
强化岗位资质培训。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权威的水域救援岗位资质认证机构,可以采用聘请地方专业培训机构或消防内部机构培训的方式,对水域救援专业队员进行舟艇驾驶、急流救生、潜水救援等方面的资质培训,合理设置培训课程。科学设立资质等级,确保各个队员能够充分掌握器材装备基础操作,熟练运用各种救援技术,成绩合格者发放相关行业认可的资质证书。
(3)强化实战化训练。
支队水域救援专业队可以充分利用青浦地区湖河众多优势,将训练场地安排在天然河流中,在保证危险因素可控的基础上,组织进行实战训练,检验基础救援技能,提高班组之间的协调配合,发挥装备的应用价值,形成规范化的作战流程。对辖区内河流湖泊、易涝区域等加大熟悉调研的力度,掌握相关数据信息,制订应急预案,开展拉动演练,积累经验。
(1)内部作战单元的联训联动。
定期组织指挥、战训、通信、后勤等岗位开展拉动演练,深入研究在重大复杂的水域救援现场如何建立功能设置齐全、指挥调度方便、信息高度集成的现场指挥部。充分利用移动通信方舱指挥车、无人机编队、卫星图传等通信设备,为水域救援指挥部远程决策提供全方位保障,根据水域救援作战特点制订合适的战勤保障方案,解决指战员在执行任务时的吃、喝、住、用等生活保障问题。
(2)建立与地方部门的联动。
处置水域灾害事故,消防部门应积极与应急、公安、水务、渔政、防汛抗旱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主动融入地方部门的救援体系中,实时掌握灾情信息,畅通指挥调度、共享装备物资等,共同完成好水域救援任务。
(3)加强与邻近省市消防队伍的联勤联训。
青浦区与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交界,多条河流也流经三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策略下,水域救援专业队也应与吴江、嘉善等地的消防水域救援力量加强沟通交流,在训练、作战等方面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提升水域救援专业队的业务能力,并为跨区域应援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目前消防水域救援专业队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水域救援面临的状况也十分严峻,为了进一步提升水域救援能力、全面加强水域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应进行准确定位,深入剖析水域救援现存问题,并制订针对性解决措施,尽快适应新时期水域救援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