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坝河黄鹿坝水文站水文特征浅析

2021-04-12 01:33李明霞
陕西水利 2021年2期
关键词:含沙量拱坝蒸发量

李明霞

(甘肃省陇南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 成县 742500)

1 基本概况

拱坝河[1]是嘉陵江的二级支流,白龙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境内沙滩沟的花草坡,河长约90 km,流经舟曲县的武坪乡、插岗乡、曲告纳乡、拱坝乡,于陇南市两水镇汇入白龙江,河流上游、中游较平缓、下游较湍急,综合比降为0.0358。属于长江流域(Ⅰ级)、嘉陵江(Ⅱ级)、广元昭化以上(Ⅲ级)区范围,河流沿岸居民较少,上游植被较好,大多为灌木林。

黄鹿坝水文站距离河口(白龙江)约3 km,该站始建于1979年,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黄鹿坝村,集水面积1247 km2,下辖雨量站三个,分别是铁坝站、拱坝站、黄鹿坝站。由于拱坝河常年流量较稳定且水文站距离河口较近,该站为拱坝河的控制站,属二类精度流量站,常年驻守站。黄鹿坝水文站主要的观测项目有降水量、蒸发量、流量、含沙量以及上述三个雨量站资料。

2 水文特征简析

2.1 断面分析

该站测验断面相对稳定,断面顺直约300 m,左岸为混凝土陡坎,右岸为地质坚硬的滩地,不容易发生冲淤,河床由块石、砂砾石组成。大断面套绘见图1,根据近5 a(2015年~2019年)的断面数据计算发现,近5 a中各相邻年份大断面面积低水最大相差3.7 m2,变幅占上一年同级水位断面面积的8.58%;中水时断面面积最大相差3.5 m2,占同级水位断面面积的7.22%;高水时面积最大相差3.6 m2,占上一年同级水位面积的6.55%。断面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冲淤变化不大(见表1)。

图1 黄鹿坝站近5 a大断面套绘图

表1 黄鹿坝站大断面冲淤变化分析表

2.2 降水量分析

2.2.1 年内分配

拱坝河流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较高。具有很明显的山溪性河流特点,由于受到季风气候影响[2],该站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月~10月,降水量年内分配见表2,期间降水总量为426.1 mm,占全年降水量占的85.9%,11月~4月降水总量70.3 mm,占全年的14.1%。多年月平均最大降水量为86.2 mm,最小为1.0 mm,倍比悬殊。连续4月最大降水量出现在6月~9月,期间降水量为385.8 mm,占全年降水量的77.7%;连续四月最小降水量15.0 mm,出现在11月~2月,期间降水量占全年的0.03%。分析得出:该站降水呈现出汛期量大且集中,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

表2 黄鹿坝站降水量年内分配对照表 单位:mm

2.2.2 年际变化

选取流域内三个雨量站1980年~2016年共36 a长系列资料进行分析,降水资料成果可靠,代表性强,黄鹿坝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6.3 mm,最大值为687.7 mm,最小值为313.8 mm,倍比为2.2左右;拱坝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3.9 mm,最大值为871.8 mm,最小值为205.4 mm,倍比为4.24;铁坝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9.8 mm,最大值为1087.9 mm,最小值为270.6 mm,倍比4.02。为了便于分析该站及断面以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性,利用该站下辖雨量站的长系列资料,点绘各站降水的年际变化过程线图(见图2),各站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将三站数据导入到Excel中计算出年降水量Cv值,Cv值越大,说明年降水量变化越大,反之,则变化越小。计算结果表明,该站Cv值在0.16~0.27之间,年际变化较小。

图2 黄鹿坝各雨量站降水量年际变化过程线

2.2.3 趋势分析

从图2看出,三站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明显,利用多项式曲线可知,该站降水从建站以来到1997年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到1997年低到谷底,1998年之后又开始缓慢递增,最近几年的年降水量一直在多年平均降水量线上下浮动,但是整体减小的趋势还是很明显。

2.3 蒸发量分析

2.3.1 年内分配

该站蒸发量采用20 cm口径蒸发器观测,受气侯、温度等因素影响,水面蒸发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从表3看出,该站年内水面蒸发量主要集中在4月~9月,期间蒸发量为928.2 mm,占全年总量的71.2%,连续四月最大蒸发总量为683.7 mm,占全年总量的52.9%。多年月平均最大值出现于7月份,为185.7 mm,最小值出现于12月份,为38.4 mm(见表3),倍比为4.8,蒸发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2.3.2 年际变化及趋势分析

选取1985年~2016年共32 a的蒸发量年特征值进行分析,同样的可以用变差系数Cv值来估计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大小。计算得年际蒸发量Cv值为0.13,说明蒸发量变化幅度小,该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93.5 mm,最大年蒸发量1687.4 mm,出现于1987年,最小值为947.5 mm,出现于2007年,极值比1.8,相差不是很大。从整体变化趋势来看,2010年之前,蒸发量呈减小的趋势,2011年之后,逐年增大,建站以来,整体呈减小的趋势,从图3可以得到蒸发量的变化趋势方程。利用该公式可以推算,随着时间和资料系列的延长,减小的趋势将更加明显。[3]

图3 黄鹿坝站蒸发量年际变化过程图

表3 黄鹿坝站蒸发量年内分配对照表

表4 黄鹿坝水文站径流量年内分配表

2.4 径流量分析

2.4.1 年内分配

统计得知,该站历年最小流量为5.08 m3/s,出现于2003年2月;最大流量为191 m3/s,出现于1989年7月26日;多年平均流量15.9 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007亿m3,变差系数Cv值为0.20,Cv值小说明径流年际变化小[2]。拱坝河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点且较明显,其洪水主要来源于上游暴雨,洪水历时短,洪峰尖瘦,产生陡涨陡落型的洪水过程,洪水一般持续一至二天。暴雨大多发生在汛期(5月~10月),5月~10月间径流量占全年的69.6%。由于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导致了径流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

2.4.2 变化趋势

拱坝河的径流主要由上游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汛期时,暴雨多且集中;河流丰枯程度在年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加上径流的年际变化规律一般是锯齿状高频振荡[3],通过年际变化图很难预测径流的长期演变趋势,点绘该站多年平均径流量(见图4),由图4可得到该站年径流量变化趋势直线方程式为:

Qn.t=119.14-0.0571t

K=-0.0571

式中:Qn.t为黄鹿坝站逐年径流量;t为时间,1980年t=0。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K值为-0.0571,这就说明,该站的径流量变化整体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造成径流量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量的逐年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减少的趋势更加明显[3]。

图4 黄鹿坝站径流量年际变化过程线

2.5 含沙量分析

该站断面以上上游植被较好,大多为灌木林。地质构造大多为坚硬的块石夹砂组成,天保工程使山上环境大幅度改善,区域内耕地面积减少,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河道综合治理已见成效。黄鹿坝站含沙量较小,实测最大含沙量为319 kg/m3,出现于1984年8月20日,最小年平均含沙量出现在1995年,

为0.590 kg/m3。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447 kg/m3。断面最大含沙量一般出现在5月~10月。主要是在这期间,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流挟沙能力较强。通过统计得知,8月份含沙量最大,7月份次之,非汛期(4月~11月)含沙量很小,接近于0。

图5 黄鹿坝站含沙量年际变化图

从图5可以看出,该站含沙量年际变化幅度不大,基本在多年平均值上下浮动,1988年以前呈逐年增大趋势,1989年~2004年间逐年减小的趋势比较明显,2005年以后一直呈增大趋势,含沙量整体呈减小趋势。

3 结论

1)汛期(5月~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9%平均倍比在3.5左右,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区域递减。年际变化较小,且整体有逐年减小的趋势。

2)蒸发量主要集中在4月~9月,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期间占全年蒸发量的71.8%,年际变化小,蒸发量呈逐年减小的趋势。

3)径流量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月~10月,占全年的76.1%。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

4)由于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的成效,含沙量呈逐年减小的趋势,由于降水量的分配不均,导致含沙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小。

猜你喜欢
含沙量拱坝蒸发量
Phytochemicals targeting NF-κB signaling:Potential anti-cancer interventions
贵州清镇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双曲拱坝碾压混凝土夏季施工实践探究
光电式含沙量测量仪器的校准方法及结果评定
某拱坝稳定温度场及准稳定温度场分析
整体浇筑堆石混凝土拱坝拱梁分载法分析研究
0.6 H 层含沙量与垂线平均含沙量代表性探讨
1958—2013年沽源县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1—2010年菏泽市定陶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固化剂对提高黄土边坡坡面抗冲刷性的试验研究